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节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qì jié 释义:指坚持正义,指人的
志气和
节操。
词语概念
词意探源
1.指志气和节操。
《史记·汲郑列传》:“(黯)好学,游侠,任气节。”
2.指节令。
《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孔颖达疏:“以时分于岁,故云气节,谓
二十四气时月之节。”
【基本解释】
[integrity] 指人的志气和节操
例句
1、志气。
①《史记·汲郑列传》:“﹝
汲黯﹞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
②《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莽败,磐拥富赀居故国,为人尚气节而爱士好施,有名江淮间。
③宋
曾巩 《
哭尹师鲁》诗:“文章气节盖当世,尚在功德如毛厘。”
④宋·
陆游《
有所感》诗:“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⑤《元史·良吏传》:“尚气节,读书务明理以致用。”
⑥清·
唐甄《潜书·主进》:“世尚气节,则为直士;世尚功业,则为才士。”
⑦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在这战乱的年代,一个人的气节很要紧。”
⑧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三幕:“他们的气节也足以彪炳百代。”
2、节气;节令。
①《后汉书·西域传论》:“若其境俗性智之优薄,产载
物类之区品,川河领障之基源,气节凉暑之通隔……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基本含义
气节,不乞求自己有能力得到的东西。
在命运的颠沛中,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指人的志气和节操。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朝闻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气节的源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归纳的是气节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抽象的是气节的升华。经过世代培育、弘扬、传承的气节和信念,是数千年来支撑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
春秋
春秋时期,齐晋两国出现过一个秉笔直书、以身殉道的
史官群体,尤以齐国太史兄弟和晋太史
董狐最为典型。齐国太史虽因直书“
崔杼弑其君”而被权臣崔杼所杀,但太史的两个弟弟却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继续这样写。崔杼慑于太史兄弟三人为秉笔直书而前仆后继的正气,最后终于放下屠刀。晋国太史董狐也因不畏权贵,“书法不隐”,记下“
赵盾弑其君”而被
孔子称赞为“古之良史”。由此而后,不畏权贵、秉笔直书就为中国历代史家所效仿,成为
中国古代史学的一条铁则。但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在中国
封建君主专制的淫威下,历代史家要做到这一点,胸中没有一股浩然正气,显然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
民族英雄文天祥在《
正气歌》中就盛赞“在齐太史简,在晋
董狐笔”。
在
战国时代,
苏秦、张仪是“
纵横家”的代表。张仪笃信“
连横”之策,为此周游列国,百折不挠。“舌在否”的故事最能体现他为实施“连横”战略而置生死荣辱于度外的坚毅气节。一次,他在南下楚国与丞相谈论强国之道、游说连横之策时,被丞相门客诬为盗璧之贼,不仅身受鞭笞之辱、驱逐之窘,而且在带着伤痛回到家里时又为其妻所讪笑,但张仪并不后悔,且为后人留下一段极为幽默的精彩对白。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仪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史记·张仪列传》)
秦朝
秦末的
陈胜、
吴广均为饥寒交迫的“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
贾谊),虽常年与人佣耕,但又胸怀“鸿鹄之志”,无时不在渴望着一个有意义的“富贵”人生。即使遭到周围人的嘲笑,他也只是怅然叹息:“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而事情的发展倒恰好证明,因为陈胜胸怀“鸿鹄之志”,后来才可能在戍途中鼓动戍卒“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伐无道,诛暴秦”,向以秦二世
胡亥为代表的封建帝王发起第一次改朝换代的全面进攻。虽然他们在举义后不久相继牺牲,但他们表现出的“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的气节却永垂青史。
三国
诸葛亮是在
汉末群雄角逐的乱世走上政坛的。当时,他身在
隆中“躬耕垄亩”,却心系天下风云,立志像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和战国时期
燕国名将
乐毅那样,把自己的文韬武略献给统一天下的大业。正是因为他有“兴复汉室”的坚定信念,才会为汉室后裔
刘备筹画“当世之事”,和盘托出东联
孙吴、西据荆益、南征夷越、北抗
曹魏、待机光复中原的《
隆中对》,并在后来与刘备和衷共济,按照《隆中对》的总战略联吴抗魏,夺取荆益,建立
蜀汉,“
三分天下而居其一”。诸葛亮后来数次北伐虽然都无功而返,最后死在北伐中原途中,让后人无限惋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他以实际行动践履了自己在《
后出师表》中立下的“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诺言,为后世士林塑造了一个千古忠臣的榜样,其人格魅力、其高风亮节一直为后世所景仰。
南朝
生活在南朝的
范缜是无神论者。他一生坚持身亡神灭之说,坚决反对统治者的佞佛行为。虽然因此而遭到当权者组织的一次次围攻,但在种种威胁利诱面前,他始终不改初衷。不管是围攻,还是以高官厚禄拉笼,或者被诬为“违经背亲”,他都始终坚持真理,“辩摧众口,日服千人”(《
弘明集》卷九)。
北宋
北宋的
范仲淹是历代儒宦中为官清廉、敢于直谏、心忧天下的又一典型。史称,范仲淹“每感激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范仲淹一生最重要的政绩当然是他协助
宋仁宗进行的改革。他建议从整顿吏治入手,改革政治、经济和军事,并具体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
贡举、择长官、均
公田、厚农桑、
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等十项措施,仁宗“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宋史·范仲淹传》),这就是历史上的“
庆历新政”。由于改革触动了权贵的既得利益,遭到
守旧派的群起而攻,甚至诬陷范仲淹结党营私,危害朝政,致使范仲淹被迫离京外任,但他忧国忧民之心始终不改,至死不悔。他在《
岳阳楼记》中提出的警世名言,早已成为其后有建树的从政者立身行事的
座右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相关人物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
文山.
