地图
国家版图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地图(Map)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词语解释
地图是依据一定的绘制法则,使用制图方法,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绘制的图形
地图是按照一定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2D)或多维形式(3D)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Earth)(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现阶段地图的定义是:以一定的数学(Math)法则(即模式化)、符号化、抽象化反映客观实际的形象符号模型或者称为图形数学模型。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详解
古指描摹土地山川等地理形势的图今称说明地球表面的事物和现象分布情况的图,上面标着符号和文字,一般都着上颜色。
《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郑玄注:“说地图九州形势山川所宜。”《战国策·赵策二》:“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史记·刺客列传》:“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上命取地图视之。”陆定一《老山界》:“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按,地图之学,中国自古重之。《史记》、《汉书》明言舆地图者甚多;晋裴秀自制《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以当时四十七节镇为标准,每镇篇首皆有图,但俱佚不存。现存最古的地图有1974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绘地图二幅,其次为现存西安碑林之刘豫阜昌七年刻石的《华夷图》与《禹迹图》。
一些电子游戏的不同的场景也被称为地图。
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同地图相关的领域中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
1、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设备在制图中的广泛应用,地图不再限于用符号和图形表达在纸(或类似的介质)上,它可以数字的形式存储于磁介质上,或经可视化加工表达在屏幕上;
2、由于航天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卫星遥感影像,这不但给地图制作提供了新的数据源,还可以把影像直接作为地理事物的表现形式,同时把人们的视野拓展到月球和其他星球。
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视频、声音等都可以成为地图的表达手段。
在《多种语言制图技术词典》中对地图的定义是“地球或天体表面上,经选择的资料或抽象的特征和它们的关系,有规则按比例在平面介质上的描写”。国际地图学协会ICA)地图学定义和地图学概念工作组的负责人博德(Board)和韦斯(Weiss)博士给出的定义是“地图是地理现实世界的表现或抽象,以视觉的、数字的或触觉的方式表现地理信息的工具。”也有的学者简单地将地图定义为“地图是空间信息的图形表达”,“地图是信息传输的通道”等。显然,这些定义关注了地图作为地理信息表达工具的功能,突出了数字制图环境下地图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也考虑了地图向其他天体的拓展,却忽视了地图的基本特性。从现代地图学的观点出发,可以这样来定义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的自然和社会现象,通过制图综合所形成的信息,运用符号系统缩绘到平面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和发展变化”(根据田德森《现代地图学理论》)。
以上定义主要研究的是模拟地图,是以地图符号的形式表达在纸上的地图。由于地图制作工艺已从传统的光化学-机械方法转变为全电子的数字制图工艺,在此还必须介绍另外两个新的术语:
1、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2、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
不管是数字地图或电子地图,它们都是地图的不同表现形式,其基本特性是不会改变的。
地图特征
1、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特殊的数学法则包含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和地图定向三个方面。
2、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地图上表示各种复杂的自然和人文事物都是通过地图语言来实现的。地图语言包括地图符号和地图注记两部分。
3、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4、地图必须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
地图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必须准确地反映它与客观实体在位置、属性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5、地图必须经过科学概括。
缩小了的地图不可能容纳地面所有的现象。
6、地图具有完整的符号系统。
