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希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梁希(1883年12月28日—1958年12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现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原名曦,后改名为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杰出的林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林学的开拓者,林业界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和新中国林业事业的奠基人。九三学社社员,生前是国家林垦部部长、研究员。
人物生平
1883年12月28日,梁希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现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
1906年,被选送日本留学。
1907年,考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海军。
1913年—1916年,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林学专业。
1916年,任奉天安东(今辽宁丹东)鸭绿江采木公司技师,后任教于北京农业专门学校。
1923年,赴德国塔朗脱高等林业学校(现为德累斯顿大学林学系)研究林产制造化学。
1927年,任教于国立北京农业大学。
1929年,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主任。
1933年—1949年,任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教授。
1949年5月,任国家林垦部部长、研究员。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8年12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梁希的研究课题包括林产化学的各个方面,如松树采脂、樟脑制造、十四省的油桐种子分析和桐油抽提、木材干馏、木精(甲醇)和木素定量等。
1935年,梁希将制樟脑的凝结器加以改良,樟油得率提高11%~69%。他用醚与酒精配成溶剂抽提桐油(95%酒精50份、醚50份,按1:1配合的溶剂,在50%左右。桐油溶解度最大),99%以上桐油被抽出,且桐油性质良好,溶剂还可回收再用。
1946年和1948年梁希两次赴台湾考察林业,包括森林资源、林业经营、保林、樟树造林、特种林之培育、木材节约、废材利用和木材采用器材补充等研究方案。
梁希从1950年—1955年先后六次,用三百多天时间亲赴西北、东北及浙江等地林区进行考察。他把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林业建设问题做为重点,在此基础上把握发展方向,确定建设方针,组织制定各项林业政策,提出“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经营森林,合理开发利用森林”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方针。重视全民造林,组建森林企业,开展木材生产和林产品的综合利用,加强森林调查设计,做好现有森林经营管理等工作。
截至2018年,梁希在中国农业科学生物学通报、Fertility and Sterility、Scientific Reports、chinese medical journal等期刊上共发文1950余篇。主要编著有《森林利用学》《木材学》《林产制造化学》《木材防腐学》《木材菌害》等专著,翻译著作有《木材工艺》《木材制糖工业》等。
人才培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业技术人才匮乏。梁希身为林业部部长,深知林业技术干部的重要性。1952年,在梁希的建议下,林业部配合教育部对农林高等院校做了调整,分别在北京、哈尔滨、南京成立了3所独立的林学院,并在13个农学院扩大了森林系,全中国各大区都有了林学院或森林系。
梁希在中国开设“林产制造学”,建立了“林产化学”学科。
梁希编著了60多万字的 《林产制造化学》讲义。
梁希教学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教学。他在浙江大学和中央大学任教期间,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在两校分别创建了林化实验室。1937年中央大学迁到重庆沙坪坝,又领导了3个实验室:木材学实验室、森林化学实验室和中央林业实验所林产利用组实验室。
梁希每次上课都认真备课,对一些复杂疑难问题,提前到教室认真写在黑板上。讲课认真,清晰明了,言必有据,重点突出,板书工整。梁希还重视实验,亲临指导。
梁希讲授“森林利用”、“林产制造”、“森林工学”、“木材性质”、“木材学”、“木材防腐学”、“林产制造化学”等课程。
梁希培养了一批批的林业专门人才,如森林生态学家吴中伦院士,原林业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继书,林产化学加工专家程芝教授,原中国林科院院长黄枢,林学家殷良弼、程跻云、周桢、林渭仿、黄维炎乐天宇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梁希家族是湖州双林镇名门望族。先祖梁友隆以贸易起家。至其祖父梁湘、伯祖父梁沅一代,始以儒行立家。梁希祖父梁湘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考中副贡,以教书为业。梁希父亲梁枚是光绪初年秀才,后任直隶州知州。梁希幼年父母早逝,由其长兄梁煜负责他的生活、学习。
20世纪30年代抗战初期,中央大学从南京撤退。那时梁希的长子梁震妻离子散,被逼成精神病;次子梁超参加了新四军,其妻为抗战而牺牲;其女寄放在山东老乡家后失散了;梁希的孙子是梁锭。
梁希家的家学家风为梁希提供了文化滋养,打下了国学根基,造就了他的文人特质。梁希一生写了大量的旧体诗词,现存的少部分诗词有130多首。例如,《秦岭林场晓起》诗:“荒村数户邻,花露挹清晨,犬吠初来客,禽呼未起人。林深山色秀,滩浅水痕新,细草微风里,高秋似仲春。”
人物评价
“梁希是中国杰出的林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德高望重的领导人,是中国近代林学的开拓者和林业界的一代师表。”(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评)
“梁希先生是湖州的骄傲,也是九三学社的骄傲。他高洁的品德,渊博的学识,敬业谦让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作风至今还在九三学社社员中流传,影响了一代一代九三人。”(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评)
