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BaseF,也叫做10Base-F是基于曼彻斯特信号编码传输10Mbps以太网系统,通过编码传输的光缆。10Base包括10BaseFL、10BaseFB和10BaseFP,它们被定义在IEEE802.3j标准中。
以太网
以太网即Ethernet是Xerox、DigitalEquipment和Intel三家公司开发的局域网组网规范,于80年代初首次出版,称为DIX1.0。1982年修改后的版本为DIX2.0。这三家公司将此规范提交给IEEE(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802委员会,经过IEEE成员的修改并通过,变成了IEEE的正式标准,并编号为IEEE802.3。Ethernet和IEEE802.3虽然有很多规定不同,但术语Ethernet通常认为与802.3是兼容的。IEEE将802.3标准提交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JTC1),再次经过修订变成了国际标准ISO8802.3。
以太网。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以太网络使用CSMA/CD(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
冲突检测技术)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
以太网与IEEE802·3系列标准相类似。
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
通信协议标准。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网(LAN)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
以太网在互联设备之间以10~100Mbps的速率传送信息包,双绞线电缆10BaseT以太网由于其低成本、高可靠性以及10Mbps的速率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
以太网技术。直扩的无线
以太网可达11Mbps,许多制造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都能采用通用的软件协议进行通信,开放性最好。
连接
拓扑结构
总线型:所需的电缆较少、价格便宜、管理成本高,不易隔离故障点、采用共享的访问机制,易造成
网络拥塞。早期
以太网多使用
总线型的拓扑结构,采用同轴缆作为
传输介质,连接简单,通常在小规模的网络中不需要专用的网络设备,但由于它存在的固有缺陷,已经逐渐被以
集线器和
交换机为核心的星型网络所代替。
星型:管理方便、容易扩展、需要专用的网络设备作为网络的核心
节点、需要更多的网线、对核心设的可靠性要求高。采用专用的网络设备(如
集线器或
交换机)作为核心
节点,通过双绞线将局域网中的各台
主机连接到核心节点上,这就形成了星型结构。星型网络虽然需要的线缆比总线型多,但布线和连接器比
总线型的要便宜。此外,
星型拓扑可以通过级联的方式很方便的将网络扩展到很大的规模,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绝大部分的
以太网所采用。
传输介质
以太网可以采用多种连接介质,包括同轴缆、双绞线和光纤等。其中双绞线多用于从
主机到
集线器或
交换机的连接,而光纤则主要用于交换机间的级联和交换机到
路由器间的点到点链路上。同轴缆作为早期的主要连接介质已经逐渐趋于淘汰。
接口工作模式
以太网卡可以工作在两种模式下:半双工和全双工。
半双工:
半双工传输模式实现
以太网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传统的共享LAN是在半双工下工作的,在同一时间只能传输单一方向的数据。当两个方向的数据同时传输时,就会产生冲突,这会降低
以太网的效率。
全双工:
全双工传输是采用
点对点连接,这种安排没有冲突,因为它们使用双绞线中两个独立的线路,这等于没有安装新的介质就提高了
带宽。例如在上例的车站间又加了一条并行的铁轨,同时可有两列火车双向通行。在
双全工模式下,
冲突检测电路不可用,因此每个双全工连接只用一个端口,用于
点对点连接。标准以太网的
传输效率可达到50%~60%的
带宽,双全工在两个方向上都提供100%的效率。
工作原理
以太网采用带
冲突检测的载波帧听多路访问(CSMA/CD)机制。
以太网中
节点都可以看到在网络中发送的所有信息,因此,我们说
以太网是一种广播网络。
以太网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
以太网中的一台主机要传输数据时,它将按如下步骤进行:
1、帧听信道上收否有信号在传输。如果有的话,表明信道处于忙状态,就继续帧听,直到信道空闲为止。
2、若没有帧听到任何信号,就传输数据
3、传输的时候继续帧听,如发现冲突则执行
退避算法,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重新执行步骤1(当冲突发生时,涉及冲突的计算机会发送一个拥塞序列,以警告所有的节点)
4、若未发现冲突则发送成功,计算机会返回到帧听信道状态。
注意:每台计算机一次只允许发送一个包,所有计算机在试图再一次发送数据之前,必须在最近一次发送后等待9.6微秒(以10Mbps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