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在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形势的同时,确定2017年经济工作基调和重点。
总体要求
2017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召开
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内容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阐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2016年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部分行业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理念行为发生积极变化。2017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总结2016年经济工作,阐明经济工作指导思想,部署2017年经济工作。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的第二天,12月17日,中国两个重要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联合主办了“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会上,多位权威专家详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勾勒出的明年经济发展新图景。专家共同认为,稳中求进,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基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认为,把稳中求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背后的深意是稳中求进并非只是经济工作,也包含了政治工作,外交工作等方方面面,这是第一次使用这种提法。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稳”是基础和前提。目前要尽力熨平经济波动,保证微观基础不乱。一是政策连续性。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二是防风险。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这是2017年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条件。三是稳预期。加强预期引导,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保护企业家精神,尤其是稳定民营企业家信心。四是稳产业。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不能“大起”,更不能“大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攻坚年也是关注这一会议的专家共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之鑫17日在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明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把握好需求管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侧重供给侧改革并不是替代需求管理,通过需求管理稳增长,释放新需求,引导市场树立信心,改善市场预期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同样非常必要;二是在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过程中,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尤其是在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方面,在按照市场原则淘汰落后产能、以技术和环保标准调整过剩产能的同时,也要积极补足部分行业产能不足的短板。
习近平在讲话中还指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17日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说,2017年发展改革工作要做到“六个聚焦”:聚焦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聚焦振兴实体经济提升供给水平;聚焦创新驱动培育壮大新动能;聚焦扩大有效需求稳定宏观环境;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有效防范化解风险;聚焦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
根据发改委布置,明年的九项重点工作中,确保“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有重点地推动对外开放和经济合作等内容,均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着直接促进作用。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近两三年来,金融业占GDP的比例快速提高,但制造业比重却在快速下滑,这种变化是不正常的。中国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实体经济,今后要跨入高收入国家也只能和必须依靠实体经济。
杨伟民表示,振兴实体经济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质和量的关系。在实体经济面临产能过剩和优质供给不足的条件下,振兴实体经济一方面要去产能,另一方面要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二是新和老的关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要注意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要支持“双创”,支持新产业、新企业的成长,也要支持老产业、老企业。三是内和外的关系。振兴实体经济必须坚持扩大开放,继续依靠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现在制造业外资“进”在减少,“走”在增多,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四是大和小的关系。振兴实体经济要优化产业组织,既要提高大企业素质,也要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提供条件,支持他们参与市场公平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