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式舰载轰炸机
1936年日本爱知公司研制的轰炸机
D3A九九式轰炸机.是日本爱知公司于 1936年研制的一种双座活塞式舰载俯冲轰炸机,1937年12月试飞.1939年投入生产,共生产1489架。
研制背景
日本海军为了确定自身发展的方向以及迎合瞬息万变的战局,在1930年派出了以工程师永畑准一郎为首的专家组,到美国考察俯冲轰炸机的发展。永畑准一郎隶属于日本海军技术研究所飞机署,曾经是第一批留德学习航空的工程师。专家组申请参观了当时在美国航空界占主导地位的查恩斯-沃特公司和寇蒂斯公司。永畑准一郎考察完回到日本后,满怀信心地和帝国海军一起研制日本的俯冲轰炸机。这个项目被帝国海军定为高度机密,对外一律宣称是特别轰炸机(也称为特殊爆击机)。负责研制的爱知公司以德国海因克尔公司的He.50为蓝图进行仿制,研制出了爱知D1A1。该机为单发双座双翼,通过双翼来达到稳定的垂直攻击,全金属机身,海鸥型木制机翼,上反角为10°左右。这是一项复杂的设计,永畑准一郎巧妙地改变了飞机的重心,从而防止过度俯冲。
日本海军航空兵装备的是更换新发动机的升级版本,命名为爱知D1A2,也就是后来世人熟悉的96式舰载轻型轰炸机。在1934年后的侵华战争期间,有很多的D1A2型战机参加,几乎遍布了整个中国战场。但到了1941年后,也就是日本对美作战时期,由于爱知D1A各型号性能差、速度慢且投弹不够精确,已经不符合当时的战场需求。因此,日本海军将所有D1A1型和D1A2型退居二线作为训练机使用,并且有少数D1A2型在二线服役一直到1942年。
1936年,日本海军开始招标全新的全金属单翼俯冲轰炸机,以替换老旧的爱知D1A2双翼舰载轰炸机。参加竞标的单位有爱知、三菱和中岛飞机厂。作为日本海军舰载机的知名生产厂家,爱知航空公司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在得到德国海因克尔公司的秘密技术援助后,爱知航空公司以He.70为蓝图,由总设计师五明得一郎领导设计,很快研制出了既易生产又很坚固的下单翼全金属单发双座俯冲轰炸机,原型机编号为AM-17。该机装一台功率为611千瓦的中岛“光”1型9缸星型双叶片式螺旋桨发动机,于1938年1月首次试飞。但经过试飞后发现原型机的方向稳定性很不好,将严重影响投弹精度。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五明得一郎将原型机机翼面积略为减少,同时加大垂直尾翼的面积,并将垂直尾翼的前缘延伸到尾翼和后座舱之间一半的距离。经过改进,原型机的方向稳定性大有改观,同时灵活性也大大的提高了,尤其转弯性能竟然优于当时性能相当好的美国寇蒂斯P-40战斗机,日本海军试飞员对其出色的综合性能赞不绝口。就这样凭借着AM-17的优异表现,爱知一举击败了竞争对手三菱和中岛航空公司。当时正是日本旧历2099年,故日本海军部正式命名为99式11型舰载俯冲轰炸机,即爱知D3A,并在1939年12月开始批量生产列装部队。
相比仿制原型He.70,爱知D3A的重量更轻,但其他部位几乎就是翻版。在该机机翼和尾翼的设计理念上体现尤其明显,机翼的平面形状设计均保留了气动性能很好的椭圆形翼尖,翼根处向里凹陷,由此可见德国飞机的设计思路对其影响有多么大。
发展及改型
爱知D3A1采用固定式起落架(在俯冲时可增加阻力减速),机翼为全金属下单翼,机翼两侧下方安装减速襟翼.使垂直俯冲速度不会超过444公里/时,提高俯冲时的稳定性。机长10.19米,机高3.84米,翼14.38米,机翼面积34.93平方米。爱知D3A1批量生产型号更换为三菱“金星”43/44星型14缸三叶片式螺旋桨发动机(728千瓦/790千瓦),机载武器为3挺7.7毫米机枪,其中机翼两侧各装一挺,后座舱放置一挺旋转式活动机枪;机腹中线可挂载一枚250公斤炸弹,两侧机翼各挂载一枚30公斤炸弹。爱知D3A1从1939年12月生产到1942年8月总共生产了470架。
