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公益晚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政府部门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在每年3月15日晚共同主办并现场直播的公益晚会。第一届晚会于1991年3月15日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播出。
发展历程
199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华工商时报社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举办了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拉开了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的序幕。
1992年,晚会上国务院十个政府部委的部长接受现场采访,表明政府支持人民、保护人民利益的决心。节目中还穿插了敬一丹远赴安徽采访一例,因使用热水器而导致消费者死亡的案子,晚会现场受害者的亲属声泪俱下的控诉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作用,以致安徽省有关部门领导在收看晚会的过程中就作出了行政制裁的决定。当主持人在现场晚会临近结束时宣布这一消息后,全场掌声雷动。
1993年,晚会不仅十几位部长莅临,而且像监察部这样的职能部门也参与进来,表明“3·15”晚会的举办已由群众的行为转变成了政府的行为。
1994年,晚会专题曝光围绕商业和电信行业电话服务展开,晚会以农民假造的奥梦达羽绒被送入大商场后摇身一变为合资产品为切入点,现场发布了对中国十大商场进行抽查结果都不合格的事实。
1995年,晚会为配合1994年1月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采取了知识竞赛与文艺节目及案例相穿插的形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国消费者协会共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普及和宣传。
1996年,晚会上《热线追踪》中报道的是17岁花季少女贾国宇被卡式炉爆炸毁容的案件。1995年3月8日,北京女孩贾国宇和家人在一家餐厅吃火锅。晚会上,观众们看到了来自河北工商部门的柳晨光烈士的妻子,了解到柳晨光为执行公务被犯罪分子杀害的事迹,看到了护法者的刚毅和捍卫消费者权益路途上的艰辛。
假冒伪劣商品,欺诈消费者行为有增无减,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讲诚信,反欺诈”年主题活动,这是中国消费者协会历史上第一个年主题。
1999年,晚会着眼于对人的本质的回归,晚会除了保存往届晚会经典的形式,如“开通热线,直接与广大消费者对话”、“发布权威抽查结果”、“围绕侵权案件曝光“等,专题所占的比重进一步加大。房屋建筑质量、公共设施建筑质量成为报道重点,为死去的女儿讨说法的母亲鲍清芳成为晚会的新闻人物。晚会还增设了两个栏目:“权益新知“和“时事点评”,“权益新知”以场内外观众竞猜参与的方式,用贴近老百姓的普法办法传达现代的消费知识与法律。
2000年,晚会出现了现场论谈、典型案例、助兴文艺等形态版块,请各个领域的专家作为嘉宾为广大消费者解惑释疑。节目中还涉及到消费领域中矛盾异常突出的问题,如公共设施的质量安全等,并播出了3·15公益广告。
2001年,晚会以探索者的姿态,引入了脱口秀的节目形态,以主持人为中心,运用新闻加综艺的方式,整合了戏剧、游戏、模型演示等多种艺术手段。人物的命运和故事触及观众的灵魂深处;而忽视安全隐患的行为,同样在节目中让观众触目惊心。
2002年,从央视发出的“寻人启事”开始,带有神秘色彩的“线人”隔着毛玻璃揭露一些热门行业欺骗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内幕,是该届晚会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点睛之笔。同时,5万名工商执法人员晚会外待命和歌舞小品的退出,显示出3·15晚会难以抹煞的悲壮史诗剧风格。
2003年,晚会由中央电视台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教育部、司法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消费者协会组成。主持人与远在国外的当事人越洋对话,现场揭开各种跨国骗术惯用的伎俩。晚会邀请观众参与调查、同步讨论一部和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法规,起草这部法规的部门代表也将现场听取民意。
2004年,晚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进行了权威发布。并且直击了抗生素危机、手机骗局、农民维权问题、汽车消费维权等几大领域。
2005年,晚会关注海南锦绣大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种植仙人掌高价回收为饵,骗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数千农户近亿元。节目播出后,锦绣大地公司7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合同诈骗被海南警方逮捕。
2006年,央视3·15行动启用新标识,它成为CCTV3·15的新标志贯穿于整个活动中。
2007年,晚会报道了一种名叫藏秘排油的减肥茶。藏秘排油宣传利用明星代言,擅自更改广告审批内容,夸大产品效果。国家之后出台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明星代言食品广告将承担连带责任。
