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华莱士(
苏格兰盖尔语:Uilleam Uallas,英语:William Wallace;1270年—1305年8月23日),是一名
苏格兰骑士,后来成为了
苏格兰独立战争的重要领袖之一。1297年,他在斯特林桥战役(Battle of Stirling Bridge)中击败
英格兰军队。之后,他被指定为苏格兰
护国公,直到1298年7月在
福尔柯克战役(Battle of Falkirk)中失利。1305年8月,华莱士在
格拉斯哥附近的Robroyston被英格兰人擒获。英格兰国王
爱德华一世下令对他严刑拷打之后,以叛国的罪名斩首。
人物生平
武艺高强
1270生于艾尔德斯莱,父亲是
苏格兰贵族詹姆斯·斯特沃特的佃农。威廉早年的经历无据可考,不过,按当时的习俗,威廉作为次子应担任神职。传说他的一个叔父就是
斯特灵附近邓尼佩斯(Dunipace)的牧师,教授给他
拉丁语和圣经箴言,灌输了自由思想,据说他的剑术和骑射功夫也是在这段时期学的。
传说中的华莱士武艺高强,可力敌数人并最终取胜。他能从屡次追剿和血战中生存下来,相信传说不虚。但事实并不止于此,华莱士还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他显然没有受过正规的
军事教育,但纵横山林多年的经历使他作战经验丰富,深谙游击战术,懂得收集和利用情报,能够根据敌我双方的特点扬长避短合理运用部队,善于利用地形,对攻击的时机把握得恰倒好处。
华莱士的另一面,是嗜血成性、杀人如麻。有一幅画表现战斗中的华莱士,天上日光惨淡,地上
浓雾弥漫,手握利剑的华莱士在遍野的尸堆中逡巡,仿佛饿虎下山,色调阴冷晦暗,气氛恐怖肃杀。对于英格兰人给他造成的伤害和侮辱,他都以冷酷的杀戮加倍报复。
起义军每攻克英军盘踞的城堡或在野战中击败英军,都要杀尽包括平民在内的所有英格兰人及其外国
雇佣兵,从不抓俘虏,心情稍好一点的时候会放过妇女、儿童与僧侣。有的时候甚至他的部下都觉得过于残暴而于心不安,以至于事后跑到主教那里去忏悔。毕竟他生活在一个以暴易暴的时代,野蛮是生存的需要。征服者的傲慢侮辱与残酷镇压,多年来你死我活的追杀,已经令复仇之火烧焦了他心里最后一点仁慈和怜悯。
华莱士对英格兰人的刻骨仇恨,不仅仅出于对自由的信念,也来自亲身感受到的亡国毁家之痛,由
家仇而知国恨。据说,1291年,当
爱德华一世上演“至尊”闹剧时,华莱士的父亲——刚正不阿的老马尔科姆属于少数拒绝低头的苏格兰人。为了躲避迫害,他带了长子离家出走,但终于还是被个叫费尼克(Fenwick)的
英格兰骑士杀害于艾尔郡的罗顿山(Loudoun Hill),年方弱冠的威廉只好随母投亲,就是这段时间他进了
教会学校,但不久,就因杀死向他挑衅的英国占领军而被通缉,从此浪迹江湖。此后的故事有些像《水浒》,斗殴、追捕、复仇、死里逃生,甚至有人说华莱士其实是传奇侠盗罗宾汉的原型之一。
游击生涯
在游击生涯中,华莱士周围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亲族为核心的骨干力量,包括舅舅帕特里克(Patrick Auchinleck of Gilbank)、堂兄弟亚当、理查和西蒙(Adam, Richard and
