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存仁(?—1652年),字完真,辽东广宁(今辽宁省
北镇市)人,中国明代降清将领,隶汉军
镶蓝旗。
张存仁据说出身
诸生,他第一次登场是在1624年(天启四年)九月
孙承宗的奏章中,当时他是小团山都司。到1626年(天启六年)正月,他已升为
宁远附近的一个堡垒的
守备,在
宁远之战中被
袁崇焕调至祖天寿(
祖大寿)大营会合,从北应援。
1629年(崇祯二年)闰四月,升游击。后为参将,十一月“
己巳之变”爆发后,随袁崇焕入援。二十日与后金激战于京师
广渠门下,身中八箭。
1631年(天聪五年),后金汗
皇太极围攻大凌河,张存仁随祖大寿投降,仍旧授为
副将。张存仁后来写给皇太极的奏章中自述:“臣自大凌河偷生改节、乐归皇上者,原欲有所自效耳。因在南朝,职居疏远,而奸佞盈朝,臣虽位至副总兵,素志莫展,闻我皇上聪明英武,故决意归降,欲共圣明之主创立大业,以抒臣二十年未伸之志。”又忆:“当年大凌河之役,臣与祖大寿、何可刚(
何可纲)三人得皇上赐书二次,圣语谆谆,词意仁厚,祖大寿因而动念,臣亦为之动念。祖大寿听臣口诵皇上天生不偶之语,夜三更时,密遣刘毓英约臣于南门城楼内,计议投顺。彼时止臣二人商定,随写书系箭,射出城外,有令石副将(
石廷柱)来会之语,而他将未之知也。”
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极设立都察院,位在
六部之上,并任命张存仁为都察院
承政、一等
梅勒章京。张存仁提出:“臣若正直,后世必有比臣更正直的;臣若邪佞,后世必有比臣更邪佞的”,认为自己做他人所不敢做的事,必会导致满朝的
攻讦,又道:“如果我做事畏首畏尾、苟且塞责,就以负君之罪杀我;如果我假公济私、赡顾情面,就以欺君之罪杀我;如果我贪财受贿、私家利己,就以贪婪之罪杀我。如果我没有这三条罪名,而奸臣诬陷我,请皇帝
乾纲独断,惩治奸邪。”不久,皇太极又任命祖可法为都察院汉承政。当年,都察院弹劾
刑部承政郎球贪污,又弹劾
工部劳民伤财。
1638年(崇德三年),张存仁与祖可法上疏,认为不准奴仆参加科举之事有所不妥,建议给奴仆十个名额,并道:“如果这十个人都是人才,那就找十个人代替他们为奴。”皇太极将此议驳回,指出:“现在
满洲豪贵的奴仆都是血战所得,即使有一两个
诸生,又怎能无故夺之?如果强令他人为奴,来代替这些有才的奴仆,难道这些人就不是人吗?你们只知道爱惜
汉人,却不知道爱惜满洲有功将士和替人为奴者。”祖可法、张存仁谢罪。后来,二人上疏弹劾
户部承政韩大勋盗窃库藏,请求诛杀韩大勋,又弹劾
吏部、刑部任用贪官。七月,清廷更改官制,祖可法与张存仁都改任都察院右参政。
1640年(崇德五年),张存仁上疏,建议屯兵
广宁,扼守宁远、
锦州的门户。此后,张存仁又两次上疏,为夺取辽西军事重镇锦州及其周边城池献策,并对战事中用人之道作了精辟的阐释,请求相机度势,适时进兵。最后,张存仁又指出,
乌真超哈(即
汉军)每遇轮值服役,便命奴仆替代,皇太极为此严令禁止。
1642年(崇德七年),清军攻克锦州。张存仁请求招降宁远卫总兵
吴三桂,并致信道:“明朝气运已尽,重臣大帅已被俘归降。将军是祖大寿的外甥,何以表明自己。
大厦将倾,一木难支,您纵然苟延岁月,但智竭力穷,最终也要重蹈你舅父覆辙。不如现在就投降,还能在大清获取勋名。”六月,乌真超哈四旗设置八
固山,张存仁被任命为镶蓝旗
梅勒额真。
1644年(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张存仁与固山额真
叶臣兵进山西,夺取六府、二十四州、一百三十一县,攻克
太原城。后来,张存仁又随豫亲王
多铎攻打
河南、
江南,并率部展开
炮战,屡立战功。
当时,南明大学士
马士英投奔严州守将
方国安。九月,方国安攻打
杭州,被张存仁部将张杰、王定国击败,退守
富阳。王定国出兵
余杭,从关头一直打到小岭,追杀二十里,斩杀方国安之子方士衍。十一月,
马士英、方国安再次来攻,又被张存仁与梅勒额真季什哈击败,逃至
赭山一带。十二月,张存仁乘胜追击,与梅勒额真朱玛喇、
田雄、张杰等人分兵作战,歼灭方国安水师数万人。
1646年(顺治三年),
姚志卓在昌化响应方国安。张存仁命张杰击走姚志卓,收复
昌化,因功进封三等
昂邦章京。六月,张存仁命副将张国勋攻破
太湖,俘斩马士英等人。十一月,张存仁上奏朝廷,请求设立五千水师,镇守
钱塘江,以防御海寇。
后来,张存仁进封一等精奇尼哈番兼
拖沙喇哈番(即一等子兼
云骑尉)。1652年(顺治九年),张存仁病逝,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忠勤,并入祀直隶、
山东、河南、浙江、福建五省名宦祠。乾隆年间,
乾隆帝定封张存仁为三等子。
顺治帝曾命各地
封疆大吏考察所属各守令,以文才论高低。张存仁巡察辖下各府县,对廉能的官吏,只要通晓一点文学的便注明上报,而对于那些不廉能的,文学再好也排在后面。
监司不解,张存仁解释道:“我是个武官,皇帝命我考察文才,我主要考察实绩。文学可以造假,实绩则不能作伪。何况各府县的官吏很多都是跟从皇帝打仗而升迁的,没有多少学问。如果只凭文才论高低,这不使廉能的官吏寒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