到了1943年1月,换装更大功率的三菱“金星”54型星型14缸三叶片式螺旋桨发动机的爱知D3A2投入批量生产,该机功率提高到882千瓦,空重也由以前的2400公斤增加到2618公斤,航速由381公里/时提高到450公里/时,载弹量也有所提高,翼下可挂载60公斤炸弹。飞机外形也做了局部改进,比如为了减少飞行阻力,机头螺旋桨增加桨毂罩,座舱盖向后延长并流线型化,尾部也做了流线型修改以提高稳定性。经过这一系列改进,日本海军部重新将其命名为99式22型。爱知D3A2从1942年生产到1944年截止,共生产了816架。
就像其他型号一样,为了培训年轻飞行员,爱知D3A也发展过教练型——爱知D3A2-K,海军部命名为99式12型教练轰炸机,曾小批量生产。到了1943年12月,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开始出现节节败退的迹象,此时其国内的铝合金生产严重匮乏,已经影响到军用飞机的产量。于是,日本海军部要求航空技术工厂联合几家飞机工厂设计一种全木制的爱知D3A,设计代号为Y-50。在1944年7月和8月间组装了两架原型机,但经过测试发现飞机强度不够以及超重等问题。随后经过改进并装配了第三架原型机,这次试飞成功了。这种全木制的原型机被重新命名为爱知D3Y1-K,军方称之为99式教练轰炸机22型。该机装一台三菱“金星”54型星型14缸螺旋将发动机,由松下飞机厂开始小批量生产。但由于战争已进入尾声,美军轰炸机摧毁了飞机生产厂房,因此到战争结束后也没能生产出一架。除此之外,这个全木制的爱知D3Y1-K还曾试验安装过三菱“金星”62型星型14缸大功率螺旋桨发动机,起落架也由原先的固定式改为收放式,军方称其为99式23型教练轰炸机,也叫爱知D3Y2-K。中岛航空公司还曾推出缩小版的改进D3N1型,但未被采用。爱知D3A各型从1939年开始生产到1945年战争结束,总共生产了1495架。
技术数据
动力装置:1台1300马力(969千瓦)三菱金星54型14缸双排星形空冷发动机
最大速度:在6200米高度(20000英尺)时为430千米/小时(267英里/小时)
航程:载弹时1352千米
实用升限:10500米
重量:空载重量2570千克(5654磅);最大起飞重量3800千克(8360磅)
尺寸:翼展14.37米(47英尺2英寸);机长10.2米(33英尺6英寸);机高3.85米(12英尺8英寸)机翼面积34.9平方米(373平方英尺)
武器装备:机身前方上部有2挺7.7毫米(.303口径)固定式97式机关枪;座舱后部有1挺柔性安装的7.7毫米(.303口径)97式机关枪;外加370千克(814磅)的炸弹
参战经历
侵华战争
爱知D3A1在1939年12月开始大置生产,1940年9月新生产出来的飞机随即投入到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
1940年9月13日,对中国人来讲是一个黑色星期五,日本驻汉口的海军12航空队派出了由寺岛大尉率领的9架爱知D3A1俯冲轰炸机空袭重庆,并由首次参战的13架“零”式战斗机护航。实际上轰炸重庆的是8架爱知D3A1,因为途中寺岛大尉的座机因故障中途折返,改由南部中尉率领。返回的这架单机也没有闲着,而是把携带的炸弹投到了中国陆军前线。中国空军则派出了第3、4大队的25架伊-15和9架伊-16共计34架战斗机进行拦截。其中包括第4大队的19架伊-15战斗机和9架伊-16战斗机,第3大队的6架伊-16战斗机。护航的“零”式战斗机不仅具有绝对的速度优势,而且该机的火力和机动性也都远在中国空军的伊-15和伊-16战斗机之上。尽管如此,中国空军的伊-15和伊-16还是与日机奋勇作战,空战形势完全是一边倒。此役,中国空军有13架战机被击落,11架被击伤,10名飞行员牺牲,8名受伤。执行轰炸任务的爱知D3A1得以全身而退。
