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苏联红场阅兵
阅兵仪式
1941年11月7日,苏联莫斯科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数十万红军官兵走过主席台接受斯大林等苏联党政领导人的检阅。之后,奔赴西部前线抗击法西斯德国军队的入侵。这次大阅兵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
简介
数十万受阅官兵直接开赴前线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德军从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公里战线上发动突袭,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在初期损失惨重,28个师被歼,70个师人员武器损失过半。
9月底,德军集中180万军队,1700辆坦克,14000门火炮,1400架飞机向莫斯科进攻。在这种形势下,苏联如何鼓舞军民的士气对于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尤为关键。
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这一天,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数十万红军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主席台,接受斯大林等苏联党政领导人的检阅。之后,在市民目光的注视下奔赴西部前线抗击法西斯德国军队的入侵。这次大阅兵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经过浴血奋战,苏军顶住了德军的进攻,并于12月转入了反攻。
此次阅兵的执行指挥员为莫斯科军区司令帕维尔·阿尔捷米耶夫,总指挥是苏联元帅谢苗·布琼尼。走在阅兵队伍最前方的是迫击炮学校和列宁军政学院的学员,接下来是第323步兵师、第2步兵师、内务部队捷尔任斯基步兵师和特种任务团,之后是武器装备分队。
在11月7日的阅兵仪式上,斯大林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号召莫斯科军民不要撤离,坚守城市。斯大林说:“红军和红海军的战士、指挥员和政工人员、男女游击队员,全世界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能够消灭德国侵略者的主要力量。处在法西斯奴役下的欧洲各国人民都注视着你们,把你们看作是他们的解放者。伟大的使命已经落在你们的肩上。你们不要辜负这个使命。你们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解放战争。”
事件影响
当阅兵开始后,无线电波把阅兵的消息从红场传到世界各地,当然也包括德国柏林。德军将领在战后审判中供认,希特勒身边的人都没有向他汇报红场举行阅兵的事,他完全是偶然从收音机里听到的。
当阅兵进行曲和整齐的步伐声响起时,希特勒还没有反应过来,直到收音机中传出震耳欲聋的俄语口号“乌拉”后,他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希特勒立即冲向电话,命令手下接通位于莫斯科前线的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他先是严厉训斥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冯·包克元帅,然后要求德国空军第2航空队司令接电话,给后者1小时赎罪时间,要求将莫斯科阅兵现场炸得片甲不留。
尽管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并不适合飞行,德军飞机还是强行起飞了,当它们接近莫斯科上空时,遭到苏军歼击机和高炮部队的猛烈阻击,甚至有多架苏军米格-1歼击机直接撞向德军飞机。结果,没有一架德军轰炸机能飞到红场上空,倒是有25架飞机被苏军击落,剩下的机群只好悻悻地逃回基地。
曾参加莫斯科战役的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在谈及1941年红场阅兵的意义时说:“对苏联军民而言,这次阅兵是出乎意料的,也是激动人心的。虽然形式上是一次传统的阅兵,但个中意义截然不同,它展现了苏联人民对法西斯的蔑视。尽管胜利还很遥远,但人民已经看到胜利的曙光。对法西斯分子来说,这次阅兵却像是晴天霹雳。”
在1941年最后的几周里,德军还能对莫斯科发起攻击和轰炸,但顺利完成红场阅兵的苏联红军充满了必胜的信心,从远东和西伯利亚赶来的援军也陆续充实到前线。到12月初,苏军在莫斯科前线的兵力达到110万人,拥有7652门火炮、774辆坦克、1000余架飞机,尽管苏军的实力仍弱于德军(170万人、1.35万门火炮、1170辆坦克、615架飞机),但已具备了反击的实力。
1941年12月6日夜,苏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对德军发起反攻。此时莫斯科地区已被大雪覆盖,由于苏军使用的T-34/76、KV-1等坦克采用了较宽的履带,能在厚厚的积雪里开行,这一有利条件使苏军坦克在战斗中占尽优势。苏军还有大量摩托雪橇部队,他们以连为单位,经常趁夜潜入德军后方,袭扰补给线,焚烧德军存储的物资,当大股德军赶来援救时,苏军连队就搭乘摩托雪橇迅速脱离,令德军苦不堪言。
除了苏军发动的袭扰和反攻,莫斯科地区的极寒天气也令德军饱受煎熬。德军元帅冯·包克的战斗日志记载,当时的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左右,且频繁刮起暴风雪,缺少过冬衣物的德军因伤冻而大量减员。据统计,到莫斯科战役结束时,被冻死冻伤的德军约有10万人,这还不包括那些因为严寒而患上肺炎、流感等疾病的官兵。
经过浴血奋战,到了1942年2月,苏军已将德军打退到距莫斯科100千米至250千米的区域,德军损失了50余万人和大量技术兵器,遭受了二战中第一次重大失败。为此,希特勒撤换了包括布劳希奇、包克、古德里安在内的35名高级将领。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军“无敌”的神话,苏军所取得的胜利也令同属反法西斯阵营的英法美意识到,苏联是必须团结的对象。
轶事
总的来说,这次阅兵活动的组织实施都相当成功,在整个过程中只发生了一些小纰漏。例如在阅兵仪式中,2辆排在受阅队列末尾的T-34/76坦克刚刚经过观礼台就突然转弯,飞快地向队伍行进的反方向驶去。斯大林立即询问身边的卫队长,发生了什么事。事情很快查明,原来坦克兵在来到红场之前就接到通知,敌人有可能在阅兵期间发动进攻,要求他们在阅兵结束后立即返回战场。不巧的是,由于通往红场的石板路上堆满积雪,一辆T-34/76坦克因为履带打滑而陷入雪坑,这两辆坦克急忙返回救助战友。
还有一个小故事发生在拍摄环节。由于阅兵活动提前2小时开始,活动组织者没能及时通知摄影师,好在按照惯例,摄影师的助手们都提前2小时到达现场调试设备。助手们眼看着阅兵就要开始,可摄影师还没过来,只好自己动手拍摄,手忙脚乱之中居然忘记调试声音,导致斯大林在阅兵式上的讲话没能正确录音。当摄影师抵达红场时,阅兵式早已结束。过了一会儿,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库兹米切夫将军走过来,对大家说:“领袖的讲话没能录音不怪你们,是我们的组织工作没做好。不过,这件事要想办法弥补一下。”
于是,导演列昂尼德·瓦尔拉莫夫、摄影师马克·特罗扬诺夫斯基和伊万·别利亚科夫提出了一个补救的办法——在克里姆林宫里搭一个和现场相同的观礼台,再拍一遍。为了做得天衣无缝,他们要求把克里姆林宫的窗户都打开,让里面和外面一样冷,以便斯大林讲话时能够看见他嘴边冒出白色水汽。不过,在最终重拍时,斯大林的嘴边并没有出现白色水汽,而导演与现场观众也没有发现这一问题。
列昂尼德·瓦尔拉莫夫和助手伊利亚·科帕林将红场阅兵与斯大林的讲话加入到纪录片《莫斯科城下大败德军》(也称《莫斯科反击战》)中,该片获得了1943年美国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更重要的是,这部纪录片极大地激发了苏联军民的战斗热情,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取得伟大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4 20:49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