2008年,晚会的专题节目“大案曝光”、“揭秘骗局”、“戳穿虚假广告谎言”将更加贴近消费者的现实生活,节目形态更加创新,并注重正面引导的作用,提升全社会的责任、道德和良知意识。晚会内容上将不再是单一的冷峻面容,形式新、表演奇的文艺节目为它增添亮色。文艺节目内容不仅契合晚会的段落主题,还将埋藏很多服务性的知识,有信息、有方法。
2009年,晚会推出了“3·15有你更有力量”logo。标志符号简洁,易识别,易使用,标识设计象盾牌、像张开的手臂、象美丽的和平鸽,代表安全、关爱和希望。安全、代表保护和对“你”的期待,内涵丰富、积极。央视通过网络、手机等多种新媒体互动传递此标识符号,表达维护消费安全的共同心愿。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更好地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为广大消费者营造更加良好的消费环境。
2010年,晚会的主题是“新规则、新动力”,重点在于聚焦行业“潜规则”。同时晚会推出了“十大行业消费满意度大调查”,范畴涉及到汽车、保险、化妆品等行业。
2011年,晚会主要包括:深度专题调查、权威信息发布,消费问题预警几大方面。深度专题调查是3·15晚会的基础,晚会以专题调查为核心,通过深度调查,揭示消费市场最为突出的现象和问题。权威信息发布是3·15晚会的优质元素之一,晚会将发布与消费者切身利益相关的新政策、新法规,以及有关部委对有关产品抽查抽检的结果。消费问题预警让3·15晚会更有前瞻性,让观众得到更好的消费建议。
2012年,晚会重点关注违反商业道德、有违市场良知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案例,曝光的目标仍然以大企业为主,更多的内幕知情人勇敢地站出来进行报料。晚会还联合国家相关部门,对2011年出现的新消费骗局和陷阱进行盘点梳理,发布消费预警,进行“政府在行动”,让消费者看到政府为维权所付出的努力。晚会曝光了麦当劳的后厨卫生问题;中国电信的垃圾短信运营、用户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假慈善假公益、假冒伪劣玩具、偷工减料和偷梁换柱的灭火器、频繁爆炸的液化石油气罐等多个产品和领域。
2013年,晚会上曝光了苹果在华售后政策存歧视、大众汽车DSG变速箱、安卓手机软件盗取用户信息等问题。其中,晚会曝光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实施着与国外不同的售后政策,以逃避中国手机三包规定。大众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被爆质量缺陷。江淮同悦轿车为了节约成本,采用价格相对便宜的普通钢板代替防腐性能较好的镀锌板。网易等公司追踪用户cookie、分析邮件内容,收集用户隐私;安卓系统手机应用软件严重窃取用户资料以及宽带运营商强制给用户推送垃圾广告等各种黑幕。黄金添加“铱”元素,千足金含量不达标,以及打着医疗器械的旗号生产药品,电视购物虚假夸大宣传的整个利益链条。
2014年,晚会曝光了尼康等一批国际国内企业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虚假欺诈行为,播出的6个调查节目紧跟当下的消费热点,深度追踪消费生活中不为人知的“潜规则”,曝光了坑害消费者权益的利益“黑幕”,获得了相关监管部门的积极回应。在晚会播出同时,相关部门就对晚会现场曝光的不法商家展开了执法行动。
2015年,晚会改变以专题片为主的局面,加大消费预警环节,进一步强化晚会的服务功能。针对出现的侵害消费者权益风险的隐形行为发出预警,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表现形式,揭露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实质,告知消费者如何去识别防范。晚会通过微信、微博新媒体渠道征集线索,在现场增加互动环节,抽取100名网友作为虚拟现场观众,在大屏幕上进行互动。晚会现场演示了黑客如何利用虚假WiFi盗取晚会现场观众手机系统、品牌型号、自拍照片、邮箱账号密码等各类隐私数据。
2016年,晚会先后报道了网络订餐、二手车网络交易、手机应用软件、定制式义齿、网络信用评价等方面存在的侵害消费者权益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晚会注重增强服务功能,展现了政府部门的行动和努力,用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倡导健康消费的正确理念和方式。采用全息情景剧的形式,揭露商业促销活动中存在盗取消费者信用卡信息,扫描二维码植入盗号病毒等风险,提示消费者不要被免费赠品所诱惑,放松警惕,导致个人财产和信息遭受损失和泄漏。
2017年,晚会包含“调查专题、消费预警、政府在行动”三条主线。在晚会内容方面,调查专题仍然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消费预警”也扩大了关注范围,强调服务和科普功能,首次采用的AR技术,以情景剧、实验室测试、晚会现场测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展示骗局内幕,帮助消费者辨真识假。在历年晚会基础上,晚会对结构进行了部分优化调整,如整合资源,将往年晚会中的“权威发布”并入“政府在行动”环节,使晚会内容更加精确、凝炼。
2018年,晚会重点关注两大消费领域:一是农村市场成为消“废”品的倾销点,大量不合格产品进入农村市场;二是公共安全,包括工程材料等存在安全隐患等。晚会点名批评了两家企业——汽车品牌“大众途锐”、共享单车“酷骑”,前者是因为发动机质量不过关,后者则是由于押金无法退还,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19年,晚会的主题是“共治共享、放心消费”,聚焦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互联网消费等领域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曝光行业内幕和消费“潜规则”。确定该主题,就是要汇集多方合力,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让违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价,用公正监管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
