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4日,
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与贝莱德-TiL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拟向该财团出售旗下和记港口集团非中国资产,其中涉及巴拿马港口公司90%股权。
事件背景
港口信息
和记港口集团持有的巴拿马港口公司(PPC)在巴拿马运河两端拥有两个港口,一个是位于大西洋一侧的
克里斯托瓦尔港(Cristobal),另一个是位于太平洋一侧的
巴尔博亚港(Balboa)。
和记黄埔在1997年正式启动巴拿马港口业务。根据同年1月16日生效的巴拿马第6号法令,它获得上述两座港口为期25年的特许经营权;同年3月1日,正式开始运营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
2024年,巴尔博亚港装卸263万个集装箱,在巴拿马五大港口之中位居次席;克里斯托瓦尔港装卸111万个标装箱,位居第五。据巴拿马海事局(AMP)的材料显示:该国五大港口在2024年总共装卸950万个集装箱,和记黄埔两座港口的集装箱装卸数量相当于这一总数的39%。
相关审计
2025年初,巴拿马穆利诺政府宣布对其在巴拿马的子公司——巴拿马港口公司——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在特朗普宣誓就职当天(1月20日)进驻公司的办公室。
和记黄埔就此发布公告,表示将配合巴方的审查。同时,公告指出,该公司曾在2020年和2021年接受巴拿马审计署的审计,审计结果均表明它完全履行了合同义务。
而在审计结果尚未公布之际,巴方总检察长路易斯·卡洛斯·戈麦斯 (Luis Carlos Gomez)于2月26日表示,政府授予和记黄埔的港口特许经营权有“违反宪法”内容,应被中止。这一认定结果已被提交至巴拿马最高法院,等候最高法核准和做出最终宣布。
买家信息
此次资产收购的买家阵容强大,是由
贝莱德集团(BlackRock)、其子公司全球基础设施合作伙伴(GIP),以及地中海航运(MSC)的码头投资公司(TiL)共同组成的贝莱德-TiL财团。其中,TiL集团作为MSC的港口业务分支,直接接管了长和出售的23个国家43个港口的日常运营管理,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
卖家动态
2025年4月3日,香港长江和记实业集团创始人李嘉诚以预录短片形式参与发布会,并用普通话发表长约4分钟的致辞,这是他近期首次公开露面。
事件经过
发布公告
2025年3月4日,
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与贝莱德-TiL财团达成原则性协议,拟向该财团出售旗下和记港口集团非中国资产。公告显示,此次交易将涉及和记港口集团持有的巴拿马港口公司90%股权,后者持有和营运巴拿马巴尔博亚和克里斯托瓦尔两个港口。
此外,交易还涉及长江和记在其附属公司与相关公司持有的80%有效控制权益,包括位于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拥有、营运、发展的共199个泊位,连同所有和记港口集团的管理资源、营运业务、货柜码头系统、资讯科技及其他系统,以及其他涉及用于控制和营运有关港口的资产。公告强调,出售资产不包括任何和记港口集团信托股权,即该信托在香港和内地营运的港口。涉及巴拿马港口公司的交易有待巴拿马政府确认拟议的收购和出售条款后进行。
据公布,此次整体出售总企业价值为2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7亿元)。长江和记预计,经调整少数股东权益以及和记港口集团偿还长江和记贷款后,预计此交易将带来逾190亿美元现金收入。
计划暂缓
2025年3月27日报道,目前距离李嘉诚旗下的香港长江和记集团与美国贝莱德集团牵头的财团签署的两座巴拿马港口股权交易截止日期已经仅剩一周的时间,长和集团和港府仍然在商讨“合理的解决办法”。
2025年3月28日,港媒《星岛头条》报道,接近长和高层消息人士透露,长和下星期不会签订任何关于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此前消息称,长和原定4月2日前签订最终协议。
陷入两难
2025年3月29日报道,李嘉诚出售巴拿马港口话题持续发酵,距离最终签署协议4月2日剩下不到一周时间,若坚持交易,可能面临更严厉的监管审查与舆论指责;若终止协议,则需支付
贝莱德巨额违约金。
长和原本将在4月2日签署相关“卖港”的最终协议。然而,到了接近4月之际,多家内地与香港媒体报道称,“接近长和高层消息人士称,长和下星期不会签订任何关于出售巴拿马港口的协议”。这被一些媒体解读为“李嘉诚暂缓交易”。然而,亦有分析认为,“暂缓”并非“停止”。李嘉诚的暂缓,只是长和“卖港”之事发展的一个阶段。