地图表现的客体主要是地球。地球上具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包括自然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信息。只有透过完整的符号系统,才能准确的表达这种现象。
7、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可以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型、可以是各种可视化屏幕影像、声像地图,也可以是触觉地图。
饰和注记的平面图
地图方向
概述
全世界的地方的方向都是统一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但是,古代世界各地的地图是不一样的。
欧美
在欧洲中世纪的若干世纪里,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欧美地图是上东到上南到上北,耶路撒冷成为地图圆盘的朝向,东方被要求放在上方,仰望着伊甸园。在大航海的时代,意大利的一位僧侣法·莫拉于1459年出版了一张圆形地图,第一次正确显示出印度洋和大西洋在非洲南端是相通的。但是,这张地图将南方设置在顶部,据说是受到了早先伊斯兰地图的影响。实际上,澳大利亚人也使用过南方在上的地图。
中国
中国上古时期地图多以南为上,与古代的方位观有关。中国古代在各个方位中,以南为尊,如古代祭天的地方就位于城市南郊。这一观念反映在地图上,便是把南方置于图的上方。
到了中国封建时期,南宋以前,皇帝定都几乎都在北方,所以就有了以北为尊的说法。那么北上南下的说法就很自然了。皇帝的坐位的方向一向都是坐北朝南的,南面朝臣的成语你也应该听过吧!北为皇帝,高高在上;南为臣子,俯首在下。另外,中国人生活在北半球,但古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们的意识里,中国是世界的中心,而中国的“中”就是这样来的。他们白天看到的太阳无论东升西落,它始终都是在南方,晚上夜观星象,抬头正对着象征帝王的北斗七星,这样,“上北下南”也符和一般百姓的生活习惯。宋代保存下来的一些石刻地图珍品《华夷图》《平江图》《地理图》《长安城图》《禹迹图》《九域守令图》等,它们多是以北为正方位的。
要素
基本要素
构成要素
图形要素
是地图根据制图的要求所表达的内容。包括注记、地学基础。
数学要素
用来确定地学要素的空间相关位置,起着地图内容“骨架”的要素。
辅助要素
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
补充说明
以地图、统计图表、剖面图、照片、文字等形式,对主题图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可根据需要配置在主要图面的适当位置。
地图功能
认识功能
作为表达空间现象一种主要的图形形式,其认知功能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可以组成整体、全局的概念,也就是确立地理信息明确的空间位置。
2.获得物体所具有的定性及定量特征。
3.建立地物与地物或现象与现象间的空间关系。
4.易于建立正确的空间图像。
模拟功能
概念模型是对实体的一种概括与抽象,它又可分为形象模型与符号模型。
形象模型是运用思维能力对客观存在进行的简化与概括。
符号模型是运用符号和图形对客观存在进行简化和抽象的过程。
地图是一种形象-符号模型。
作为一种时空模型,地图在科学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气象预报、灾害性要素的变迁及过程预测。
载负功能
地图信息:
直接信息是地图上表示的地理信息,如道路、河流网、居民点等用图形符号直接表示。
间接信息是经过分析解译而获得有关现象或物体规律的信息。
传递功能
地图也是空间信息十分良好的传递工具,地图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可传递性。
地图传递信息时,在传输方式上具有层次性,是平行的,甚至是空间形式的,它比线性传递方式具有更宽的传输通道以及更高的传输效率
地图简史
史前时代,古人就知道用符号来记载或说明自己生活的环境、走过的路线等。
现在人们能找到的最早的地图实物是刻在陶片上的古巴比伦地图(如图01-01)据考这是4500多年前的古巴比伦城及其周围环境的地图,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北方山地,流向南方的沼泽,古巴比伦城位于两条山脉之间。
留存至今的古地图还有公元前1500年绘制的《尼普尔城邑图》,它存于由美国宾州大学于19世纪末在尼普尔遗址(今伊拉克的尼法尔)发掘出土的泥片中(如图01-02)。图的中心是用苏美尔文标注的尼普尔城的名称,西南部有幼发拉底河,西北为嫩比尔杜渠,城中渠将尼普尔分成东西两半,三面都有城墙,东面由于泥板缺损不可知。城墙上都绘有城门并有名称注记,城墙外北面和南面均有护城壕沟并有名称标注,西面有幼发拉底河作为屏障。城中绘有神庙、公园,但对居住区没有表示。该图比例尺大约为1∶12万。留存有实物的还有古埃及人于公元前1330~前1317年在芦苇上绘制的金矿山图。
中国关于地图的记载和传说可以追溯到4000年前,《左传》上就记载有夏代的《九鼎图》。古经《周易》有“河图”的记载,还有“洛书图”,表明中国图书之起源。传世文献《周礼》中有17处关于图的记载,图又与周官中14种官职相关联,如“天官冢宰·司书”“掌邦中之版,土地之图”;“地官司徒·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抚邦国。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而辨其邦国都鄙之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设其社稷之而树之田主”;“地官司徒·小司徒”“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讼,以图正之”;“地官司徒·土训”“掌通地图,以诏地事”;“春官宗伯·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夏官司马·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而达其道路”;“夏官司马·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八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