1940年10月7日,日本海军第14航空队由小福田租率领的27架爱知D3A1和护航的7架“零”式战斗机从越南方向来袭,攻击昆明。因当时天气能见度不佳、情报有误,中国空军没有发现护航的“零”式战斗机,只派出昆明航校的11架霍克III型驱逐教练机11架和3大队的4架伊-15战斗机起飞迎敌。升空后,中国空军飞行员发现日军的爱知D3A1俯冲轰炸机群的同时,也看到了护航的“零”式战斗机,随即仓促迎战。由于我战机与比自己先进几倍的“零”式战斗机拼死格斗,根本无暇拦截爱知D3A1,导致该机毫无顾忌地执行轰炸任务,结果昆明城南的纺织厂和兵工厂道到轰炸,损失惨重!同时,我方拦截战斗机也被“零”式战斗机击落霍克III型战斗教练机和伊-15各1架,同时还有2架霍克III型战斗教练机和2架伊-15战斗机受伤迫降。
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在偷袭美军珍珠港的战役中,日本海军第一、第二航空战队共131架(也有说129架)D3A1参加了两个波次的攻击行动。爱知D3A1的攻击目标为驻有战斗机的惠列尔机场、福特岛机场和驻有重型轰炸机的希凯姆机场,以及无法用鱼雷攻击的军舰等。早上7时55分,50架爱知D3A1率先到达珍珠港,兵分两路轰炸飞机场,由此吹响了偷袭珍珠港的号角!由于突击效果明显,美军猝不及防,爱知D3A1不但成功突袭了美军空军基地并炸毁机场上的飞机,还参与轰炸了港内停泊的军舰。其中,美国轻型巡洋舰“拉里”号便遭到了袭击。爱知D3A1投掷的一枚250公斤炸弹直接贯穿“拉里”号的舰体后才爆炸,造成该舰严重损伤。另外,水上飞机母舰“寇提斯”号的防空火炮虽然击落了2架爱知D3A1,但倒霉的是这两架俯冲轰炸机也给它造成了足够的麻烦。其中一架编号为AI-225号的爱知D3A1被击中后,直接撞向了“寇提斯”号舰艉吊放水上飞机的起重机上。巨大的爆炸不但炸坏了起重机,还烧毁了一架0S2U-2“翠鸟”侦察观测水上飞机。另一架爱知D3A1在被击落之前投下了一枚250公斤炸弹,准确命中了“寇提斯”号的机库。这枚炸弹贯穿了三层甲板才爆炸,不但在甲板上炸开了一个两米多直径的大洞,还炸坏了机库内维修场。
“内华达”号战列舰是这次空袭中唯一开动的军舰,但是其出海的企图很快被爱知D3A1发现了。随后,该舰遭到多架爱知D3A1的攻击,至少有6枚炸弹命中,其中舰艏处中弹4枚,装甲甲板外的多个舱遭到严重损毁。另1枚炸弹击中左舷舰桥上高射炮火控系统附近位置,并直接贯穿到6号127毫米副炮的位置才爆炸。爆炸引起副炮内的备用炮弹爆炸,熊熊大火烧毁了舰长室、舰桥海图室以及信号室(烧毁舰上所有的信号旗)。最后1枚炸弹是在7号高射炮附近位置爆炸的,炸坏了高射炮引信设定器,并导致了高射炮备用炮弹爆炸,大火完全烧毁了9号127毫米副炮。
在这两波次的空袭中,爱知D3A1以损失15架的微弱代价取得了巨大的战果!爱知D3A1之所以能够出色完成任务并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与其本身优异的性能和日本海军航空部队战前的悉心准备分不开。在偷袭前,日本海军飞行员经过反复训练总结出的经验,就是当俯冲轰炸机从4000米高度开始俯冲,到400米高度时开始投弹,可以获得较高的命中精度。另外,在顺风的条件下,还可以采取加大俯冲角度的方法提高投弹精度,高达80%以上!
