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0
E-50标准战斗坦克
E-50和E-75是德国人设计的两种标准战车,E-50重50-60吨,计划取代“黑豹”和“虎”式。它和E-75的车体外形几乎一样,但炮塔形状不同。E-50和E-75的悬挂系统,装甲厚度和重量也完全不同。E-50在设计上的综合防弹能力比黑豹F提高了50%左右,计划采用88mmL/100火炮。
结构特点
E-50重50-60吨,它和E-75的车体外形几乎一样,但炮塔形状不同。E-50在设计上的综合防弹能力比黑豹F提高了50%左右,采用和豹II一样的88L71火炮。
E-50的车体在黑豹G型的基础上加长,其实际大小已与虎王相近,所以在视觉上导致E-50的炮塔偏小。就纸面数据而言,E-50在火力和机动上略高于苏联量产的T-44坦克,整车防御力则大致持平。
由于没有实际投产,部分德军爱好者坚称的“E-50在综合实力上优于T-44中型坦克”无法对证。而与1947年投产的苏联T-54坦克(中国据此仿制了59式中型坦克)相比,E-50在火力上与其持平,机动占优,而装甲上有较大差距。
研制历程
二战后期,德国为了应付盟军和苏军的强大的坦克攻势,提出了E系列坦克计划,也就是通用坦克计划。E系列的设计理念较为先进,其通用化的设计思想也相当富有前瞻性。但随着德国在战争中节节败退,希特勒将希望寄托于各种稀奇古怪的新式武器,留给E系列的研发资源并不多。E系列也没能真正投产并发挥设计中的用途。最后,随着第三帝国的垮台,E系列和其他各种新奇的设计方案一起被盟军缴获,沦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军事爱好者们的谈资。
本系列在1943年4月此计划开始研发,并被命名为E(德语Entwicklung的代称“发展”)。E系列的主要设计思路是按吨位设计不同用途的战车,彼此之间的零件采用通用化设计,以提高生产和修理的速度。本系列主要有E3、E5、E-10、E-25、E-50、 E-75、E-100等型号。其中,E3和E5主要作为轻型辅助战车,E10-E75是主力战车,E100则是能取代鼠式超重型坦克的新型号。
装甲
E-50的正面上车体装甲为150毫米/30度(而且上车体装甲没有任何开口)连机枪都没有,防御力相当不错,下车体装甲为150毫米/30度。车体侧装甲与虎王相同,为80毫米/75度。E-50的炮塔外形基本与黑豹F相当,不过加厚了侧甲厚度。E-50的炮塔前甲厚185毫米,筒形火炮防盾厚180毫米。炮塔侧甲 后甲均厚80毫米。
火力
E-50在火力方面超过了苏联战争末期的T-44坦克,其整车装甲防御力都比较好(T-44正面上车体装甲为90毫米/45度,车体侧装甲为75毫米垂直装甲,炮塔前甲厚120毫米)
机动能力方面,德国的900马力的发动机让E-50的单位功率达到了14.38,略低于黑豹
首上装甲厚度与虎王相当,防护能力优秀。同时取消了航向机枪口
E型战车
二战后期,E系列的开发者们意识到必须对德国坦克(传动装置前置)的传统布局进行革新,否则很难在坦克总体设计上取得突破,于是,他们将传动装置重新设计并使之紧凑化,再与动力装置结合在一起,统统后置(但传动装置可靠性低一直是德国重型坦克的一大顽疾)。驱动轮也跟着“搬家”,发动机也引入了涡轮增压和新式冷却技术,大大提高了发动机功率(这又是德国重型坦克成熟的一种表现)。
更重要的是E系列的设计者们还就如何使坦克内部空间分配更趋合理展开了探讨:现代坦克的内部空间分配是,
动力和传动装置占38%
乘员和内部物品(包括燃油)占48%
弹药占6%
火炮的活动空间占8%
令人惊讶而又钦佩的是,60年前的E系列的内部空间分配与上述指标仅仅只是略有差异,十分接近。
请大家注意的是:机动 火力 防护 这三大性能都应该被兼顾。一辆真正优秀的坦克应该是表里合一的。
作战性能
E-50的技术性能
车高:2.6米
车重: 50~55 吨
火炮: KWK43 88mmL/71(历史上不存在88L100)
最大装甲厚度: 130mm
发动机: HL234
功率: 900马力
最大速度:55 km/h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0-10-31 20:34
目录
概述
结构特点
研制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