“梁老(梁希)是中国林产制造化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他在林业科学领域为国争光,为民造福,以斐然可观的建树饮誉海内外。梁老不仅是杰出的林学家,还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梁老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为中国林业奋斗一生,是中国近代林学当之无愧的开拓者,一代师表。”(时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韩启德评)
“梁希是新中国林业的奠基人、领导者、绿化祖国的积极倡导者,为新中国林业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评)
“梁希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林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杰出的林业开拓者和科学普及先驱。”(时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泽慧评)
“梁希是中国现代林学的开拓者和新中国林业建设的奠基人,也是当代中国人文林学的先驱。”(南京林业大学评)
“梁希是中国杰出的林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近代林学的开拓者、林业界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和新中国林业事业的奠基人。梁希为实现绿化祖国的伟大理想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为开拓新中国的林业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绿色时报评)
“梁希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一位激情满怀的诗人,梁希永远是我们敬慕的楷模,他的光辉业绩永存。”(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周慧明、缪印华评)
梁希的一生,勇于探索、坚韧不拔。他创立了中国林产制造化学的学科,培养了大批林业科技人才,提出了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制订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林业工作方针和建设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建立了林业行政、科研、教育及生产体系,促进了新中国林业的蓬勃发展。(岳阳市科技馆
人物纪念
位于湖州市的梁希森林公园是20世纪80年代为纪念梁希而建立。公园充分展现梁希“河山妆锦绣,国土绘丹青”的思想精神和成就。
20世纪80年代,为了纪念梁希,九三学社湖州市委会联合湖州市林学会,在梁希森林公园内设立梁希塑像。
1998年12月28日,是梁希诞辰115周年纪念日,在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设立了梁希半身铜像。
1985年,梁希的学生泰籍华人周光荣捐款10万元,以梁希的名字命名“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
“梁希林业宣传奖”是由国家林业局设立,以表彰在林业宣传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作品。该奖项分为突出贡献奖、新闻奖、文学艺术奖、图书期刊奖和组织奖5种类型,评选工作由国家林业局宣传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林业新闻奖每年评选表彰一次,其他奖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次。
2003年12月28日,中国林学会设立了“梁希科技教育基金”,以吸纳海内外捐资为林业科技教育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基金将设立“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梁希学子奖”、“梁希青年论文奖”和“梁希科普奖”,以弘扬梁希精神,鼓励科技创新和支持人才培养,推动林业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纪念梁希先生,北京林业大学于2007年设置了“梁希实验班”,以培养一批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2006年5月13日,中国现代科学家纪念邮票首发式在中国科技会堂举行,梁希是入选的4位科学家之一。纪念邮票的发行是弘扬他们的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传承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
2014年12月,梁希纪念馆开馆仪式在湖州市梁希森林公园举行。纪念馆不仅展现梁希为之奋斗的中国林业发展成果,更是纪念瞻仰前辈、秉承优良传统的教育基地。
大型原创话剧《梁希》是北京林业大学根据新中国第一任林垦部部长梁希先生生平创作而成,集中讲述了梁希先生为祖国山河辛勤奉献的一生,展现了以梁希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林业人爱国奉献、矢志林业的理想信念,崇德修身、明礼诚信的道德素养,严谨求真、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砥砺奋斗的高尚品格。
2019年10月,《梁希》首次公演;2021年10月15日至17日,北京林业大学学生话剧团原创话剧《梁希》在田家炳体育馆公开演出;2022年10月14日至10月16日,在北京林业大学田家炳体育馆演出。
南京林业大学校园中以梁希名字命名的有“梁希广场”,“梁希桥”,“梁希馆”等,南京林业大学还组建了“梁希班”,以彰示传承梁希精神的信心和使命。
2022年11月25-26日,2022年梁希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暨首届梁希大讲堂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
2023年12月28日,由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办的纪念梁希先生诞辰140周年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座谈会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会上,“梁希书院”正式揭牌,该书院由北林筹建成立。
参考资料
政协湖州市委员会 .政协湖州市委员会 .2015-10-23
梁希.中国科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6 15:2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