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
明朝末年大臣、名将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号自如(一说为字),广东东莞人(另有广西藤县平南两说,参见“人物争议-籍贯之争”目录),明朝末年大臣、名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万历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1584年6月6日),袁崇焕出生于广州府东莞县(今广东省东莞市)。袁崇焕的先祖来自山西历山,自福建宁化、江西雩都、信丰及广州南海辗转迁徙至东莞茶园、温塘等地,至袁崇焕祖父袁世祥始定居于东莞水南袁屋墩(今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村)。袁家世代务农,袁崇焕之父袁子鹏则到广西平南白马圩开店经商,做木材生意,袁崇焕也在那里长大。
袁崇焕从小喜欢军事,“夙攻兵略,精武艺,善骑射”。又热爱旅游,自诩“生平有山水之癖”,在出仕前“足迹几遍宇内”。他自幼以应举为目标,为了方便,寄籍于平南,遭人举报,便改籍于附近的藤县(关于其籍贯的争议,参见“人物争议-籍贯之争”),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他通过童子试,成为藤县县学生员。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袁崇焕赴广西省城桂林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此后,他四次参加会试,皆名落孙山。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焕终于通过会试,并在殿试中以三甲第四十名(总名次第一百一十名)获赐同进士出身观政于工部。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袁崇焕获任福建邵武知县。他在任上“明决有胆略,悉心爱民,申冤理枉,善于听讼,无微不烛”,有一户民居着火,袁崇焕穿着靴子上屋救火,“走岩墙如履平地”,事后赈灾工作也“井井有方”。
出镇关宁
天启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22年2月5日),袁崇焕与福建其他知县一起进京参加大计。当时,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兴起于东北,攻陷明朝辽沈地区,袁崇焕本来就忧心时局,“以边才自许”,在等待大计结果期间决定单骑到山海关考察前线情况,大约两旬后回京。同僚便宣扬他单骑赴关的事迹,其愿以身许国的名声由此传播于北京官场。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吏部会同都察院公布计榜(大计结果),袁崇焕得到“上考”的评价。按照惯例,袁崇焕将获任被时人认为是美差的言官。随即就传来了辽西重镇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市)失守的消息,朝野震动,与袁崇焕一起参加大计的官员纷纷离京南下,朝臣们亦争相用公家邮符将自己的眷属送出北京。为了应对后金凌厉的攻势,明廷急于访求边才,袁崇焕受到御史侯恂江日彩的注意,请兵部召而试用。兵部官员遂召试袁崇焕,问以山海关何处为险要,何处当驻兵,何处可伏人马,何处可建铳台,袁崇焕对答如流,并宣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于是他通过了兵部召试,于二月十六日获任兵部职方司主事。二月二十三日,兵科都给事中蔡思充疏言袁崇焕“饶有才略”,建议让袁崇焕辅佐原任辽东兵备道阎鸣泰“分任榆关(山海关)”。明廷从其言,于二月二十八日升袁崇焕为山东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