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导弹酷似美国红外制导的
空对空导弹“响尾蛇”AIM-9M,估计起直径和重量也大致相同。
而通常所说的“环礁”发展型,即半主动雷达型的“环礁”导弹的长度估计比红外型长60厘米。据推测加长部分为装雷达接收机和天线组件用的。估计这种导弹采用
固体火箭发动机和普通的高能炸药战斗部。
AA-2是苏联根据中国提供的AIM-9
响尾蛇导弹仿造而来,外型也与AIM-9B非常接近。早期传说苏联取得的AIM-9是台湾空军F-86于空战中发射之后插在中国一架
米格-17战斗机上的未爆弹而来,根据苏联公开的资料则是由坠毁在中国境内的美国海军的战斗机残骸上取得。
1958年苏联取的中国提供的样本之后开始积极发展,第一枚以逆向工程仿造的R-3导弹在改装的
米格-19战斗机上进行
飞行试验,稍后也在米格-21的原型机Ye-6T上进行测试。第一种量产型编号R-3S(S代表俄文中的量产),成为米格-21F-13战斗机的标准配备。
AA-2也就是R-3S或是K-13是第一种量产型,外型与AIM-9B非常相似,也使用诸多AIM-9B的设计,寻标头同样采用没有冷却的设计,只有在目标尾部很小的范围能才能锁定,性能上较AIM-9B稍差。
AA-2C的苏联编号是R-3R或K-13R。除了
火箭发动机、控制面与弹头以外,整颗导弹采用完全不同的设计。导引方式改采半
主动雷达导引,在概念上与AIM-9C非常接近。可攻击的角度也扩大为全向位,不受到只能在尾部的限制。
AA-2D的苏联编号R-13M或K-13M,是AA-2系列的最后一种次型。寻标器改用新设计与液态氮冷却,效果比AA-2要好,不过还是必须在目标的尾部才能够发挥作用。虽然弹体长度比AA-2要短,可是火箭发动机提供几乎是AA-2两倍的推力。火箭燃烧时间为3.3到5.4秒之间,可控制的飞行时间为55秒。
AA-2第一次的实战纪录是在越战时期,虽然1966年北越空军已经携带导弹与美国战斗机遭遇,不过直到该年10月,负责掩护EB-66的两架F-4C成为最早的牺牲品。除了大量出现在越战以外,埃及在1970年到1973年这一段时间之中也有使用。
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保加利亚、中华人民共和国、古巴、捷克、东德、埃及、芬兰、印度尼西亚、印度、伊拉克、朝鲜、波兰、罗马尼亚、苏联、叙利亚、越南等20多个国家,其中包括转让生产的国家印度,也包括中国,中国自己制造的这种导弹称之为PL-2导弹,还包括华约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