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型潜艇
德国研发的一款常规动力潜艇
214型潜艇(英文:Type 214 submarine),是德国研发的一款常规动力潜艇,是以德国海军212型潜艇为原型研制的外销型潜艇。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二战后由于国际公约限制德国潜艇的吨位,以及考虑到本国潜艇主要在波罗的海活动等情况,德国开始了发展紧凑型潜艇之路。进入20世纪60年代,国际社会对德国建造潜艇的吨位有所放宽,其潜艇吨位逐渐增大,相继研制建造了205型潜艇206型潜艇,为挪威皇家海军建造了15艘207型潜艇(德国称210型/TR-1000)。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德国又先后为其他国家建造,或是通过转让建造许可证的方式在其他国家建造了超过70艘的外销型209型潜艇
1990年,德国海军的206型潜艇艇龄将届,加上其装备的鱼雷有限,也没法携带太多油料以及侦测装备,战力受到很大的限制,须进行汰换。因此德国海军决定研制一种全新型潜艇作为21世纪联合作战的主力,新型潜艇计划就此诞生,最初德国用来取代205/206型的新一代柴电潜艇计划是211型潜艇(序号接在出售挪威的210型/TR-1000之后),由于20世纪80年代燃料电池研发成功,遂将之取消重新设计,纳入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系统,并改称为212型 。
1994年,212型潜艇全面发展合约签订,由哈德威造船厂/霍瓦兹造船厂最终完成建造工程,后根据意大利海军的要求对212型进行了改进,称为212A型。212A型是装备燃料电池,换装性能更先进的声呐、潜望镜以及武器系统的AIP潜艇。虽然209型在国际军火市场上极为成功,但毕竟是设计于20世纪60年代末,技术上已经相对比较落后,而且服役时间长,各国也陆续对其进行退役处理。
建造沿革
1995年,在德国基尔举行的潜艇研讨会上,德国潜艇专家提出新型潜艇的设计思想,有20多个国家的潜艇专家在一起交换了她们的观点、经验和计划。为了弥补209型市场的空缺,哈德威造船厂在212A型潜艇的基础上,采用209型潜艇的设计理念,融合了德国革新的AIP技术,开发出专门用于出口的212A型简化版潜艇。
212A型简化版潜艇概念开发的初始阶段,德国潜艇专家进一步补充修改,利用212A型和209型的成熟技术和经验,采用模块化设计,因而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便于新技术的植入。
1997年1月,德国国防部正式将新一代潜艇命名为214型,其装有AIP动力装置、反潜能力较强、排水量较小,隐身性能优异,能装载较多的传感器和武器装备,可以满足现代海上局部战争的各种要求。
服役历程
希腊
2000年2月,希腊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购买3艘214型潜艇的合同,成为该型艇第一个买家,并将其称为“帕帕尼科利斯(Papanikolis)”级。
2001年1月16日,希腊海军214型首艇在哈德威造船厂开始建造,工程号为361。2004年4月22日,首艇被命名为S120“帕帕尼科利斯”号并下水,2005年9月30日完工,然而之后由于希腊海军认为该艇存在质量问题,一直到2010年11月2日才完成交付。
2002年5月,哈德威造船厂并购了希腊造船厂,希腊海军第二艘S121“Pipinos”号和第三艘S122“Matrozos”号等后续艇将在该造船厂建造。2002年6月,希腊海军定购第四艘212型潜艇,预计在2005-2009年交付使用。
2010年10月27日,希腊海军和德国潜艇制造商蒂森克虏伯船舶系统公司解决了双方长期关于214型潜艇采购方面的争议,并声明已经达成协议交付一艘完整潜艇并重新开始建造两艘以上的该型潜艇。
韩国
2000年11月,韩国国防部正式宣布决定斥资11亿美元从德国购买3艘214型潜艇。根据两国之间的合同,3艘214型AIP潜艇由哈德威造船厂提供部分部件及技术转让,全部在韩国现代重工(HHI)尉山造船厂组装和建造,韩国将其命名为“孙元一级(KSS-2/II型)”。
