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T-203毫米牵引火炮,是
中国自行研制的口径最大的野战火炮,由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研制。该系统主要供军级作战单位使用,射程远、威力大、精度高,可以配备多种特殊弹药,是远程攻击的火力骨干力量。虽然该炮下马了,但其射程超过了美俄同类型
火炮,被赋予“亚洲第一炮”的称号。
主要性能
口径:203.2毫米;
初速:933米/秒;
射速:1-2发/分;
最大射程:发射底凹弹40公里/发射底排弹50公里;
战斗全重:16吨(牵引)/28.5吨(自行);
最大行驶速度:公路:90公里/小时
土路:50公里/小时
发展历史
从1988年6月到1991年10月期间,203mm牵引炮系统分四个阶段总共进行了八轮
靶场射击试验,实际射弹总计235发。1988年6月随着摸底炮一声炮响,中国在与国外联合研制中首开记录的响了203mm火炮的第一炮。在与西班牙同时研制203mm牵引炮实验炮的过程中,又是中国首先进行了射击试验。
1990年12月兵器工业总公司和兵器科学研究院在北京成功组织了203mm牵引炮、自行摸底炮以及全膛榴弹、圆柱榴弹的汇报展览,得到了国家、中央军委和兵种有关领导同志和领导机关的重视和支持,当时的中央军委副主席
刘华清,国务委员、国家计委主任
邹家华,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任谢光,国防科技委主任
朱光亚,海军副司令
张序三,兵器工业总公司总经理
来金烈等领导同志;总参,总装,总参炮兵部、炮研所,海军有关技术部门和各大军工院校等单位都先后到场参观,对研制成果表示肯定,并提出了重要的指示意见。
1991年底,FGT-203毫米牵引火炮研制告一段落,该项目因技术原因和不符合现代战争要求而终止研发项目,转而研发155毫米火炮和大口径远程火箭炮系统。
优点
射程远
FGT-203毫米
牵引火炮虽然采用较短的45倍口径的身管,但是得益于该炮更晚的设计时间,得以使用更为先进的弹药和发射药设计。因此该炮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美国M110系列最大射程仅为29.1公里,俄罗斯的2S7最大射程47.5公里,这就使得远程攻击占了先机之力。
射速快
美国M110火炮最大射速为1.5发/分,持续射速0.5发/分,而国产203毫米榴弹炮的最大射速为2发/分,持续射速为1发/分。优于美国火炮。俄罗斯2S7火炮的射速与国产203毫米榴弹炮相当。射速快,意味着在同一时间内落弹多,亦即火力密度大,毁伤能力高。
威力大
与当前国际上所有同口径火炮相比,中国炮弹威力处于领先地位弹重101公斤:M110火炮弹重只有97公斤,而由于弹药内部加装了超级温压高爆弹头,使得炮弹的威力也超过了俄罗斯2S7的110公斤弹头。
寿命长
FGT-203毫米牵引火炮配用的是全可燃药筒,全部药筒都可以在药室中燃烧殆尽。配合大药室、大装药量、长身管、低膛压的设计,减缓了炮膛的烧蚀,大幅度提高了火炮身管寿命。
缺点
射击精度差
这是由于射程远所至。在需要进行精密射击时,这种炮很难胜任。
炮口震动大
炮口制退器设计效率过高,实测结果在65%以上,难以调整冲击波场的分布和对炮手的影响,同时带来较大的炮口震动。在炮口制退器研制过程中采用了低于机械性能要求的材料,结果导致1991年9月第二轮射击试验时发生了炮口
制退器断裂,火炮翻转180度,折断大架的严重事故。
火力密度低
射速相对较慢导致火力密度低,效能差。152毫米加榴炮最大射速是203毫米榴弹炮4-5倍,尽管203毫米炮弹威力大,但两发152毫米炮弹的威力却可以超过203毫米炮弹。因此,如果不考虑射程,在战术使用上203毫米榴弹炮的实际效能明显低于152毫米加榴炮。
机动性差
FGT-203毫米牵引火炮十分笨重,兵力机动能力不如其他火炮,加之容易暴露目标,受打击后撤出阵地慢,战损率大于其它火炮。火炮架尾轮着地随行牵引的设计结构新颖,但是实际使用时可靠性较差。火炮的45倍径身管长度过大,为了保证牵引车的牵引和回转,使用了长达3.5m的牵引杆,进一步恶化了牵引可靠性。设计时虽然采取了各种减重措施,火炮的战斗全重仍然接近17吨,作战时如果单纯依靠人力推拉火炮进出阵地将十分不便,火炮行军—战斗转换过程也较为繁琐,需要操作的环节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