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代唱片
EMI百代唱片
百代唱片(EMI)是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成立于1897年,其前身是英国留声机公司(Gramophone Company)和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Columbia Phonograph)。1931年,两家唱片公司合并成Electric and Musical Industries,现为环球唱片旗下品牌。
公司历史
1955年,EMI收购了美国Capital唱片公司,并于1957年在英国正式成立了EMI唱片有限公司。EMI总部设在伦敦,在全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中国发展
EMI在中国发展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二十世纪二十年代,EMI所收购的法国Pathe-Marconi唱片公司在中国上海成立了分公司,而EMI在中国之所以称作“百代”,也正是这家法国公司Pathe的音译。而位于上海衡山路上的中唱上海公司,其前身就是EMI当年在中国设立的这个分支机构。当年如雷贯耳的周璇胡蝶聂耳冼星海等昔日巨星和进步音乐家均云集EMI。而已故的一代歌神罗文从1979年到1993年一直是效力于EMI旗下。天王刘德华起步乐坛签的第一家唱片公司也是EMI。而在内地方面,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EMI就曾与那英郑钧解晓东等人签约。
华语歌坛,从一九八九年十代开始,EMI就一直以音乐品质著称,有陈百强张宇巫启贤彭羚等歌手。1996年EMI成功收购台湾本土著名的点将唱片蔡琴伍思凯张清芳优客李林的加入壮大了EMI百代唱片的实力。而EMI真正腾飞却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1997年EMI一方面以6000万港币签下产后复出的王菲,另一方面全力打造那英内地天后。两位天后的成功瞬间扭转了EMI缺少一线歌手的薄弱环节,大大提升了EMI百代在华语歌坛的地位。
2000年以后,Virigin维京音乐成为EMI其下最重要的子品牌,之后维京音乐的总监姚谦跃升为EMI亚太区总经理,成为EMI发展的另一个转折点。林忆莲签约EMI推出《至少还有你》成功转型后,EMI便走着时尚化的音乐路线。彰显都市时尚质感的林忆莲、萧亚轩B.A.D创作歌手陶喆顺子张宇,优质女声戴佩妮江美琪许茹芸、何韵诗等都是EMI旗下的艺人。2003年刘若英齐豫加盟旗下,为EMI百代平添了几分人文气息。在2001年之后的几年,EMI在华语乐坛蒸蒸日上。
终被收购
2008年8月,时任金牌娱乐董事总经理黄柏高及EMI大中华地区主席郑东汉宣布,与EMI总公司达成协议,以过亿元成功收购EMI大中华区业务,并正式改名为金牌大风,范围涵盖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使得TYPHOON GROUP(金牌大风)成为最大的华人音乐公司。合并之后,金牌大风将会集中发展音乐、电影、艺人经理人、演唱会制作、“华研国际音乐”中国唱片代理发行及EMI国际音乐唱片发行事业。双方在未来也迈向更多元化的合作关系。TYPHOON GROUP(金牌大风)的艺人在海外,可以交由EMI来推广宣传。而EMI国外的优秀产品,金牌大风也会持续代理发行。(后该公司被华纳唱片收购)
2011年,据日本《读卖新闻》11月14日报道,索尼公司(索尼音乐娱乐公司)于2011年11月11日,与美国投资公司联合,以总金额22亿美元(约1700亿日元)从美国金融巨头花旗收购英国著名音乐公司百代旗下的音乐著作权管理部门。
索尼通过电视节目电影卡拉OK之类的乐曲利用和音乐发行等得到版权利用费,强化音乐事业的收益基础,进一步加速了改善经营的进程。
在国际音乐界,除了索尼公司外,美国环球音乐集团、美国华纳音乐集团和百代集团四大音乐巨头掌握着全球唱片八成以上的市场占有率
百代的版权部门并入索尼,唱片部门被法国维旺迪卖给环球公司(环球唱片),将实行三大体制。
因为网络发行的扩大和盗版猖狂,音乐大公司的业绩严峻性不断增加。百代在2007年被欧洲的投资公司收购,2007年2月又将经营权转交给了美国的花旗。世界第三的华纳也在5月份被美国复合企业收购
索尼的音乐业是在2011年3月期间,以营业利润达389亿日元紧随金融业后的赚钱项。收购后,索尼保有的音乐版权将从75万首急速增长为200万首以上。
但是这次的收购让环球的音乐发行在世界上削弱了四成的占有率,索尼的版权所有数量也成为了业界首位。
重返亚洲市场
2014年6月30日是华语流行市场历史性的一刻。在华语歌坛睽违5年之久的EMI唱片公司,当天正式宣布重返亚洲市场。这也是环球音乐集团收购EMI唱片公司之后,首度于亚洲举办记者招待会,该记者会中环球EMI亚太地区总裁乔治艾许George Ash正式宣布超级天后张惠妹a MEI加盟EMI,同时也透由天后a MEI现场加码宣告,带领罗志祥杨丞琳两位华语超级巨星共同加入EMI,让EMI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音乐品牌,重返亚洲的第一天就拥有华语乐坛三位超级巨星。
2021年8月16日,环球音乐中国启动“多厂牌运营战略”,百代中国为环球音乐集团在中国的一线厂牌之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7 18:37
目录
概述
公司历史
中国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