1954年6月,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江苏丹徒县烟墩山出土的西周初青铜器“宜侯矢簋”底内刻铸的120字铭文有两处谈到地图,即“武王、成王伐商图”和“东国图”。该文记载周康王根据这两幅地图到了宜地,举行纳土封侯的册命仪式。曰:“唯四月辰在丁未,王者武王遂省、成王伐商图,遂省东或(国)图。王立(位)于宜,内(纳)土,南乡(向)。王令虞侯曰:‘繇,侯于宜。’”据考证,该图成于公元前1027年或稍晚。这些记载足以说明,中国西周时期已有土地图、军事图、政区图等多种地图,并在战争、行管、交通、税赋、工程等多方面得到应用。这些地图显然已经脱离了原始地图的阶段,具有了确切的科学概念。只可惜中国至今还没有见到过这些地图实物,有待地下考古的发现。
地图类型
区域范围分
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大洋图、大海图、国家(地区)图、省区图、市县图等。
专题学科分
自然地图、人口图、经济图、政治图、文化图、历史图。
应用分
参考图、教学图、地形图航空图海图、海岸图、天文图、交通图、旅游图等。
使用形式分
挂图、桌面图、地图集(册)、野外用图等。
表现形式分
缩微地图、数字地图电子地图影像地图等。
印刷开本分
16开、8开、4开,对开,全张、两全张、三全张、四全张,九全张。
地图分类地图集,电子地图,三维地图卫星地图,影像地图等。
地图的内容
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地形图和专题地图三种。普通地理图(General Map)是以同等详细程度来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包括水系、地形、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以及主要的社会经济要素等。它和地形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地图投影、分幅、比例尺和表示方法等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表示的内容比同比例尺地形图概括,几何精度较地形图低。地形图(Topographic Map)是指国家几种基本比例尺(1:5千,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的全要素地图。它是按照统一的规范和符号系统测(或编)制的,全面而详尽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有较高的几何精度,能满足多方面用图的需要,是国家各项建设的基础资料,也是编制其它地图的原始资料。专题地图(Thematic Map)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理分布,或强调表示这些现象的某一方面特征的地图。专题地图的主题多种多样,服务对象也很广泛。可进一步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按地图的视觉化状况分
实地图是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地图,包括纸介质和屏幕地图。它是将地图信息经过抽象和符号化以后在指定的载体上形成的。
虚地图指存贮于人脑或电脑中的地图,前者即为“心象地图”后者即为“数字地图”。实地图和虚地图可以相互转换,如屏幕地图与存贮在磁带上的数字地图。
按地图的瞬时状态分类
可有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静态地图它所表示的内容都是被固化的。以静态地图来反映动态事物,可以借助于地图符号的变化或同一现象、不同时相静态地图的对比来实现。动态地图是连续快速呈现的一组反映随时间变化的地图,只能在屏幕上以播放的形式实现。
按地图维数分类
可有二维地图(平面地图)及三维地图(立体地图)。在三维地图基础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头盔、数据手套等工具,形成了一种称为可进入地图(虚拟显示地图)新品种,使用者能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
与地图相关的自然科学有:
地图学、地理学、测绘学、色彩学、美学、数学、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
按所表示的内容分类
按用途分类
通用地图(为广大读者提供科学或一般参考的地图),专用地图(为各种专门用途制作的地图)。
存储介质分类
纸质地图、胶片地图、丝绸地图、磁介质地图(光盘地图、电子地图)等。
按颜色分类
单色地图、彩色地图。
按外形特征分类
平面地图、三维立体地图、地球仪等。
按感受方式分类
视觉地图、触觉(盲人)地图。
按结构分类
单幅地图、系列地图、地图集。
按内容表现形式分类
按地图本身所涵盖信息量的表现形式来分类,可将现有地图分为有声地图和传统地图两大类。
相较于传统的地图,现代有声地图(又称语音地图、会说话的地图)不仅是高新科技与传统产品成功有效结合并赋予它新的意义的一个典型,同时也体现了电子产品与教育行业的完美融合,实现了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
语音地图——特别是MPR语音地图的研发——弥补了平面地图史上“只能看不能听”的空白。
MPR语音地图是采用国际最新先进隐形码光学识别技术——MPR技术和数码语音技术开发而成的新一代智能阅读和学习工具,配套MPR识读器(又称MPR阅读器、MPR点读笔)使用。通过点到哪里读到哪里的方式,实现视听结合、声图并茂,使传统枯燥的地图变得生动形象,同时也弥补了平面地图史上“只能看不能听”的空白。
数字地图