2006年6月9日,韩国海军第一艘214型潜艇下水,潜艇以韩国第一任海军作战司令Sohn Won-il(孙元一)上将的名字命名。2007年12月26日,韩国国防采办项目局(DAPA)接受了三艘214型潜艇中首艇“孙元一”号的交付。
2007年6月13日,韩国第二艘214型潜艇“郑地”号下水,2008年11月28日,现代重工向韩国国防采办项目局交付了第二艘214型潜艇“郑地”号,韩国海军于12月2日接受了该艘潜艇。
2008年12月,韩国与哈德威造船厂和MarineForce国际公司(MFI)签订了订购第二批6艘214型潜艇的合同,韩国国防采办项目局选择位于庆尚南道省巨济市的大宇船厂(DSME)来建造第二批潜艇的首艇。第二批214型潜艇是在首批三艘潜艇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的,设计几乎相同。作为韩国首款不依赖空气推进的潜艇,潜艇配备了目标自动跟踪系统,以及鱼雷引导和检测系统。潜艇还配备了泰利斯防务公司的SPHINX-D雷达系统,并在桅杆顶部安装了脉冲传送器。
2009年12月1日,韩国海军在釜山作战基地举行了第三艘214型潜艇“安重根”号的下水仪式,这艘潜艇能够执行对地反潜等多种任务,同时追踪、应对水下300个目标。
2013年8月13日,韩国海军第四艘214型潜艇于在大宇船厂下水,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韩国防部长官金宽镇、韩海军参谋总长崔润喜等出席下水仪式,该艇被命名为“金佐镇”号,将于2014年下半年交付韩国海军,2015年开始参与部署。
2014年7月3日,韩国第五艘214型潜艇“尹奉吉”号在现代重工业公司下水,该艇有“水中导弹基地”之称,搭载的韩国自行研制的“海星-3”巡航导弹可精确打击敌方核心设施,可执行对舰战、对潜战和布雷等任务。“尹奉吉”号潜艇将于2015年下半年交付于海军,2016年投入实战部署。
2015年5月7日,韩国第六艘214型潜艇“柳宽顺”号在大宇船厂举行了下水仪式,该艇是韩国海军建军以来首次以女性名字为名的潜艇。2017年7月10日,“柳宽顺”号正式加入韩国海军现役,之后该艇并不会直接参与战斗巡逻任务,而是在接下来的五个月内,进行艇员的培训工作,直到12月的考核后,可参与战备巡逻。
韩国海军第七艘214型潜艇以“洪范图”命名,于2016年4月5日下水。
2016年11月8日,韩国大宇造船厂举行了第八艘214型“李范奭”号的下水仪式,该潜艇将于2018年上半年服役。
2017年9月7日,韩国现代重工造船厂下水了第九艘214型潜艇,以20世纪初与日本军队作战的韩国将军“申乭石”命名,这也是韩国海军第2批214型潜艇的最后一艘,预计在2019年完成海上试航后将开始服役。
葡萄牙
2004年,葡萄牙与德国潜艇联盟签订了一份合同,订购两艘214型潜艇,总价约7.7亿欧元。2010年8月2日,葡萄牙海军接收了两艘潜艇中的一艘,并命名为S167“三叉戟”号,潜艇于上午11时左右抵达里斯本海军基地。由于延迟总价略有上涨,第二艘潜艇预计于2011年第一季度交付。
土耳其
2009年7月2日,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的哈德威造船厂(HDW)与MarineForce国际公司(MFI)签订合同,共同保障土耳其海军6艘214型潜艇的所需材料设备的交付,潜艇将由土耳其伊兹米特附近的格尔居克海军造船厂(GNSY)建造,该船厂已为土耳其海军建造了11艘209型潜艇。
技术特点
设计特点
德国基于对现代海战的分析和世界各国潜艇部队的经验和情报,从研制212A型潜艇时开始不再按传统观念将平台和负载分开,而在设计之初就将船体建造、机械设备和传感器、武器系统融合为一体考虑,214型潜艇也是如此。其系统通过高性能数据总线将声呐、潜望镜、光电桅杆等获得的所有数据、从武器系统获得的有效信息,以及通过通信、导航系统获得的信息融入指挥和武器控制系统的中心计算机工作站,评估敌我态势,并创建作战的先后次序。
214型被设计成可执行包括从近海作战到远洋巡逻等多种任务,装备现代化、模块化武器系统,加上AIP系统,使214型潜艇具备反舰和反潜作战;执行监视、侦察侦听任务;秘密布雷和收集情报;参加特遣部队,完成训练和作战任务。