2020年,晚会主题定为“凝聚力量、共筑美好”,就是要凝聚政府、企业、社会和每一位消费者的力量,用法治的力量构筑良好的经济生态,保民生,促消费。晚会于2020年7月16日晚20:00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
2021年,晚会聚焦“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希望通过诚信的力量让每个人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美满,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中国经济开启“十四五”规划,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助力加油。
2022年,晚会主题为“公平守正 安心消费”,创新建立“3·15产品安全实验室”和“3·15信息安全实验室”,征集消费者投诉,对投诉样本进行归纳整理和调查分析,通过实验室定期发布“信息安全指数”,促进行业进步。晚会于3月15日20点在央视财经频道现场直播,并在央视财经新媒体、央视频客户端和央广经济之声同步直播。
2023年,晚会主题为“用诚信之光照亮消费信心”,立足于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倡导诚信经营、遵纪守法、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价值信念。
2024年,晚会聚焦“共筑诚信 共享安全”主题,将关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3·15”记者将探访消费市场中存在的违法侵权行为,如屡受处罚的食品企业仍违规经营、天价消费品背后的营销套路等;揭秘互联网数据造假问题,曝光其逃避监管的黑手段,揭露新型网络诈骗手法。
晚会形式
晚会背景
《3·15晚会》是由中央电视台联合国家政府部门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在每年3月15日晚共同主办并现场直播的公益晚会。3·15晚会作为中央电视台的品牌节目,自1991年起,每年3月15日晚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直播。它唤醒了消费者的权益意识,成为规范市场秩序、传播国家法规政策的强大平台。专题调查、权威发布等都成为广大观众最期待的节目亮点。3·15晚会已成为一个符号,成为亿万消费者信赖的舆论阵地,成为国家有关部委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力量,3·15也从一个简单的数字变成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代名词。
1991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推出现场直播“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之友专题晚会”。第一届“3·15晚会”虽然曝光力度还不够大,形式也并不完善,但在中国经济蓄势待发的时期,在中国消费者尝到改革开放甜头,同时也正承受假冒伪劣产品所带来的痛苦时,为消费者正确维护自身权益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
晚会制作
《3·15晚会》每年确定一个主题,节目包括专题调查、消费预警、权威发布、3·15贡献奖评选等多个环节。晚会上播出的调查节目一般紧跟当下的消费热点,追踪消费生活中不为人知的“潜规则”,曝光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重重“黑幕”。
在晚会播出同时,监管部门对晚会现场曝光的不法商家展开执法行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结合晚会中曝光的消费侵权现象,现场发布相关权威信息。针对百姓日常生活中常常遭遇的一些消费陷阱和误区,晚会通过现场试验等手段,发出消费预警,提醒消费者规避消费风险。
晚会主题
以上内容来自:
创作团队
制作团队
以上内容来自:
主持团队
以上内容来自:
历年回顾
播出信息
注:每年具体播出时间以实际播出为准,参考资料:
晚会评价
整体评价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3·15晚会晚会有助于推动市场治理,更有助于监管部门和企业反省自己的行为。晚会推动了中国的市场建设,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它本质上不是消费者权益的胜利,而是舆论的胜利。(钱江晚报评)
单届评价
2013年3·15晚会曝光了世界企业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虚假欺诈行为,揭露了在新消费环境下的骗局和陷阱,整台晚会突破性地把4个常见的标点符号——“问号”、“惊叹号”、“省略号”、“等号”作为4个篇章,把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8个专题节目串联起来。(中国消费者报评)
2014年3·15晚会彰显了媒体的责任与公信力,传递了对民生浓浓的关怀。晚会上播出的调查节目紧跟消费热点,深度追踪消费生活中不为人知的“潜规则”,曝光了坑害消费者权益的利益“黑幕”,获得了相关监管部门的积极回应。(海口晚报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0 16:11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