数字地图是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软盘、光盘或磁带等介质上的,地图内容是通过数字来表示的,需要通过专用的计算机软件对这些数字进行显示、读取、检索、分析。
栅格地图
数字栅格地图(DRG)是纸质地图的栅格数字化产品。每幅图经扫描、几何纠正、图幅处理与数据的压缩处理,形成在内容、精度和色彩上与地图保持一致的栅格文件。
数字线划地图
数字线划地图(DLG)是以矢量数据格式形成的数字地图。这种地图能进行空间信息的分层与叠加,提取属性数据,根据矢量对象查询属性或根据属性查询矢量对象,数据易于更新与编辑和创建专题属性和绘制专题地图等。
常用坐标系
地球表面上的定位问题,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科学研究及军事国防等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具体而言,就是球面坐标系统的建立。为建立地球表面与地图平面的对应关系,人们引入大地体的概念。
大地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是大地测量中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建立起来的坐标系。地面点的位置用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度表示。大地坐标系的确立包括选择一个椭球、对椭球进行定位和确定大地起算数据。一个形状、大小和定位、定向都已确定的地球椭球参考椭球。参考椭球一旦确定,则标志着大地坐标系已经建立。
北京54坐标系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它与苏联1942年建立的以普尔科夫天文台为原点的大地坐标系统相联系,相应的椭球为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已基本完成了天文大地测量,经计算表明,54坐标系统普遍低于我国的大地水准面,平均误差为29米左右。
西安80坐标系
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确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国新的坐标系。为此有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为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数据。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中国中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约60公里,故称1980年西安坐标系,又简称西安大地原点。基准面采用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1979年确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即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地心坐标系
以地球的质心作为坐标原点的坐标系称之为地心坐标系,即要求椭球体的中心与地心重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时,轨道平面时时通过地球的质心,同样对于远程武器和各种宇宙飞行器的跟踪观测也是以地球的质心作为坐标系的原点,参考坐标系已不能满足精确推算轨道与跟踪观测的要求。因此建立精确的地心坐标系对于卫星大地测量、全球性导航和地球动态研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WGS-84坐标系
WGS-84坐标系是一种国际上采用的地心坐标系。坐标原点为地球质心,其地心空间直角坐标系的Z轴指向国际时间局(BIH)1984.0定义的协议地极(CTP)方向,X轴指向BIH1984.0的协议子午面和CTP赤道的交点,Y轴与Z轴、X轴垂直构成右手坐标系,称为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这是一个国际协议地球参考系统(ITRS),是国际上统一采用的大地坐标系,GPS系统采用。
出版图书
其它相关
比例尺
地图上某线段的长度与实地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地图的比例尺。其表现形式有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和图解比例尺。比例尺大于和等于1:10万的地图,如1:10万、1:5万、1:2.5万、1:1万、1:5千等的地图可称为大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1:10万并大于1:100万的地图,如1:25万、1:50万等的地图可称为中比例尺地图。比例尺小于和等于1:100万的地图,如1:100万、1:250万、1:600万、1:2000万等的地图可称为小比例尺地图。
栅格图
栅格图是基于一套行列组成的方格数据模型,使用一组方格描述地理要素,每一个方格的值代表一个现实的地理要素。
栅格数据适合于做空间分析和图像数据格式的存储,不适合做不连续的数据处理。
矢量图
矢量图是基于直角坐标系统,用点、线、多边形描述地理要素的数据模型或数据结构。每一个地理要素由一系列有顺序的x、y坐标描述,这些要素与属性相结合。
制图原理
