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效应即管制机构采用客观合理收益定价模型对企业进行
价格管制时。
由于允许的
收益直接随着
资本的变化而变化,而导致被管制企业将倾向于使用过度的资本来替代劳动等其他要素的投入,导致产出是在缺乏效率的高成本下生产出来的,此即所谓的A—J效应.
一般情况下,管制机构是以限制
垄断企业索取超额
垄断利润为目的的,但须允许被管制的行业获取客观合理收益,客观合理收益是指排除项目实际收益中属于特殊、偶然因素之后所能得到的一般正常合理收益。所以管制应该是使企业仅能获得产业中客观合理报酬的管制。
每年的
收益率不同,因此,浮动收益率方法被提出来,并最先用于管制电力公用事业。此时,新的
收益率为Rt=Ro+h(R*—Ro),它受到初始认定价格的年
实际收益率Ro、产业目标收益率R*和规制调整值h的影响。由于调整值h介于0至1之间,且认定价格下的Ro总是大于目标
收益率R*,所以管制结果将使新收益率调到R*与Ro之间,当h=0时,就不调整,h=1时,一直调整到等于产业的目标收益率也就是
基准收益率。
目标收益率规制下保证被规制企业的投资者可以得到公平收益,但是
公平收益率难以确定。规制机构为了确保被规制企业能吸纳到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充足资金,往往指定高于公平收益率水平的价格,这就使企业
过度投资。被规制企业就会将资本的投入扩大到最小成本水平之上,因为投资可以带来相对较高的利润(Averch and Johnson,1962)。同时,若是被规制企业的资产减少,它的许可
收益率也会相应减少。为此,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把无用的资产或多余的资产投入使用,这样也会导致较高的运营成本。
同时,被规制企业缺乏降低成本和进行创新的激励。企业的各项运营成本都能够得到收回,其运营成本上升或减少所带来的风险或收益由消费者承担和享有。一方面,企业通过提高效率、低成本所增加的收益,会因为成本下降导致价格降低而被抵消;另一方面,企业成本上升则价格也同步上升,企业仍然可获得固定的收益
回报率,因此企业丧失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压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