Simon Wallace),表兄弟威廉(William de Crauford)、外甥爱德华·里特和汤姆·哈利德(Edward Little、Tom Halliday),以及贵族格拉汉姆(Sir John Graham Jr.)、爱尔兰人史蒂芬(Stephen of Ireland)、勇士格雷(Gray)、克雷(Kerly of Cruggleton)、
修道士约翰·布莱尔(John Blair)、土匪爱德华·、约翰、乔治·等。他们利用袭击英军缴获的装备、马匹和给养武装自己,不断壮大。
罗顿山伏击战
比较可信的是一些规模较大的战斗。譬如
罗顿山伏击战。1296年7月,威廉·华莱士率宗族数十人在父兄遇难的罗顿山守株待兔,利用狭路设伏,击毙仇人费尼克骑士,截获了他护送的运输队。再如夜袭拉那克(Lanark,在苏格兰南部)。华莱士的妻子梅伦(Marion Braidfute,一个富有领主的独女,二人是否正式结过婚无从考证)死于爱德华一世委派的拉那克
郡长荷斯里格爵士(Sir William Heselrig)之手。华莱士率手下夜入城堡血洗了郡长的府邸。《勇敢的心》中,这一事件被编排成由“
初夜权”引起的官逼民反,并作为大起义的
导火索。
拉那克之战
拉那克之战是华莱士命运的转折点。军事上,这一战斩杀英军240多人,使华莱士声名大振,激发了饱受压榨的苏格兰下层人民的反抗意识。在他周围迅速聚集起三千多起义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军队。而在此之前,追随他的不过是数十名亲族和一些真正的江洋大盗,至多算一支游击队罢了。政治上,华莱士由自发反抗占领军的残暴统治向为光复祖国而战转变。罗伯特·维斯哈特主教早有发起复国运动之心,但苦于手中无兵,而实力派贵族又只重私利罔顾大义。华莱士义军的崛起正合他意。主教找到华莱士,劝说他打出了恢复国家独立、迎请巴里奥国王还朝的旗号。在此之前,华莱士及其抗英斗争一直被当作暴民作乱,得不到大贵族的认同。
一些贵族也加入了反抗的行列。但此举也给本来没什么政治倾向的华莱士贴上了“拥巴里奥派”的标签。
多加特湖(Loch Dochart),华莱士联合当地起义军突袭占有数量优势并有伪军支援的英军
爱尔兰军团迈克法迪恩(MacFadyen)部,全歼该敌,斩杀了所有爱尔兰籍俘虏,但对缴械求饶的苏格兰俘虏则全部释放。迈克法迪恩本人逃离战场后,被追及并枭首。
北方重镇
珀斯,起义军填平城壕,架云梯攻入城中,英军2千人被杀尽。
达诺塔(Dunottar)城堡,对“艾尔谷仓事件”等暴行记忆犹新的华莱士拒绝给逃入城堡避难的4000多英格兰人及其追随者以任何怜悯。抵抗者最终被赶下悬崖,甚至教堂也被点燃,把躲在里面的人活活烤死。
阿伯丁(Aberdeen)港,英军匆匆登船撤离,被疾速赶来的起义军乘低潮攻
上甲板,杀得片甲无存,百余艘舰船被焚毁;英国派来的郡长挂起了巴里奥的旗号,从而免于血战。
这时,降伏了
苏格兰贵族的英军,已在瓦伦的指挥下大举北进。
斯特灵之战
9月10日,起义军先敌赶到
福斯河北岸,占据了奥奇尔山上的有利地形,山顶的克雷格
修道院成了指挥部。
此其时,苏格兰
正规军已经不存在。来到斯特灵迎击英军的这支队伍,简直就是乌合之众。莫雷的六千北方部队情况稍好,有一些正规军的底子,其中还有150名装甲骑兵。华莱士的一万人,则由临时聚集的揭竿而起的平民组成,加上一些附义的小贵族,缺少军官,装备低劣,训练严重不足,几乎没有战斗经验。尽管如此,他们的爱国精神都已经到了狂热的程度,渴望一战。
瓦伦率领的英军稍后也赶到了南岸,与斯特灵守军会合。这是一支可怕的力量,共有一千
重装骑兵、五千步兵、三百