214型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强化模块设计,标准的214紧凑型设计分为20多个模块,分别对应于不同的设备及性能特征,根据艇用设施和作战性能的侧重点不同,有20余款改进型设计方案。这样既是为了满足订货方对潜艇性能和建造工期的要求,也为了保证不同型号的武器系统顺利装备在潜艇上,从而达到高效武器和造价优化的有机结合。另外在设计建造过程中,214型潜艇对人机环境给予了格外重视,配备了供30名艇员居住的标准舱室,每个艇员都有自己的固定床位。艇员居住舱室的后面是位于潜艇中部的指挥与作战情报中心,中心内设置了声呐显示屏、武器发射及潜艇操控工作台,中心与艇员住舱之间设置了耐压舱壁。尾部没有布置艇员舱室,在那里实行无人操作,主要布置了推进和操纵设备。
艇型结构
艇型
214型潜艇外型为水滴型和雪茄型的结合,艇艏圆钝状;指挥台围壳呈流线造型且前后方有倾斜设计,投影是梯形,可有效降低航行时的阻力,两侧逐渐与艇身甲板融合;艇艉尾舵为非对称十字舵,后缘略倾;前水平舵安装在指挥台围壳前方的艇体甲板顶部。214型沿用了许多212型/212A型的设计,如艇艏上部造型刻意向下弯曲,让艇首被动阵列声呐拥有最佳的涵盖面。艇体以高强度低磁不锈钢制造,艇内部分隔为四个舱区。艇体进行光顺设计,尽量减少表面开口,开口采用挡板结构,以便尽可能地减小海水流动噪声,降低被敌方被动声呐发现的机率。
结构
214型潜艇艇体构造沿用了单双壳复合型设计,艇体前部采用单壳结构,后段则为了容纳燃料电池储氢容器而使用双壳结构,此外耐压壳上部还有一层非水密的上部构造,由艇首延伸至艇尾,储备浮力大于10%。相较于一般纯单壳设计,复合型设计以管状的单一耐压壳为主体,在潜艇艇体的上部或下部外附加部分外壳,与内部耐压壳之间形成非水密的自由流水空间,一般称为舷间空间,从而将一些不需要特别保护、能直接与海水接触的例如压载水舱、燃油舱、浮力调整舱等相关设置在这些地方,而不去占用耐压壳内部的宝贵空间。
舱室
214型依然采用多舱室的传统德国潜艇结构,从艏至艉依次划分为鱼雷及前蓄电池舱(内含生活区)、中央指挥舱、后蓄电池舱和机电舱,在中央指挥舱和生活区之间设有一个耐压隔壁。潜艇的前半部鱼雷及前蓄电池舱内设有按艇员要求配备的标准舱室和设施,每名艇员都有自己的铺位;技术控制中心和作战信息中心都位于中央指挥舱,包括声呐控制台、武器操纵界面和舰艇技术控制系统;整个艇后半部分属于非生活区,主要布置与推进装置和操纵系统相关的系统和设备,采用无人控制。在抗沉性方面,每个舱室也都是按照保证不沉性标准设计的,在任意一舱进水时,仍可自行驶回基地,假如有两个舱室被击破进水,潜艇可以继续在海面上漂浮数小时,使艇员有逃生及等待救援的时间。
动力系统
AIP
传统常规动力潜艇在水面航行时使用柴油机,水下则使用蓄电池;然而蓄电池容量有限,一段时间后便必须上浮至通气管状态,用柴油机为电池充电。为了解决潜艇续航力不足的问题,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努力,各种AIP(“air independent propulsion”的简称,意思是“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动力装置的研制纷纷获得成功并开始进入实用。由于不需要氧气即可正常运行,所以能够显著提高潜艇的水下续航力,使其在水下的时间提高到2-3周,大幅降低了潜艇在巡航中的暴露率,而且没有核潜艇的潜在危险和高成本。世界常规潜艇的AIP系统主要分为两大类:热气机系统和电化学系统,其中热气机系统主要包括闭式循环柴油机(CCD/AIP)、斯特林发动机(SE/AIP)、闭式循环汽轮机(MESMA/AIP);电化学系统主要是燃料电池(FC/AIP),如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这四种技术都已经比较成熟,其中SE/AIP和FC/AIP技术综合性能最好,最具发展前途,也被较多国家选择。
动力
