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go研究论文集》是2011年10月
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大可。
内容简介
海洋科学至今仍是一门以观测为主要手段的科学,海洋领域几乎所有重大科学进展都与观测手段的创新密切相关。而观测资料的匮乏,特别是大尺度、准同步、深层次、实时观测资料的缺少,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全球实时海洋观测网(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简称Argo)的建立使这一局面完全改观。作为一种新型的海洋观测系统,国际Argo计划于2000年正式启动,在2007年底完成了由3000多个自动剖面浮标组成的全球观测网,能快速、准确、大范围地收集上层海洋(0-2000米)的温、盐度剖面和浮标漂移轨迹资料。Argo观测网是目前唯一能立体观测全球上层海洋的实时观测系统,为研究海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深广视角,可以说是海洋观测的一场划时代革命。
为了把握这一崭新的全球大洋观测系统带来的发展机遇,我国于2001年加入国际Argo计划,是该计划较早的成员国之一。在国家有关部门特别是科技部的支持下,我国的Argo工作在观测技术、数据处理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于2007年启动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前沿领域项目,“基于全球实时海洋观测计划(Argo)的上层海洋结构、变异及预测研究”(简称Arg0973),抓住Argo观测网初步建成的契机,选择对我国近海环境和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明显的西北太平洋、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为重点海区,结合其它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在数据同化和再分析产品、太平洋与中国近海水交换、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大洋温盐结构与气候变异等方面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研究成果。
图书目录
海洋多尺度三维变分的基本原理与统一理论框架分析
北太平洋上层海洋温盐结构及其中尺度过程特征
太平洋与中国近海热盐交换的若干研究进展
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上层海洋的季内到年际变化
吕宋海峡Argo观测试验
Argo资料对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温度和盐度预报精度影响
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季节内振荡特征
Argo资料对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海洋再分析效果影响
利用温度剖面资料结合海面高度估算全球海洋上层热含量异常
黑潮延伸体年际变动及其对北太平洋中部模态水“形成局地性”的影响
基于Argo观测海洋对台风南川的响应
台风期间障碍层的形成和变化
利用Argo资料研究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的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南大洋涡旋的温盐结构特征- Argo浮标个例分析
基于Argo资料的棉兰老涡变化特征分析
评估Argo资料在太平洋海洋再分析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