威尔士长弓手,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士气高昂;统帅经验丰富、深孚众望。他们蔑视对手,认为这些苏格兰人既没勇气又不团结,缺乏纪律和战术。
瓦伦曾经在
邓巴之战中击败苏格兰科明家族的军队,但面对华莱士和莫雷的指挥,瓦伦却被以弱胜强,遭遇惨败,仓皇逃走。
斯特林桥战役以苏格兰军队获胜告终。
穆里在此战役中伤重不治而死,从此华莱士只得独自担任起领导义军的重任。十月,华莱士乘胜攻克了英国北部重镇德汉姆,但由于兵力和补给不足,无力防守,因此十一月退回苏格兰。 1298年五月,华莱士在斯科克森林被授勋为骑士,并被任命为苏格兰
护国公,领导整个苏格兰争取自由的大业。
威廉·华莱士定下两个应对英格兰人的策略:
1.坚壁清野--将英军可能路过之处的居民,牲畜、粮食全部转移,不给英国人留下任何可以补给之物。
2.训练士兵使用“枪阵”,即以若干
长枪兵为一组,背靠背站立,枪尖朝外,形成一个攻击和
防御力都倍增的作战单位。
1298年,爱德华一世亲征,在
福尔柯克战役击败了威廉·华莱士。苏格兰几乎成为
英格兰王国领土的一部分。
为了击垮苏格兰人的斗志,“长脚”爱德华一世分兵数路,深入苏格兰各地大肆烧杀。
法夫、克拉克曼南、拉纳克、艾尔等地均惨遭英军荼毒,所有的男性不分老幼尽皆杀死。
苏格兰人在撤退的途中破坏了
斯特林和珀斯,苏格兰基督教的中心圣·安德鲁斯也被弃守,后遭英军付之一炬。不久以后,重整队伍的华莱士再度发起了游击战, 这令英军又一次陷入了补给不足的困境。爱德华一世不得不退往福斯河口,以便从海军舰队那里获取给养。华莱士抓住机会
集中兵力,尾随英军,在林利斯戈袭击了他们的后卫。英军在这次袭击中损失惨重,被迫迅速撤回了卡莱尔边境,此次远征也就此落下了帷幕。
福尔柯克会战的失败意味着华莱士军事生涯的结束,他于1298年年底辞去了
护国主一职,此后再也没有领兵打仗。威廉·华莱士支持巴里奥家族,在辞去护国公职位后前往
欧洲大陆,与法国和教皇宫廷进行斡旋,试图使
约翰·巴里奥恢复苏格兰王位,据说他还曾去
挪威等地寻求支援。
1304年8月,由于苏格兰人,华莱士信任的伙伴,叛徒约翰·曼提斯的出卖,华莱士在格拉斯堡附近被俘,随即押往伦敦。作为
奖赏,曼提斯被任命为德姆巴敦的
行政长官。而在伦敦,经过一场形式上的审判后,华莱士被指控叛国及谋杀拉纳克执政官哈泽里克,判处死刑,而且没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在押赴刑场的路上,华莱士遭到围观人群的辱骂嘲笑,人们还纷纷向他投掷腐烂的蔬菜,
面包等,因为他们被告之这个犯人是个罪大恶极的匪徒,叛国者,而且杀害了许多无辜的英国人。在遭受了绳勒、刀割、火烧等酷刑后,
威廉姆·华莱士被斩首,身子被肢解为四块,分别送往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四方, 头颅则被悬挂在
伦敦桥上,以警告人民休要反抗。
轶事
出生年份
关于他的出生年份,没有一个确切可信的说法。传说的日期跨度近十年,人们根据各自的理解主观地加以取舍。希望这位悲剧式英雄的年庚尽可能长一些的人,相信他出生于1267年;认为他是少年英雄的人则主张他的
生辰其实是1275年或1276年;也有人为了凑历史的巧合,说他生于1272年或1274年,因为前者是他的死敌爱德华一世在十字军中继承王位的年份,后者是回到
伦敦加冕的年份;也有主张1270年的,可能是为了取整数。
父亲名字
