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历史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是由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政府部门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在每年3月15日晚共同主办并现场直播的公益晚会。3·15晚会作为中央电视台的品牌节目,自1991年起,每年3月15日晚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中国直播。它唤醒了消费者的权益意识,成为规范市场秩序、传播国家法规政策的强大平台。专题调查、权威发布等都成为广大观众最期待的节目亮点。3·15晚会已成为一个符号,成为亿万消费者信赖的舆论阵地,成为国家有关部委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力量,3·15也从一个简单的数字变成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代名词。
晚会形式
晚会模式
《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聚焦“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主题,关注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数字经济等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晚会坚持维护消费者权益、守护公平正义、大力提振消费,着力推动构建公平、诚信的消费环境。晚会揭秘相关行业存在的消费陷阱和违法侵权行为,如食品企业非法添加、危害健康商品流入市场,大众消费品背后隐藏的违规翻新产业链等;揭秘互联网上盗取个人数据信息的源头,曝光其屡禁不止的真相;还展示金融消费中隐藏的新型消费骗局。
晚会特色
《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希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进一步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持续优化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把大家的美好生活守护好,也把更加诚信、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建设好。《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也会细致客观反映消费者诉求,回应社会关切,有的放矢展开节目调查,推动解决实际问题,《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永远在消费者身边。
晚会内容
曝光列表
曝光回应
曝光内容参考资料;相关海报参考资料
参演嘉宾
参考资料
晚会制作
制作团队
注:以上为部分创作人员名单,全部名单请查看晚会片尾字幕。参考资料
制作流程
《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的每一个不同主题都由专属的舞台效果来呈现。从质感庄重的大理石雕塑,到整洁温馨的厨房灶台,再到清新扑面的自然生态,舞台上虚实结合气象万千;层层递进的空间结构呼应着环环相扣的节目内容——象征着法网恢恢的金属造型,在开合中展现秩序的移动装置,将视觉无限延伸的背景大屏,在一张一弛中尽显匠心。
幕后花絮
播出信息
前期宣传
2025年1月10日,该晚会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2025年精品节目片单;3月14日,该晚会正式官宣并发布了晚会主题;3月15日,晚会总导演张强介绍了该晚会会揭秘相关行业存在的消费陷阱和违法侵权行为。
播出平台
参考资料
收视率
注:数据来源为酷云EYE,收视排名为晚间黄金时段全部频道全部节目的排名,并不一定为同一时段
晚会影响
2025年3月15日晚上,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直播的同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有关负责同志通过云端连线,共同观看了晚会直播。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负责人在总局指挥中心对相关执法行动进行了现场指挥调度。这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首次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和各省市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共同观看总台3•15晚会,并进行现场调度。针对晚会曝光的问题,各省市第一时间派出执法人员赶赴现场。总台3·15晚会播出当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挥中心共进行两轮调度,连线了9个省市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针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曝光的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市场监管总局连夜部署各地开展执法行动,依法从严从快处置曝光问题。山东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属地卫健、工信、公安等部门赶赴现场,查封涉事企业,控制企业负责人,正在开展调查询问、取证固证等工作。河南市场监管部门与卫健、公安等部门组成多个执法组,对不灭菌一次性内裤生产企业联合开展现场处置,当晚查获三家涉事企业一次性无菌内裤30余万条、半成品100余万条。同时,连夜下发通知,组织全省开展全面排查,严防不合格一次性内裤产品流入市场。重庆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出动80余名执法人员,对业务推广、维修记录等数据开展电子取证,现场扣押了无3C强制认证产品。江苏、广东市场监管部门连夜对冷冻虾仁磷酸盐超标涉事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核查固定涉嫌违法生产经营活动证据。浙江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赶赴涉事企业开展电子取证、询问调查工作,已询问当事人6人,制作笔录8份,提取电子数据1.7GB。广西、贵州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公安、工信等部门,现场查封电线电缆11种、407卷,扣押了票据台账等资料,组织专业机构开展抽样检验。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卫健、工信、公安等部门对上述涉案企业开展全面核查,强化行刑衔接与联合惩戒,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同时,针对反映出的行业性、系统性问题,举一反三,及时组织开展专项治理,筑牢消费安全防线。
2025年3月17日,从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获悉:央视“3·15”晚会播出后,陕西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迅速响应,决定于3月16日至4月15日,对晚会曝光的同类型问题产品及相关企业,开展排查整治行动。
开展卫生巾、婴儿纸尿裤及一次性内裤专项检查。陕西省针对酒店用品批发市场、小商品市场等高风险区域,检查产品包装标识;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具备《生产许可证》及卫生许可,核查原材料采购记录;查扣来源不明的低价货品,追溯仓储源头,打击地下加工窝点。
开展电线电缆专项检查。陕西省针对建材市场、五金批发市场、乡镇小商铺等重点区域,严查无厂名厂址、无合格证的“白皮线缆”;重点检查线缆生产企业是否具备《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核验原材料采购台账;追踪问题线缆的物流单据和仓储信息,查封非法存储窝点,切断流通链。
开展虚假宣传整治。陕西省检查网络平台页面及维修工话术是否使用“低价上门”“30元起修”等模糊宣传,实际通过夸大故障、虚构零件损坏抬高收费;严厉打击利用网络发布“低价诱骗”广告,未明码标价、虚构原价等欺诈行为,故意损坏设备、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
严打保水虾仁磷酸盐超标违法行为。陕西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晚会曝光企业生产的问题水产品立即下架停售;督促指导经营主体落实进货查验和索票索证制度,加大对冷冻水产品的监督抽检,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水产品流向市场、走向餐桌,保障食品安全。
晚会评价
《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将主题确定为“共铸诚信,提振消费”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不但是对广大经营主体的鼓励和鞭策,对于营造讲诚信、重诚信的社会氛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晚会着力揭露一些行业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潜规则,让消费者了解更多的侵权内幕,也是为了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消费权益。(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副会长王群 评)
每年的“3·15”晚会,总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那些被“点名”的企业和问题引发广泛讨论。在《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上,翻新卫生巾、保水虾仁、一次性内裤未经灭菌、“维修刺客”啄木鸟乱收费等多个乱象被“点名”,随后在各大媒体的集中曝光中引来高度关注、被迅速处理。一个特定的日子、一场热闹的晚会,不能替代市场监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本职工作,也不具有法律层面的效力。但每年的“点名”,都是对商家和监管部门有力的提醒:只要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尚存,就必然有人为守护消费者权益而努力。要想在“3·15”这个晚上睡得着觉,就必须坦坦荡荡经营、认认真真监管,把功夫下在平时,让货真价实、产品安全、尊重消费者等这些基本的商业道德,成为企业经营的日常。舆论的热议和讨伐、监管部门的迅速整治,已然彰显了“3·15”晚会“点名”的意义。但是,相比于被曝光后的马上调查、立即行动、即刻整改,公众显然更乐见日常监管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更乐见品牌和厂家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最终让“3·15”晚会无名可点。更多企业、商家也应从这些反面“点名”中受到警醒,在未来的经营中守底线、走正道。(《
湖南日报》评)
“3·15”的价值,在于用真相推动行业进步,营造让消费者放心的消费环境。借“打假”收割流量,是对社会风气的破坏。守护真相才能守护消费信心,坚守“实事求是”的监督原则,才能让消费者权益保护真正服务于社会福祉。 (《经济日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