再发公告
2025年3月31日,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表示,董事会知悉最近与可能分拆本公司全球电讯资产及业务有关之若干媒体报道,于本公告日期(3月31日),董事会未有就本公司全球电讯业务有关之任何交易作出决定,目前并不确定是否将会进行任何交易。
暂缓交易
2025年4月2日,原定的协议签约日来临前夕,长和方面突然放出“暂缓交易”的消息,玩了一出“缓兵之计”。截至4月2日晚21点,交易仍未有新进展,后续事态发展备受关注。
事件回应
2025年3月13日,国务院港澳办转载一篇来源为《大公报》的评论文章,题为《莫天真 勿糊涂》。4月1日,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官方网站在“涉港澳资讯”一栏再度转发香港大公报社评《依法审查长和“非一般买卖” 香港政商界坚决支持 “有国家作靠山,企业才能后顾无忧”》,引发舆论关注。
2025年3月17日,香港《大公报》发表题为“饮水思源有担当 背靠祖国谋发展”的社评,以内地在香港面临最严峻的饮水问题时果断出手、让香港彻底告别“制水”时代的故事为引子,回顾了国家对香港历年来的关爱和支持。《大公报》已接连于13日和15日发表“莫天真 勿糊涂”和“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两篇评论,向李嘉诚提出告诫。《莫天真 勿糊涂》一文称,特朗普和美国方面一点都没有把这个交易视为“普通的商业行为”,毫不掩饰、肆无忌惮地直接插手、操纵,完全将其作为推行全球霸权的手段。文章援引网友的观点说,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航运的咽喉要道,全球6%的海运贸易经此通行,中国商船货运量占比达21%,是中国与拉美、加勒比地区贸易的核心要道。巴拿马运河被“美国化”“政治化”后,美国一定会将之用于政治目的,推行自己的政治议程,中国在此的航运贸易势必受制于美。《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一文开篇向长和发出五连问,包括“在大是大非面前,当事的企业家应怎么取舍,带领企业驶向何方”?文章说,“伟大的企业家从来不是冷血投机的逐利者,而是热诚傲骨的爱国者”。文章在结尾中称,如果企业家们看不清美国那些政客“既要钱、更要命”的本质,选择与之共舞、倒行逆施,或许一时可做成“大刁”(Big Deal,大交易)、赚到大钱,但最终是没有前途,更会背上历史骂名的。3月21日,香港《大公报》发布题为《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的评论文章。文章提到,今次抛售事件看似是“普通的商业行为”,实则须置于复杂的大国博弈背景下考量。笔者从商业并购操作层面,奉劝有关企业和人士:停止交割,切勿打错算盘、因小失大。4月1日,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官方网站在“涉港澳资讯”一栏再度转发香港大公报社评《依法审查长和“非一般买卖” 香港政商界坚决支持 “有国家作靠山,企业才能后顾无忧”》,文章表示,香港多名立法会议员指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长和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等资产的审查,是维护市场公平的必要举措。
2025年4月2日,此前已多次刊文批评这笔交易有损国家利益的香港《大公报》,再度刊发社论,批评长和出售港口的行为不得人心。敦促长和集团,作为香港的重要企业,必须尊重国家利益,应当承担最基本的责任义务,必须尽快回头,改变错误决定。
2025年3月17日,全国政协副主席
梁振英在社交媒体发文,间接回应香港商人李嘉诚向美国贝莱德集团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交易。全文如下:商人有没有祖国?也许香港被外国管治太久了,有些香港商人误信“商人无祖国”,以为一切“在商言商”。有眼睛的人都会看到香港当年在英国管治期间被要求对英国经济的服从和贡献,有脑袋的人也会想到美国政府对美国企业的扶持、对TikTok的针对和对中国产的船只的打压,大家说商人没有祖国吗?是“在商言商”吗?没有祖国的商人只会沦为没有父母被人欺凌的孩子,举世皆然。美国商人只能做、只会做符合美国利益的事,不能做任何违反美国利益的事,美国政府只会扶持美国商人,不会扶持外国商人,这就是美国商人和美国的必然关系,其他国家,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同理。中国,也同理。
