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轨迹是采用
GPS轨迹记录仪采集的一系列户外活动的位置点,每个点至少包括日期、时间、经度、纬度、海拔信息,有的轨迹记录仪还包含速度等信息。
1. 时间间隔即每隔一个时间段,记录一次位置点,常用的时间间隔有1秒、5秒、10秒、15秒、30秒、60秒、120秒几种。
2. 距离间隔即每移动一段距离记录一次位置点,常用的距离间隔由50米、100米、150米、300米、500米、1000米几种。
1. Google Earth可以打开GPX或KML格式的轨迹文件,并可显示在地球上,缺点是没有集中存储和分享的方法,不支持时间这一重要的户外活动信息。
2. 国内的六只脚网站能够支持几十种轨迹文件格式的上传和分享,并针对轨迹的时间信息重点做了支持,缺点是上线时间还不太长,很多功能还在完善之中。
3. 国外的WikiLoc 网站也可完成类似六只脚网站的功能,搜索方面比六只脚网站还出色一些,缺点是国外网站,速度慢,主要用户是欧美等国家,和国人的使用习惯有很大的区别。
GPS轨迹配上通讯部分,就可以将运动体的行进轨迹实时传输到网络,供相关使用者第一时间分享,这方面带有
GPS芯片的智能手机将是主要的载体。六只脚网站提供的手机软件能够完成轨迹的多种方式的记录、实时上传和分享。
2003年5月25日零时34分,中国在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导航定位系统工作稳定,状态良好。2010年1月17日0时12分,中国在西昌再次成功发射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三号)。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北斗”
导航卫星系统是一种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性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成功将能够提供与GPS同等的服务。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成为与GPS并驾齐驱的“
卫星导航系统”代名词的新星。不同于GPS的是,“北斗”的指挥机和终端之间可以双向交流。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北京武警指挥中心和四川武警部队运用“北斗”进行了上百次交流。北斗二号系列卫星已进入组网高峰期,建设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拥有自己的系统,中国国防将从根本上摆脱了受控于美国,中国的尖端武器拥有了自己的眼睛,国家的导航系统独立性得到保证,更加可靠。预计在2015年形成由三十几颗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