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75重型坦克是德国在二战末期研发的“E系列”坦克之一,是基于“
虎王”(即“虎II”)重型坦克研发的车辆,又被称为“虎III”型坦克。E-75型坦克计划于1945年底生产,但随着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战败而没有投产。部分西方欧美资料亦称其为“虎王”坦克1945年7月生产型。
简介
在一些西方资料中,E-75有时也被称为虎3(注意,在
E-100系列中有一种E-100 Ausf B型,它重90吨,采用了一种与虎王类似的炮塔,有些西方人称它为E-90,也称它为虎3。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其实E系列战车中并没有E-90这个编号 ,而虎3这个称号是错误的,E系列是单独的一个系列)。
E-75坦克在“虎王”坦克的“亨舍尔炮塔”基础上改进了炮塔设计,加大了炮塔的空间和长度。其实E-75采用这种炮塔是有其原因的,这是德国人为E-75装配的更长身管的火炮(这些火炮的威力远远超过了
虎王坦克上著名的88毫米71倍径坦克炮),后座力也非常巨大,为了给这种超级火炮留下足够的空间以及出于炮塔配平的需要(苏联重型坦克的龟壳状炮塔是前重后轻,这样当它们处于斜坡上时,将由于重力的影响使火炮自然滑向低处,结果将无法攻击侧面的目标,E-75则没有这种麻烦)。于是,E-75采用了这种大型带尾舱炮塔。但是这种坦克炮由于超长的管身导致可靠性很低,而且直到二战结束也未能研制成功。
E-75重75~80吨,其车体大小,装甲配置都与
E-50基本相同(不过E-75由于较重,其车体每侧有8个负重轮,而E-50只有6个)。
性能指标
火力
“E-75可以采用3种火炮,88mm/L100(有资料称88毫米100倍径坦克炮只是构想的坦克炮)、105mm/L68以及128mmKwk44/L55(斜杠后代表的是火炮的倍径数)。其中前两种火炮也是虎王升级计划中的换代火炮,其理论上威力远超旧式
虎王的88毫米L71,威力能与
鼠式坦克原型车上的128mm/L55和
E-100上的150毫米L38并齐 。而128mmKwk44/L55坦克炮已应用在八号坦克“鼠式”上。其强大的火力足以有效制服战争末期出现的盟军各种新式坦克(甚至能于1000米距离击穿
IS-3型坦克的前装甲)。另外,后期型E-75坦克上的弹药将准备换用可燃/半可燃式药筒。此外,E-75型坦克也配备了火炮测距仪和
火炮稳定器,这是在“
虎王”坦克上所没有的。E-75型坦克同时装备了FG1250型“食雀鹰”夜视设备,大大增强了夜战能力。
装甲
E-75车体装甲厚度与“虎王”坦克保持了一致,而其侧装甲同样是80mm/75°。正面装甲厚度同样是150mm(在部分网络游戏中E-75坦克的正面装甲为160mm,侧面装甲为130mm是为了游戏平衡性需要的调整),但倾斜角度由虎王的40°调整为30°,使得该车型有更好的防护性能。同时取消了虎王车体正面的机枪射击口,保证了正面装甲的强度(吸取了“虎王”坦克在战斗中被苏联
IS-2型坦克击中机枪口而导致正面装甲大面积崩落的经验)。
机动
E-75配备了迈巴赫公司生产的HL234+型发动机,马力为1200马力,单位功率约为16。E-75坦克继承了虎王坦克的传动系统,同时也采用了传统的交错式负重轮的行驶结构。
总结
从二战中期开始,德军战车为了追求全面的战斗性能而使车重结结攀升。超重的车体给德军带来了数不尽的麻烦。不过事情总是两面的,这些数不尽的麻烦也使德军对重型车辆技术下了一番苦心加以研究,并在纸面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德国在战争末期的迅速溃败,许多设计和构思均没有完成实验,而大多数研究结果被美国与苏联获得后,也应用于自身坦克的设计和改良。
与“虎王”坦克相比的技战指标提升
E-75与虎王坦克对比(括号内为虎王坦克的数据)
火炮: 128mmKwk44/L55 ( 88mmKwk43/L71)
弹药: 可燃/半可燃式药筒弹药 (普通钢制弹壳弹药)
装甲: 特种装甲 (普通钢装甲)
火炮测距仪:有 (无)
夜战设备 : “食雀鹰”FG1250型 (无)
发动机 : 1200马力
迈巴赫HL234+发动机 (700马力12缸 迈巴赫HL230 P30发动机)
性能数据
战斗全重:75~80吨
发动机型号: HL234+ 1200马力
武器装备:88mm L/100 105毫米L68 128毫米L68
车体装甲:前首上装甲150毫米/30°,前首下装甲130毫米/30°,侧装甲80毫米/75°,车体后部装甲为80毫米(角度与虎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