吉州庐陵(今
吉安县)人.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宝佑四年(1256)年
进士第一,因父丧未受官职.
开庆初年(1259)蒙古军攻
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
董宋臣请
理宗迁都以避敌锋,文天祥上书请斩董宋臣,以振奋人心,并献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后历任刑部郎官,知
瑞州等职. 咸淳六年(1270),因得罪奸相
贾似道而遭到罢斥. 德佑元年(1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 次年被任为
右丞相兼
枢密使. 其时元军已进逼临安,被派往元营中谈判,遭扣留,押往北就. 二月底,天祥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
真州. 复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 不久,为元重兵所败,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 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 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诉之. 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次年,被押送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 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 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 其中诗作达百余首,成就很高. 有《文山先生全集》.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岳飞
字
鹏举,
相州汤阴人(河南),民族英雄,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
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
宗泽部下,屡破金兵,
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
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
少保兼河南北诸路
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
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
朱仙镇,惜宰相
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
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
宋孝宗时诏复官,谥
武穆,
宁宗时追封为
鄂王,改谥忠武,有《
岳武穆集》。
苏武
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中国中西部陕西
西安)人,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父亲
苏建,曾经几次跟随名将
卫青北击匈奴,后来做过
代郡太守。当时的
官僚制度规定,父亲做官的,其子可以先从品级较低的郎官入仕做官。苏武也是先任郎官,然后逐步升迁。在
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
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
匈奴。苏武到达匈奴完成皇命后正准备起程回汉时,发生了一次
意外事件。由于匈奴的缑王谋划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顺汉朝,而汉朝的副使张胜牵涉在内,苏武也受牵连。
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
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今
俄罗斯贝加尔湖),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
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后来,
昭帝即位后,汉朝要匈奴送还苏武等使臣,但单于却慌称苏武等人已经死去。
后来,汉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
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单于只好把苏武等九人送还。
苏武在匈奴的时间很长,前后共有十九年。在昭帝
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
屈原
屈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中国积极
浪漫主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
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了
楚威王,
楚怀王,
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
大一统横则秦帝,
纵则楚王左徒,
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
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
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
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
靳尚,子兰,
郑袖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
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
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
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
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
离骚》,《
天问》,《
九歌》(11篇),《
九章》(9篇),《
招魂》,凡23篇.此外,《
卜居》,《
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
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
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美政举贤离骚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
吕望修明法度 屈原是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
坚持真理楚辞,突破了《
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
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
诗歌创作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
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
续齐谐记》和《
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
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
赛龙舟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
幼安,号
稼轩,
历城(今山东
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
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
美芹十论》、《
九议》等
奏疏中,
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
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
上饶、
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
苏轼并称为“
苏辛”。辛词继承了苏轼
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
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
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
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吴衡照《
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
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丁汝昌
丁汝昌(1836-1895)字先达,号禹廷,
安徽省
庐江县北乡丁家坎村人。他自幼饱受贫困的煎熬,18岁参加
太平军程学启部,后随程学启投到湘军
曾国荃部下,官拜千总。1862年受
李鸿章赏识,被编入
淮军“铭”字营,授参将之职,指挥马队。1874年因他的三营马队被裁撤,遂解甲归田。1877年被重新起用。1888年被正式任命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虽是陆军出身,对近代海军一无所知,但他好学嗜读,虚心求教,恪尽职守,任劳任怨,
北洋水师在他的统带之下,面貌焕然一新。
黄海海战时,他身先士卒,虽身负重伤,仍不肯下舱裹伤,始终坐在甲板上督战。
威海卫之战时,他面对敌人的诱降和部分反动官员的胁迫,坚贞不屈,誓死抗敌,最终服鸦片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