地球是一个自然表面极其复杂与不规则的椭球体,而地图是在平面上描述各种制图现象,如何建立地球表面与地图平面的对应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引入大地体的概念。大地体是由大地水准面包围而成。大地水准面是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设想此面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由于地壳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大地水准面也有高低起伏。虽然此高低起伏已经不大,比地球自然表面规则得多,但仍不能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表示。为了测量成果的计算和制图的需要,人们选用一个同大地体相近的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表达的旋转椭球体来代替,简称地球椭球体。它是一个规则的曲面,是测量和制图的基础。地球自然表面点位坐标系的确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面上的投影位置,采用地理坐标系;二是地面点至大地水准面上的垂直距离,采用高程系
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是研究把地球椭球体面上的经纬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绘到平面上的方法及其变形问题。地图投影的方法有几何法和解析法。几何法是以平面、圆柱面、圆锥面为承影面,将曲面(地球椭球面)转绘到平面(地图)上的一种古老方法,这种直观的透视投影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解析法是确定球面上的地理坐标与平面上对应点的直角坐标之间的函数关系。中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采用1:100万地形图,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采用国际百万分之一投影(又称改良都圆锥投影),改用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我国1:50万和更大比例尺地形图,统一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是横轴等角椭圆柱投影。其原理是:假设用一空心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体上,使椭圆柱轴通过地心,椭圆柱面与椭圆体面某一经线相切;然后,用解析法使地球椭球体面上经纬网保持角度相等的关系,并投影到椭圆柱面上;最后,将椭圆柱面切开展成平面,就得到投影后的图形。此投影由德国科学家高斯首创,后经克吕格补充,简称高斯投影。
地图最大精度
视力正常的人的肉眼能分辨的图上最短距离是0.1毫米。因此,相当于图上0.1毫米的实地水平长度就是地图上所能表示的最精密限度,称为比例尺的最大精度。
栅格地图
(DRG)
数字栅格地图(DRG)是纸质地图的栅格数字化产品。每幅图经扫描、集合纠正、图幅处理与数据的压缩处理,形成在内容、精度和色彩上与地图保持一致的栅格文件。
数字高程模型
(DEM)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区域地面高程的数字表示,是建立在地图投影平面上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数据集,是地理信息系统赖以进行分析的核心数据系统。DEM的水平间隔可随地貌类型的不同而改变,根据不同的高程精度,可分为不同等级产品。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建立了覆盖本国的数字高程模型系。
数字正射影像
(DOM)
数字正射影像(DOM)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扫描处理的数字化的航空相片或遥感图像(单色或彩色),经逐个像元纠正,再进行影像镶嵌,根据图幅范围剪彩生成的影像数据。一般带有公里格网、图廓整饰和注记的平面图。
划界
相邻国家之间,常有不断的矛盾,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国土边界的争议。为了保持国与国之间的长期和睦平等关系,必需严格划定国家之间的界线。划定国界需要有凭证,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签订边界条约的重要附件——边界地图。边界地图以精确的大比例尺地图为基础,图上标明沿边界上每一个界桩的精确经纬度,达到“秒”数,并以连接界桩之间的界线,确定为边界法定线。在实际地面上,有的界桩之间并无阻拦,如铁丝网、壕沟之类;有的则是阻隔严峻,有宽而高的筒状铁丝网,还在内侧建有公路,用于巡查越境者;有的则以天然的河流或山脊为界。在签订了边界条约并有边界地图作为版图凭证以后,国家的国土完整性、庄严性有了保障,然后就能依照国际法行事,边界国双方人员不得越雷池一步,并可对越境者绳之以法。双方往来必须通过指定的通道口,不能随意穿越边界。
国家之间有边界地图。在国内行政区辖以及不同单位、部门所属的土地也有境界图和地籍图。城市里寸土寸金,需要建“土地档案,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都要划定属主。在社会主义国家,土地虽属国家所有,但使用者对使用的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仍需交纳土地使用费。因此,土地管理部门要编制土地地籍图,掌握土地使用对象的使用面积。遇有变动,就要进行调整,重新划定使用面积和使用者;遇有土地争议,则以地籍图为凭证。这种地籍图,中国古已有之,当时称鱼鳞图。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曾任过土地管理员。土地管理部门责任重大,对国家每平方土地的使用和构成都要进行严格监督。
特色地图
购物地图:记录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大型商厦和特色小店。
房产地图:方便你寻找心目中理想的房子。
金融地图:标明大街小巷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在地。
美食地图:帮你寻找城市中所有的美食,从五星级大酒店到路边小摊。
火锅地图:只推荐火锅店,涵盖所有的火锅店。