偷袭达尔文港
就在这次袭击珍珠港的硝烟尚未散尽之时,日本海军在1942年2月19曰上午,派出了特混舰队第一航空队和第二航空队242架舰载机以及20余架陆基轰炸机,对澳大利亚的达尔文军港进行了两轮大规模空袭。这次空袭主要针对停泊在港内的45艘澳军和盟军舰艇,以及空军基地的作战飞机。由于日本舰载机的突然袭击,军港内的澳军和盟军猝不及防,遭到了毁灭性打击。第一轮空袭于9时58分开始,188架舰载机参加了空袭,其中包括71架爱知D3A1俯冲轰炸机,81架中岛B5N鱼雷轰炸机以及36架“零”式战斗机。空袭重创了停泊在港内的48艘舰艇,美国海军“佩里”号驱逐舰被炸沉,澳大利亚海军一艘装满军火的“海洋”号货轮也被炸弹击中,发生了巨大的爆炸。尽管美军派出9架P-40战斗机进行拦截,但因寡不敌众,很快被“零”式战斗机击落了。在占有制空权的情况下,爱知D3A1当然不会放弃充分表现自己的绝佳机会。尽管当时盟军防空火炮密度很大,爱知D3A1还是利用自己的飞行性能优势以及娴熟技战术,不但炸毁了机场上停放的3架美国海军航空部队PBY飞艇、陆军的3架C-45运输机、1架LB-30A(被征用的B-24出口型)和2架P-40战斗机,还将机库、工厂、港务局、警察局、警察宿舍、政府办事处等目标悉数摧毁。
大约两个小时后,第二轮攻击开始了,这次是通过陆基轰炸机在高空轰炸来攻击达尔文港的空军基地,参加空袭的陆基轰炸机有27架G3M型轰炸机和27架G4M型轰炸机。第二轮空袭持续了将近25分钟,炸毁了机场上仅存的6架澳大利亚皇家空军“赫德逊”式轰炸机。两轮轰炸共造成澳军和盟军243人丧生,其中包括187名船员和1名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第24中队队长。
太平洋上的没落
到了太平洋战争后期,日本海军的态势只能用强弩之末来形容。几年来的海战消耗了日本海军大量有生力量,航空母舰与舰载机数量急剧减少,尤其是飞行员的补充更是糟槎,处于青黄不接这种情况。许多年轻飞行员还没有怎么培训就被推上战场,它们根本无法实施成功的俯冲攻击,在面对美军的优势战斗机和防空火炮时,能够成功冲破防线的爱知D3A俯冲轰炸机已经寥寥无几了,曾经高达87%的命中率已经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可怜的10%甚至以下的命中率。雪上加霜的是,驾驶该机的飞行员战死率竟高达95%!日本海军航空部队已经到了无机可飞、无人可驾的地步。到了1945年,在缺飞机、缺飞行员的情况下,日本人开始考虑将自己为数不多的战机改装成满载炸弹的自杀飞机,并利用那些血性青年来驾驶它去撞击美国军舰,与其同归于尽!日本人认为这样以一机换一舰的方式是唯一能够削弱美军巨大优势的手段,并 美其名曰“神风特攻队”。在菲律宾大海战中,日本海军航空部队率先创建了“神风特攻队”,紧接着陆军航空部队效仿建立了自己的自杀部队,一时间日本的自杀攻击搞得举世皆惊。
在1943年1月新投入的型号爱知D3A2,尽管做了诸多修改,性能进一步提高,但由于日本海军的颓败以及制空权的丧失,使得该机不但没有称职的飞行员,还处在被分配到陆地作战的尴尬境地!由于山本五十六被美军击毙,1943年7月和10月,日本海军调整战略,导致第一、二航空部队除了鱼雷机外所有舰载机进驻拉包尔陆基基地,以便于统一指挥。舰载机上陆地的局面对海军航空部队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耻辱!碌碌无为的爱知D3A2失去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到最后自然也无法改变自己的最终归宿——改装成为了“神风攻击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7 09:10
目录
概述
研制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