德国从212型潜艇开始采用由柴油发电机、推进电池/燃料电池系统和推进电机组成的混合推进装置。西门子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潜艇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制工作。1993年,西门子公司成功研制了功率为34千瓦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元,并将其装备在212型潜艇上。经过多年努力,西门子公司又研制出功率更大的新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使每个燃料电池单元的功率达到120千瓦。而214型潜艇正是装备了2组完全集成的西门子新型PEM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模块,可输出240千瓦的电力。当214型潜艇以2-6节航速进行水下巡逻时,燃料电池系统能使其在水下连续航行3个多星期。在通气管状态以6节速度航行时,燃油储备可使其具有12000海里续航力及12个星期的海上续航时间。
武器系统
214型潜艇武器系统包括艇首8具自航式鱼雷发射管可发射各型鱼雷,发射管呈L型镜像排列,这种配置的优点在于为两侧留出了宝贵的空间用于安装配电板、控制面板或其他设备,其中的3、4、5、6号发射管可发射潜射“鱼叉”AGM-84反舰导弹,鱼雷或导弹可通过最上面的2个发射管装入艇内。除去发射管中的8枚,艇内可放置8具备用鱼雷或导弹,这样1艘潜艇的标准配置是16件鱼雷或导弹武器。韩国购买的潜艇可以发射其“海星-3”巡航导弹。
希腊海军计划在214型上装备由意大利白头阿莱尼亚水下系统公司(WASS)与法国DCNS集团联合研制的黑鲨重型鱼雷。该型鱼雷使用Astra主动/被动声自导头和一个多目标制导和控制单元,具有较远的探测距离和优良的目标分类能力,并可使用线导,采用氧化银/铝电池驱动可正反转的安静型电动机,最高航速超过50节,航程50千米,适合在深水和浅水水域使用。
214型装备有TAU2000“女妖”综合反鱼雷系统,即利用具有自动鱼雷报警功能的反鱼雷系统攻击来袭鱼雷,不仅可以进行自我保护,还可以对联合作战的水面舰艇提供保护。综合反鱼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装箱式综合对策反应器,这是一个快速反应、多功效的反鱼雷软杀伤系统;主要由控制单元、装在潜艇上层建筑里的悬挂装置、固定干扰器、移动目标模拟器和四个永久固定的铰链结构发射容器组成,其中每个发射容器装备数量达到十个可收回的放出管用来配备使用“受动器”,“受动器”是一种小型水下运载体,长约120厘米,直径12.7厘米,外表和一枚鱼雷相似,其使用水中听音器和声学发射器起到干扰和欺骗作用。在干扰模式时,它发射比潜艇的发射信号强的多的声学信号以迷惑敌方鱼雷的声呐;在欺骗模式时,受动器发射与潜艇的声呐回声相近的声学信号,起到诱骗敌方鱼雷的目的。因此综合反鱼雷系统是通过实施与威胁相适应的干扰和欺骗手段,对现代化的轻型鱼雷,以及线导和声自导重型鱼雷进行有效的欺骗。通常情况下该系统一直处于值班状态,做好响应各种警报的准备,当潜艇的声呐系统将探测到的威胁和警告信息连续提供给该系统后,系统中的干扰器会发出比潜艇反射回声噪声高得多的噪声信号以掩护潜艇,中断潜艇与来袭鱼雷的信号联络。之后系统中的移动目标模拟器能模拟出与本艇相似的信号,通过它的运动和发出假目标信号使敌方的鱼雷脱靶。
水声系统
214型潜艇的声呐为阿特拉斯公司(Atlas Elektronik)的STN综合声呐系统,该声呐系统包括探测目标距离和方位的主动声呐,由DBQS声呐水听器组成的中频圆柱状被动声呐基阵,FAS-3中低频舷侧阵被动探测声呐以及侦听测距声呐。214型潜艇也可选装用于低频和超低频被动探测的TAS-3拖曳阵声呐,该基阵可通过布置在艇体外尾部的绞车进行布放和回收。还可装备阿特拉斯公司的MOA3070 STN避雷声呐,这是一种经过优化设计的探测/猎雷系统,同时可以提供近距离导航数据。
艇电系统
214型潜艇上装备了ISUS90综合作战系统,具有航迹管理,目标运动分析,战术态势显示,控制和制导鱼雷,以及支援导弹发射等功能,对潜艇来说该系统的核心是指挥和武器控制系统,它接收并分析所有输入信息,然后自动启动战斗程序。向ISUS90提供信息的集成传感器和系统包括声呐系统、水面传感器、导航系统和通信系统。