求医地图:标注所有的医院、诊所、药店,并说明每家医院的特点。
驾车地图:专门为司机朋友准备,重点标出驾车路线图。
“方便”地图:上海一位的哥的杰作,标明了公厕的位置,据说很受欢迎。
人才地图:提供人才的存在网络,人才的标准。
分幅与编号
为了保管和使用方便,中国对每一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廓大小都做了规定,每一幅地形图给出了相应的号码标志,这就是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地形图分幅有两种方法:一是矩形分幅,一是经纬线分幅,中国采用经纬线分幅。
1991年前中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系统是一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延伸出1:50万、1:25万、1:10万三种比例尺;在1:10万地形图基础上又延伸出两支:第一支为1:5万及1:2.5万比例尺;第二支为1:1万比例尺。1:100万地形图采用行列式编号,其它六种比例尺的地形图都是在1:100万地形图的图号后面增加一个或数个自然序数(字符或数字)编号标志而成。
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从赤道起向两极纬差每4°为一列,将南北半球分别分成22列,依次以字母A、B、C、D……V表示;由经度180o起,从西向东,每经差6°为一行,将全球分成60行,依次用数字1、2、3、4……60表示,采用“横列号-行号”编号表示。
1991年中国制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的国家标准,自1991年起新测和更新的地形图,照此标准进行分幅和编号。
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可量算任意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具体方法是:先看好比例关系,在两处两地的图上距离(厘米),然后根据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例如:比例尺是“600万分之一”,即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上六百万厘米,即60千米:若两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为:60千米×5=300千米。
同样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较大的,表示的范围较小,但内容详尽:比例尺较小的,表示的范围较大,但是内容较简略。
根据绘制的内容要求不同,可选择相应的比例尺,如绘制学校平面图或一个社区的平面图,一定要选用大比例尺,而绘制一张中国或者亚洲的地图则一定要用小比例尺。
古代地图
约公元前2500年制作在粘土片上的古巴比伦地图(用简单方法表示山脉、四个城镇、入海河道及地形特征),是现存最古老的地图。
中国夏禹时铸造了九鼎图;《周礼》中有“天下地图”、“土地地图”、“金玉锡石之图”等记载。公元前168年绘在帛上的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是我国现存最早实测地图。希腊的托勒密(公元90—168年)是第一个用普通圆锥投影绘制地图的人。
中国西晋裴秀(公元223—271年)编制了《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并总结了“制图六体”。
贾耽(公元729—805年)用朱墨二色分示古今地名编制的《海内华夷图》传世500年。
北宋沈括(公元1031—1095年)编制“二寸折百里”的《天下州县图》二十幅,是当时最佳全国地图。
元代朱思本(公元1273—1333年)绘制了长宽各7尺的全国地图《舆地图》二卷。
地图作用
地图具有以多种方式表达现实世界的独特功能。
地图可以识别在某一位置上有什么东西。在地图上,指向图上任何位置,都能够知道这个地方或对象的名字以及其它相关的属性信息。
地图可以标明你所处的位置。如果你的地图可以实时地输入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数据,你就能看到你在哪里、以多快的速度在旅行并且你的旅途目的地在何方。
地图可以让你识别用其它方式不能体现的空间分布、关系和趋势。人口统计学家通过比较古今的城区地图,可以支持公共决策。流行病学家通过把罕见疾病爆发地点与周围环境因素相关联便可以找出可能的病因。
地图可以将不同来源的数据集成到同一地理参考坐标系中。市政府可以将街道分布图与建筑布局图结合起来以调整市政建筑结构;农业科学家可以把气象卫星影像图与农场、作物分布图结合起来,以提高作物产量。
地图可以通过数据的合并或叠加来分析空间问题。省政府可以通过合并多层数据来找到合适的废弃物处理地点。地图可以用来确定两地之间的最佳路径。通过地图,包裹速递公司能够找到最有效的运输路径;公共交通设计者也能设计出最优的公交路线。
地图可以用来模拟未来的情况。公共事业服务公司可以模拟新设施添加后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并且根据这个效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投入。市政规划者也可以模拟一些严重的意外事故如有毒物质泄露等,从而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GIS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人们对地图的认识。与过去作为单纯的静态实体相比,地图成为了地理信息动态表达的一种主要手段。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一种图形表达方法。为了信息表达取得更好的效果,地图在视觉必须要有很强的感染力。另外,图形设计的很多经验如版面设计、比例、色彩平衡、符号和版式等都被应用到地图的制作中。
