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英文:San Francisco),旧称“三藩市”“圣弗朗西斯科”,官方正式名称为旧金山市县(英文:City and County of San Francisco,经常缩写为S.F)是
北加州和
旧金山湾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是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沿岸的港口城市,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加州人口第四大城市。同时也是加州唯一的市县合一的行政区。旧金山临近世界著名技术产业区
硅谷,是世界重要的技术研发基地之一和
美国西海岸重要的金融中心,也是
联合国的诞生地(1945年《
联合国宪章》)。
名称来源
汉译名称
谐音直译:三藩市
至于
三藩市之名,则是取自该市英文名称的头两个音节“San Fran”之谐音直译,是居住于此地为数不少的
粤语族群较常用之译名,例如出身广东的孙中山在著作与书信中提及该市。
圣弗朗西斯科(英文:San Francisco)是曾被
西班牙统治的地区的常见地名,得名自方济各会创始人,著名的天主教圣人
圣弗朗西斯科(中文又译作“
圣方济各”,
意大利文“San Francesco d'Assisi”,英文“Saint Francis of Assisi”)。
典译:旧金山
19世纪这里是美国
淘金热的中心地区,早期华人劳工移居美国后多居住于此,称之为“金山”,但直到在
澳大利亚的
墨尔本发现金矿后,为了与被称作“新金山”的
墨尔本做出区别,而改称圣弗朗西斯科为“旧金山”。
争议
长期以来关于圣弗朗西斯科这城市的中文译名,在没有明确的官方政策下,用法稍嫌纷乱。
美国之音和
美国国务院都使用“旧金山”。如今,大部分驻于该市、拥有华文正式称呼的外事单位,都是使用“旧金山”之称呼,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文献及地图中,则多称其为“圣弗朗西斯科”,但旧金山市政府(SFGov)及下属各级市政单位的官方网站中文版上,却是分别使用了“旧金山”与“三藩市”这两种不同的译名,没有一致的标准,而这现象也普遍反应在居住于该市的华人社群之使用习惯上。
建制沿革
早期开发
欧洲人在1542年到
旧金山湾区,旧金山区域在16世纪属于
西班牙的
上加利福尼亚省领土。西班牙将领嘉斯帕·德·伯特拉(Don Gaspar de Portola)于1769年带领他的属下在旧金山湾区探索地形。1776年3月28日,西班牙探险家胡安·鲍提斯塔·迪·安扎(Juan Bautista de Anza)在当地选了两个可建筑地点,一个作为军事用途,另一个则作为传教用途,但实质的施工却由安扎的两名同伴Jose Joaquin Moraga中尉及Francisco Palou神父监督。JoseJoaquin Moraga负责建立的是军事基地旧金山要塞(Presidio of San Francisco,现已改为要塞公园)。Francisco Palóu则负责建立的是教会,他将该地命名为阿西西的
圣弗朗西斯科教会(Mission San Francisco de Asis),俗称都勒教会(Mission Dolores)。该区所有的一切行政事务皆经由教会管理。
1821年,
墨西哥自
西班牙独立,上加州也成为墨西哥领土。独立之后的墨西哥教会管辖的势力逐渐薄弱,教会所属的土地也逐渐规划成私人所拥有。来自英国的威廉·李察森(William Richardson)于1835年在半岛的西部(即现今位于中国城与
金融区交界的花园角)建立了第一栋私人别宅。李察森经过他人帮助,开始规划住宅附近的街市,并将此区域称为芳草地(Yerba Buena)。墨西哥和美国战争爆发后,
美国海军准将约翰·斯洛特(John D. Sloat)带领手下来到这里,1846年以美国名义占占领此城。1847年1月30日,海军上校约翰·蒙哥马利(John B. Montgomery)将城市更名为旧金山。