214型的水面传感器包括1个装备彩色高分辨率电荷耦合元件照相机、热成像和GPS传感器的光电桅杆,1个带有激光测距仪和综合电子支援措施(ESM)/GPS设备的光学潜望镜,低截获概率雷达系统,以及电子支援天线,英国BAE系统公司提供Link11战术数据链。导航系统包括导航工作台,惯导系统,导航计算机,导航传感器和GPS。通信系统包括外通系统,内通系统,可升降通信桅杆,雷达敌我识别系统,无线发报系统,紧急通信系统和浮力天线等。
隐身技术
214型潜艇通过在总体、动力、设备等方面精心研制,采用各种先进的设计及建造技术以使潜艇声、热、磁特征降至最低,从而获得一个安静的作战平台。214型提高了下潜深度,耐压艇体由HY80和HYl00低磁钢建造,强度高、弹性好,下潜深度大于400米,不易被敌方磁探测器发现,同时增加的下潜深度和整体效率也让潜艇在运行上存在许多新优势。214型艇体外型经过优选来确定在流体动力学、隐形特性和低噪音三方面结合的情况下,使其获得最佳声学信号。潜艇表面制造严格,艇体光顺,开口很少并做特殊挡板处理。外型以及涂敷在艇体外表面的声波吸附材料对大幅度降低水下目标强度发挥了很大作用,减少了被探测到的几率,增加了自身的声呐探测距离。
214型还优化了艇用设备布局,采用模块化设计,所有的模块、管系和电缆都装在弹性基座上。装备大侧斜低噪声螺旋桨,采用重量、尺寸合适的叶片确保将螺旋桨激振降至最低,并尽可能避免在不同工况下产生空泡现象。214型采用了燃料电池AIP混合推进系统,燃料电池在不产生噪声和燃烧的情况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可以在水下向蓄电池充电。由于提高了性能,其水下活动时间可达2-3周以上,大大提高了潜航能力,降低了暴露率。此外燃料电池惟一的副产品是蒸馏水,基本不向艇外排放废物,因此对海水的热辐射强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尾流特征小,可以做到在水下的超安静航行。
212A型的推进电机是西门子制造的可倒转永磁同步PERMASYN励磁电机,而214型选用的则是第2代该型电机,整体具有低渗漏、高抗振性和较低的维护保养费用的特点。这种电机比传统的直流电机小很多,在很小的转速下可获得同样的转矩,因此可以采用低转速推进器,达到理想的水动力噪声指标,并提高了效率。当调整航速时,不会产生瞬时的转换噪声,并可以在整个航速范围内连续调节电机转矩。
性能数据
服役动态
2016年7月12日,葡萄牙海军潜艇“三叉戟”号在英吉利海峡参加北约联合演习时,不慎被一艘法国渔船“戴托纳”号的渔网“捕获”,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船只也很安全。
该级各艇
总体评价
214型潜艇是德国在畅销全球的209型潜艇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新一代潜艇,是在209型潜艇的基础上做动力性能提升的潜艇,同时将212A远洋型潜艇的优点引进214潜艇设计里,因此214型被看作是209型的接替产品,已经出口多国,并使韩国成为继德国和意大利之后第三个拥有采用燃料电池推进系统潜艇的国家。(新浪网,环球网)214型潜艇先进实用的潜艇设计理念被世界其他国家所接受和运用,深刻影响了现代潜艇的发展(军事文摘)。
214型潜艇使用了现代化装备和高性能AIP系统,具有良好的隐蔽性;采用模块化设计建造技术,将武器系统、传感器和潜艇平台紧密结合成为一体,适合完成各种使命任务;所有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和新设计理念的运用,都从不同的方面大幅度提高了214型潜艇的性能,将潜艇下潜深度、下潜时间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潜艇声、热、磁特征降至最低。不论从单向性能指标还是综合指标,214型潜艇都代表了常规动力潜艇的技术发展水平。(环球网,军事文摘)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3 13:30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