地图可以理解为“地理信息”与“人类对信息理解”这之间的媒介。地图借用人类特有可识别的空间格局的感知能力,提供地理对象和地点的有关情况的可视化信息。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抽象。地图的使用者不同,那么所得到的对地图信息的理解也会有不同。对于特定的使用目的,地图将表现特定的信息。地图将一些复杂的并且内部结构隐藏着的数据进行简化。同时,也可以在地图上对数据进行描述——如,用标注(label)表示名称、种类(categories)、类型(types)和其它信息。
数据建模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能够创建包含丰富信息量和美学特点的地图的数据结构。理解地图信息的表达方式,是创建“恰当”的数据模型的前提。
电子地图及其在智能交通中的作用
电子地图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它具备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大多数功能。智能交通系统的大部分信息都需要通过电子地图来表示。电子地图能够把数字信号(包括对数字地图、遥感数字图像及自行数字化采集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后形成的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电子地图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多维地图的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作用;二是动态环境下空间数据库与专题数据库的交流作用。两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完成GIS中空间数据视觉化的任务。智能交通中的电子地图作为空间信息特别是交通信息的可视化产品,将交通路线及周围环境以视觉甚至是听觉感受的方式传输给用户,成为智能交通系
统与用户交流的最重要工具,因此,电子地图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智能交通系统的成败。
地形图在军事上有何重要作用
军队打仗,总是离不开地图的。有的把地图比作是“协同作战的共同语言”、“行军的无声向导”、“军队的眼睛”等等。这些比喻生动、恰当地表明了地图在军队作战行动中的重要作用。
地图用途
国民经济建设
1、资源的勘测、规划和施工;
2、各级政府机构和工农管理部门将地图作为规划和管理的工具;
3、各种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和施工;
4、资源利用和环境改良;
5、航空、航海等其他领域。
国防建设
1、各种国防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2、军事训练和演习;
3、战争中用地图来研究敌我态势、地形条件、自然资源、交通条件、居民情况等,作为战略部署的参考资料,各兵种协同作战的战场指挥,在交战区域研究地形、选择阵地、构筑工事、部署兵器、判定方位、计算射击参数、确定进攻路线、空军飞行、投弹,海军航行、作战等,无一不依靠地图;
4、卫星侦察、导弹飞行都需要用到地图。
科学文化
1、在地学研究中探索地理规律,开拓新的区域,记录科学成果;
2、在文化领域作为宣传、鼓动的工具。
其它方面
1、在人民生活中作为查询有关资料的工具;
2、各种文件、报告的附图;
3、划定边界时具有法律意义的附件。
地图配色技巧
在GIS项目中,数据无论是从人力还是物力上都占了将近70%的份额。人们往往刚接触一个GIS软件或者GIS应用系统,最直观看到的就是地图是否美观简洁。做一幅美观的地图,将会对GIS软件或者GIS应用系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1、电子地图的制作
1)城市电子地图
城市电子地图大多是**例尺的地图,涉及到的地图要素主要有居民地、道路、注记、水系、植被、境界、要素点等。下面列出了这些要素的主要配色方案:
l 居民地:粉红色、浅棕色
l 道路:浅**、浅棕色或者白色
n 不同等级的道路可以将色彩逐级加深,例如**道路用浅**、二级道路用土**、一级道路用深棕色等。
l 注记:
n 公园名称的标注可以用深绿色楷体字表示;
n 单位名称的标注可以用宋体,对于政府机构的用红色宋体字表示;
n 山脉、地名名称的标注可以用黑色黑体字表示。
l 水系:
n 内陆河流、湖泊可以用浅蓝色;
n 海洋可以用深蓝色;
l 植被:主要使用绿色表示。
l 要素点:主要用矢量符号表示。
城市电子地图配色的基本原则是:色彩不要太过浓重,尽量选择一些浅淡、素雅的颜色进行搭配,这样对于使用者来说看起来比较舒服,不会有太刺眼的效果。
2)地形、地貌地图
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图、土壤类型分布图、地形图、地价图等等。这类地图配色的基本原则是:色彩不要太浅淡,要用较深的、对比明显的色彩渲染地图。并且可以制作三维晕渲图增强地图的可视效果。
2、出版地图的制作
在计算机上浏览地图和出版(打印成纸张)地图对配色的要求是有一定差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出版的地图在使用符号时尽量选择矢量符号;
2)地图的配色相对的要色彩鲜艳。
3)其他技巧
在做行政区的单值专题图时,尽量用比较少的颜色渲染每个区域,例如我们常说的做四色专题地图,这样看起来地图不会给人以凌乱的效果。
电子地图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呈现的地图统称为电子地图。电子地图类型丰富,使用终端多样,发展速度快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除一般电子地图以及卫星、航拍地图外还有街景地图、车载导航地图、室内地图等等。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4 04:33
目录
概述
词语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