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讲述了近400位科技工作者的科研经历,54种56册巨著,真实地还原了我国重要科研活动、重大科研获奖成果的研制过程。为研究我国科学家的成长模式、科学家的团队合作、科研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等一系列影响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问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案例,也更为全面地反映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胰岛素、电子对撞机等20世纪中国重大科技工程的发展历程,同时为普通读者理解科学精神、走近科学家提供了可读性强的出版物。
受教于
西南联合大学的农家子,从比德尔实验室出来的岗材生,受
麦卡锡主义迫害,与赵忠尧等同时被囚于日本,改行研究抗生索的生产问题,取得了国际水平的成就,贾植芳托他带东西给胡风.据说内藏一封秘信,“反胡风”、“反右派”等运动的漏网之鱼,“四清”、“文革”时终于在劫难逃,20多年后方才重返分子遗传学领域,迅速在固氮基因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每一代人都有为后代存史的责任,80岁后,继续生存的价值在于讲真话。
2018年8月,
湖南教育出版社将丛书重新设计,整体推出。8月28日,《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发布会暨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举行。孙鸿烈、柳怀祖、刘钝等科学家、国际知名科学史家、重大科研活动见证者围绕科技创新的启示等相关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沈善炯(1917-),江苏吴江人,微生物生化和分子遗传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1942年毕业西南联合大学生物系,1950年在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生物系获博士学位。1950年11月回国,历任浙江大学副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生物研究所剐所长、生物学部常委、学部主席团成员早年从事
抗生素和微生物生化的研究,1970年代以来从事生物固氨研究,均有突出贡献;被授予陈嘉庚奖
生命科学奖(1997)、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