2025年3月18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对此事提出三点看法:第一,社会对事件的关切值得重视。第二,特区政府要求外国政府为企业提供公平环境和作公平对待,反对胁迫施压手段。第三,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港府会依法依规处理。
2025年3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法新社记者:有报道称,在长江和记集团同意出售在巴拿马业务后,中国政府正就该集团出售海外港口对其开展调查。外交部能否证实并提供更多细节?毛宁:有关具体情况请向主管部门询问。作为原则,我想强调,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
2025年3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会上,法新社记者就长江和记集团出售海外港口一事提问。郭嘉昆表示,有关具体的情况,建议向中方的主管部门询问。“作为原则,我想强调,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的正当权益的相关行为。”郭嘉昆说。
2025年3月26日,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发文表示,李嘉诚及长和出售包括巴拿马两港口在内的全球43个港口引人关注,其中的巴拿马港口关系到关系到中国的全球商业安全。对此,李家用“在商言商”作为挡箭牌,因而引起许多人的反感。对于李嘉诚及长和出售巴拿马两港口,许多人不赞同李嘉诚及长和用“在商言商”的逻辑加以解释。
白明表示李家出售巴拿马两港口的行为恰恰是“在商不言商”的表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无意用高尚的道德来评价李家出售巴拿马两港口的行为。卖港口经营权当然可以,但要符合商业逻辑。按理说,商人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但李嘉诚及长和出售港口经营权的时候并没有采用全球招标价高者得的方式,反而“短平快”地与贝莱德达成出售协议。这难道符合逻辑吗?
2025年3月18日,胡锡进发文称,优先迎合美国国家利益,与中国国家利益相冲突,这肯定不是长江和记处在风暴眼中的睿智选择。
2025年3月28日,大公文汇全媒体记者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问:据悉,4月2日长和将与贝莱德签署巴拿马港口的交易协议,请问该交易是否要经过中国的反垄断审查批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人回复称:我们注意到此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2025年3月31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将审查长江和记拟向贝莱德财团出售有关港口资产事,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回应?郭嘉昆表示,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此表示,注意到此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我想再次强调,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郭嘉昆说。
贝莱德-TiL财团
2025年3月31日,
贝莱德方面打破沉默,由集团主席Larry Fink(
拉里·芬克)在周年股东函中,首次公开评论收购长和港口业务的相关内容。拉里·芬克表示,2025年3月我们发布一项地标式的港口交易公告,通过原则性协议覆盖23国43个港口。全球每20个货柜中,便有一个会途经这一系列(交易所将涉及的)港口。芬克提及GIP收购的意义,即其作为专业公司,可提升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在购入经营伦敦格域机场后,其通过一系列措施大幅度削减大半安检时间,让旅客有更多时间购物等。此次港口交易完成后,我们联盟将在全球范围内大致拥有约100个左右港口的投资组合。我们知道如何进行投资、持有以及运营这些资产。
国际态度
2023年,特朗普在接受社交媒体采访时称:“中国控制了巴拿马运河,我们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2024年底,再次当选总统的他给出了最为荒诞不经的说法:中国士兵驻扎在巴拿马运河。