他父亲的名字是马尔科姆还是理查也各有其说。父亲叫马尔科姆,而理查是叔叔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根据比较公认的说法,华莱士家有三兄弟,老大叫马尔科姆,老二就是威廉,老三叫约翰,而一个堂兄弟叫理查。当时流行长子继承
父名,所以小马尔科姆这个名字来源于父名,当在情理之中。
人物形象
传说华莱士身高两米(六英尺七英寸),即使在当代也算得上巨人,更何况据考证当时
成年男子平均高度才1.5米。在他的有生之年没有留下真实的画像,但作为人们寄托理想的英雄和崇拜效法的榜样,他的形象在
苏格兰民间有很多版本,有青春偶像的,有小胡子的,有
络腮胡子的,甚至还有须发皆白的,多数是披坚执锐的战斗姿态。但是引起最大争议的,还是新近在斯特陵
旅游服务中心前落成的那尊塑像。因为很多人说,他们要纪念的是威廉·华莱士,而不是
梅尔·吉布森。
家族成员
华莱士家族,据信系由威尔士迁入苏格兰的。Wallace也作Walensis,词义为“说
威尔士语的人”。这个家族是苏格兰西南部的小贵族,也就是向大诸侯称臣的小领主,这种多层分封的关系在中世纪的欧洲很普遍。作为苏格兰皇家司礼事务大臣(High Stewards)家族的封臣,华氏先人不迟于1250年获得了老树原(Elderslie,Field of Elder Trees)领地,位置在当时
伦弗鲁郡(Renfrewshire)的派斯雷(
Paisley)附近。威廉的母亲也出自望族,是艾尔郡(Ayr,在苏格兰西部沿海)郡长雷吉纳德·克劳福德(Sir Reginald de Crauford)的女儿。
人物影响
他对苏格兰民族的影响,还广泛反映在各种文学作品中。
华莱士死后,英王爱德华一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苏格兰人民在威廉·华莱士无畏精神的激励下,浴血奋战,誓把英国人赶出自己的国土。最终,他们赢得了自由。似乎没有资料记载华莱士在临死前高呼“自由”,但有一首华莱士最喜欢的诗却流传至当今。
告诉你,我的孩子,在你一生中,有许多事值得争取。但,自由无疑是最重要的。永远不要带着
脚镣,过奴隶的生活。
如今,在苏格兰可以看到不少苏格兰人为他们的英雄建立的纪念碑。其中一座在
爱丁堡,位于城堡入口的一侧,(另一侧是
罗勃特·布鲁斯);一座在拉纳克的大教堂门口;最著名的则是在斯忒林的国立
华莱士纪念碑。威廉·华莱士永远活在苏格兰人民心中。
15世纪时,吟游诗人哈里(又称盲哈里)就凭长达十一卷、一万两千行的
凯尔特语传奇史诗《华莱士之歌》(The Wallace)名动一时,文化阶层争相传阅。此书自16世纪付梓后,在苏格兰的流行程度仅次于圣经。1995年
好莱坞出产的大片《
勇敢的心》(Braveheart),由
梅尔·吉普森成功塑造的华莱士形象俘获了全世界影迷的心,以致于在影片公映后,苏格兰旅游局便推出了“电影旅游”(filmtourism)的项目来满足从全世界蜂拥而至的观光客的要求,互联网上有关“Braveheart”的搜索链接竟然达到了21000个之多。值得一提的是,
电影剧本改编自
兰道尔·华莱士1995年出版的畅销小说,而小说就是以《华莱士之歌》为蓝本进行创作再加工的。从15世纪的史诗到20世纪的电影,它们无疑都在延续着一个“威廉·华莱士的神话”。
影视表现
1995年电影《
勇敢的心》中,由
梅尔·吉布森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