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未来科学大奖
中国首个由非政府组织颁发的世界级科学大奖
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首个由非政府组织颁发的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大奖,创立于2016年,设立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个奖项。
奖项历程
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首个由非政府组织颁发的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大奖,创立于2016年,下设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个奖项。
未来科学大奖每年在中国北京举办颁奖典礼,对为全人类做出重大科研成果的科学家予以表彰。颁奖典礼同期举行的科学峰会,旨在邀请全球范围内卓有建树的科学家,分享科学发展的前沿成果,探讨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是唯一在中国举办的高端多领域国际性科学会议。
2020年特邀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Steering Committee(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议题方向,下设Program Committee(程序委员会)负责制定议程和邀请国内外嘉宾,保证大会的学术水准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北京大学田刚和谢晓亮担任Program Committee的联席主席,并策划推出2020未来科学大奖周。
特色活动
2020年,特邀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Steering Committee(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议题方向,下设Program Committee(程序委员会)负责制定议程和邀请国内外嘉宾,保证大会的学术水准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北京大学田刚和谢晓亮担任Program Committee的联席主席,并策划推出2020未来科学大奖周。
盛邀全球近百位具有影响力的顶尖科学家、商界领袖、艺术家共聚一堂、跨界对话。大奖周期间举办多场公共活动,主要包括与知名高校合作举办获奖人学术报告会,高峰论坛、科学峰会和颁奖典礼。
2020年11月20日 2020未来科学大奖·产学研论坛
2020年11月21日 2020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峰会
2020年11月22日 2020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
奖项设置
设置奖项
未来科学大奖现设“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个年度奖项,获奖人于每年九月份公布。2020年1月份,2020年未来科学大奖各奖项提名开始至2020年4月15日。
奖励对象
生命科学奖涵盖生命科学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物质科学奖涵盖物质科学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涵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获奖条件
未来科学大奖获得者所获奖工作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产生巨大国际影响;
具有原创性、长期重要性或经过了时间考验;
主要在大中华地区完成(包含中国大陆地区、香港、澳门及台湾)。完成者的国籍不限。
奖励金额
“生命科学奖”的奖励金额为每年100万美元
“物质科学奖”的奖励金额为每年100万美元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奖励金额为每年100万美元
奖励人数
每届评奖时,获奖人数根据同一项工作最突出者确定,原则上每个奖项的获奖人数不超过五人。
提名办法
提名资格
未来科学大奖各奖项的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审核通过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社会推荐。提名人由科学委员推荐产生,各科学委员推荐的提名人需经科学委员会确定并认可,方可具备提名权。
提名有效期
每位提名人每年可提交一次提名,提名的有效期最长为五年。每位提名人的推荐工作须独立进行,不能采取联名推荐方式。
评选流程
未来科学大奖候选人根据提名人的推荐,由各奖项委员会投票确定,每个奖项的候选人不多于3组。在确定候选人后,由科学委员会指定5位以上该领域的国际专家,根据每位候选人的专业情况,对各候选人被提名的工作成果给予评价。最终的获奖者名单由科学委员会参考国际专家的评价通过不记名投票确定。
保密原则
所有参与未来科学大奖评审的工作人员(包括科学委员会委员、监督委员会委员)都负有对全部评审工作的保密义务,应签订保密协议,保密期为50年。
获奖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22:46
目录
概述
奖项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