2025年1月,特朗普刚就职便指中国在控制巴拿马运河,高调宣称美国要“收回”来,必要时不惜动用军队。紧接着,美国务卿鲁比奥首次外访即直奔巴拿马进行施压。
事件解读
原本属于长和的43个港口绝非普通资产,大多位于战略意义重大的全球航运咽喉。以扼守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为例,其掌控着全球6%的海运贸易量。“特朗普2.0政府”上台以来,多次将巴拿马运河与中国相关联,称“运河被中国影响和控制,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并威胁“以动武为代价收回运河主权”,以保证美国能“不受限制地”进入巴拿马运河。
在美国重压之下,巴拿马不仅退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还对长和集团的港口特许经营权发起“违宪”调查。但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90年代,长和集团便通过国际招标的形式,合法取得了两个港口的特许经营权。上缴的大量税费已成为巴拿马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
2025年初发布的公告显示:仅2022年至2024年间,该公司向巴政府上交各类税费5900万美元;如果从获得特许经营权之后算起,长和集团已累计上交高达6.58亿美元的各类税费,超过任何一家在该国运营的港口企业。此外,长和集团多年来还投入近17亿美元,升级港口基础设施和更新设备,创造大量就业并带动当地经济增长。白纸黑字签下的合同、近30年的互利合作,在美国的威吓下竟构成了“违宪”嫌疑。特朗普政府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为了维护其“势力范围”,美国随时可以颠倒黑白、指鹿为马。
操刀此次港口交易的美国贝莱德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集团之一,管理资产已超10万亿美元。按2024年全球各国GDP来看,这一数字比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德国、日本之和还要多。由于手握大量美国战略资产,贝莱德集团被认为与美国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次收购之后,全球10.4%集装箱吞吐量将归贝莱德集团掌控。结合此前美国政府不负责任的表态,有理由担心,这些港口资产很有可能成为美国打击中国和其他国家出口业务的工具。
2025年2月底,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议对中国船舶及相关产品加征高额“服务费”。根据这项提案,只要是中国海运运营商,无论其拥有的船只是否在中国制造,每艘船舶进入美国港口都要缴纳最高100万美元的单次港口“准入费”,或是对进入美国港口的每艘船舶上每吨货物收取1000美元的费用。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制造船只则单次最高收取150万美元的所谓“服务费”。而且,只要运营商旗下有中国制造的船舶或者订购了中国制造的船舶,就要按比例每次征收最高150万美元的费用。可以说,此提案一旦获得通过,全美港口便可实现“逢中必罚”,这势必会对全球航运事业带来极大冲击。
美国若在贝莱德等资产管理公司控制的境外港口如法炮制,构建全球海运网络上的“收费站体系”,那么不仅中国的出口将受波及,全球航运业和海运供应链也将迎来难以承受的“巨震”。此类形同抢劫的提案一旦落地成法,不仅中国,任何一个国家“挑战”了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都将面临美国的贸易制裁。
社会影响
2025年3月18日,长和港股股价直线跳水,盘中现跌超4%。午盘收跌3.87%,报44.75港元,午后稍有反弹。
2025年3月29日,长和系股价再次下挫,截至2025年3月29日和黄医药大跌7.95%,长实集团大跌6.98%,长和下跌3.9%,其中长和最近11个交易日大跌16.49%,目前报43.1港元/股,在这11个交易日中市值蒸发323.6亿港元。另外三只市值超过超千亿港元的长江基建集团、电能实业、长实集团股价也纷纷大跌,长江基建集团最近7个交易日,从高点大跌近13%,市值蒸发172.4亿港元;电能实业最近8个交易日大跌10.66%,市值蒸发122.43亿港元;长实集团11个交易日大跌超过12.94%,市值蒸发162.75亿港元。仅仅长和、长江基建集团、电能实业、长实集团这四家公司市值蒸发超过781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