纳民建市
旧金山,原名耶瓦布埃纳,又名圣弗兰西斯科,华侨称为三藩市,是1847年
墨西哥人以
西班牙文命名的,当时这里的居民只有800多人。它本是西班牙的一个殖民据点,后由墨西哥接管,
美墨战争之际为美军所占。1848年一月的Sacremento Valley,一名木匠在建造锯木厂时,在推动水车的水流中发现了黄金。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引发了全世界的淘金热。短短三个月内旧金山人口便激增2.5万人。其中许多华人作为苦力贩卖至此挖金矿,修铁路,备尝艰辛。此后大批华工在这里安家落户,他们就称这座城市为旧金山(以区别澳大利亚的新金山)。旧金山的最强间是移民们迸发的热情,这是一个令人陶醉的文化;特色鲜明的意大利人,巴西人、西班牙人,华人等,不同的聚居区点缀在
加州这块土地上。
淘金热
1848年1月,在于
加州东北部的苏特坊(Sutter's Mill)发现黄金后,消息很快的就传开来,同年8月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到东部的纽约,各地许多怀着想一夕致富的人开始涌入旧金山港口。1849年起,加州
淘金潮真正展开,从美国其他各地和其他国家搭船或者是从内陆来到加州梦想实现淘金梦的人络绎不绝,船上的的旅客、水手甚至船长下了船马上就前仆后继的前往苏特坊,当时旧金山港口的帆船到处可见,而市区的人口一夕间暴涨。这也让旧金山居民从1847-1870年之间,从500人增加到15万人口。后来所谓旧金山49人即是那些于1849年从各地来到旧金山想一夕致富的人。当时除了世界各地前来实现淘金梦的投机者外,许多人在旧金山开店提供淘金者需要的补给品,当时的公司有些依然存在,包括制造
李维斯牛仔裤(1873年)的
李维·斯特劳斯(Levi Strauss)、吉德利巧克力店(Ghirardelli,1852年)、FOLGERS 咖啡(1850年)和富国银行(1852年)、加州银行(Bank of California,1864年)。1848年发现黄金之前加州仍属于墨西哥领土,同年二月墨西哥于
美墨战争中战败后,加州变成美国领土。加利福尼亚于1850年正式成
美国联邦政府第31个州,旧金山是起初的一个县。旧金山联邦造币厂于1854年成立,主要打造金币用来流通市场。淘金热使得旧金山成为当时美国
密西西比河以西最大的城市。
旧金山地震
1906年4月18日早上5:12,旧金山发生了8.25级大地震。由于煤气管爆裂,城里各处引发了多起大火,火灾使该城迅速变为一片火海,在80公里外还清晰可见刺眼的火光及冲天的浓烟。大火整整烧了3天,旧金山成为了一片废墟。在这次地震中,有3200人丧生,25万人无家可归,514条街道、2.8万幢建筑焚毁倒塌。但是,旧金山在经历了这样大的灾难后却如浴火凤凰般,以不到六年的时间重新建设了一座更新、更现代化的城市。1915年的
世界博览会在旧金山举行,标志着旧金山已经彻底从废墟中复活了。
太平洋世博会
旧金山为了庆祝连接
大西洋和太平洋的
巴拿马运河竣工,另一方面显示在1906年大地震后重建的新市貌,而于1915年在现今的滨港区举行了
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地震后的旧金山重建非常迅速,地震时被震毁
市政厅,也赶在1915年于原地重建完毕,在
世界博览会举行时已经完全看不到地震灾后的影响。旧金山当时为了加速重建工程,许多建筑物省略了防震设计,忽略了当初地震所带来的警惕,这也导致后来1989年大地震造成许多建筑物损毁。世界博览会从1915年2月20日-12月4日,展地范围从东边梅森碉堡往西延伸到艺术宫。当时博览会金碧辉煌的建筑物在展后几乎全部拆除,只剩下艺术宫和其后面科博馆的建筑物,日本茶园(已移至 Belmot 市),还有市政厅旁的
比尔·格雷厄姆市政礼堂。
1936年连接旧金山和
奥克兰的海湾大桥竣工1937年连接旧金山和马林县的
金门大桥竣工1939年于金银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