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晚会
《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简称:2015年央视羊年春晚)是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综艺性文艺晚会,由哈文执导,晚会八位主持人是朱军董卿康辉撒贝宁李思思朱迅毕福剑尼格买提
晚会形式
晚会背景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央电视台承办的国家项目,与奥运会开幕式等同。1983年,央视第一次举办春晚。晚会于每年农历大年三十在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
晚会标志
晚会Logo上面写着“2015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字样,旁边用竖写字体标明“乙未年”,而“20”两个数字向内卷曲,看起来像一对羊角。
晚会吉祥物
晚会吉祥物为“阳阳”,出生于“羊城”,从中国小尾寒羊形象中汲取灵感。“阳阳”是春晚史上第一个吉祥物,其配音由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刘纯燕(金龟子)担任。春晚剧组把国外动画电影中的动作捕捉技术搬上舞台,将真人模拟和动画结合。“阳阳”的幕后动作原型是哑剧演员李奎。设计原型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作者之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冠英制作。
羊年春晚剧组通过设立“春晚吉祥物”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肖”元素。一方面塑造一种特定的形象标识,增强大众对“春晚”这一全民文化品牌的符号认知;另一方面,“阳阳”的出现不仅符合人们喜爱萌宠动物的本能审美心态,更能够贯穿起整台晚会的构架、节奏, 实现晚会形式的独特创新。
晚会筹备
选拔原则
三个不用的原则:低俗媚俗的节目不用;格调不高的节目不用;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不用。
语言类选拔
一审:2014年12月20日,春晚语言类节目第一次审查。包括相声小品等8个节目参与了此次审查,内容涵盖社会公德、家庭伦理、空巢老人等。
二审:2015年1月11日,春晚语言类节目第二次审查。此次审查共有8个新节目亮相,包括3个相声,4个小品和1个滑稽戏。
终审:2015年1月25日,春晚语言类节目终审。前两次初审之后,共有15个节目脱颖而出,入围了最终审查。
晚会制作
晚会在直播过程中设置了两个演播厅。从1998年至2014年,春晚用的是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2015年春晚使用的则是一号和九号(1000平方米)两个演播厅。双演播厅的设置,除了提升观众观看体验、便于演员贴近观众外,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搬运道具的时间。
晚会在审查中纳入了“笑果测评体系”。审查阶段,不仅有春晚审查小组对节目整体进行把关,在专门制定的测评方案中,也有专门的监测人员使用“掌声记录仪”,监测现场观众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对各个节目的鼓掌情况、笑声分贝等数据。审查结束后,节目组还会组织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观众代表进行座谈,请他们在小品的故事情节、台词、演员表演等多个方面分享观后感以及意见建议。
主创团队
注:以上为部分创作人员名单,全部名单请查看节目片尾字幕。参考资料:
晚会列表
2015年央视羊年春晚包括36个节目:其中歌舞类节目共19个,其中歌曲18首、舞蹈1个;语言类节目共10个,其中小品7个,相声3个;杂技节目1个;魔术节目1个;创意类节目4个,其中包括1个武术节目和1个少数民族节目;戏曲节目1个。
参演嘉宾
主持人
以上资料来自:
表演嘉宾
注:以上统计嘉宾为表演节目的主要演员,参考资料:
晚会原声
以上资料来自:
获奖记录
以上资料来自:
播出信息
播出平台
以上资料来自:
收视率
晚会电视直播收视率为28.37%。全国有189个电视频道同步转播,电视直播收视率为28.37%,电视观众规模为6.9亿人。
晚会评价
羊年央视春晚更加深度地融入到中国人民的民俗生活和年俗精神之中,以时尚化、科技化、艺术化的风采成长为古老年俗里的新民俗,愈发成为一种民俗的观看和观看的民俗。整台晚会生动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时代风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时代最强音也成为晚会的主旋律。以日新日又新的精神,充分释放创新和想象,集合中华文化精神,激活古老优秀传统,使千年的年俗和万众的民俗与时俱进、其命维新。(新华网评)
羊年春晚“家”的主题对家庭理念的回归,也折射出人们对家庭真正意义的企盼。春晚的节目设置中将主线贯穿到底。四个节目群中,“吉祥过大年”以热烈喜庆的氛围开篇,突出除夕过年的欢庆场面;“团圆话家常”烘托其乐融融的儿女亲情;“家和万事兴”融汇中华民族的情感、气象和传承;“中华全家福”表达共筑梦想的家国情怀。 以“家”为灵魂,主打“家”的温情牌,既走入了每位观众、每个家庭的心,也践行了社会主义大家庭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央视网评)
晚会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做了不少突破和努力,不仅延续了“新民俗”的喜庆气氛,更调和出了酸甜可口、咸辣多元的独特风味。艺术源于生活,反映社会现实,春晚上各种味道,不仅让观众感到“感动”、“火爆”、“劲儿足”,更是全社会形成新的文化风气,社会氛围更加开明、和谐的集中体现。(新华社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9 20:40
目录
概述
晚会形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