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优7954系
浙江省农科院育成的
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由不育系II-32A与恢复系
浙恢7954配组而成。该组合于2002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推荐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形态特征
全生育期136.3天,比汕优63(CK)迟熟3.0天。主要农艺性状: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叶色浓绿、剑叶直立、长势茂盛、穗大粒多、团粒型籽粒、熟期转色中等,每亩有效穗15.7万,株高118.9厘米,穗长23.9厘米,每穗总粒数174.1粒,结实率78.3%,千粒重27.3克。抗性:中抗稻瘟病、中感
白叶枯病,抗性均优于对照汕优10号。
分布范围
II优7954适宜在长江流域及
四川、
重庆、
云南、广西、贵州省的中、低海拔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海南地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主要价值
水稻增产:2000年在温州市杂交晚稻区试中,平均亩产473.73Kg,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9.74%,达显著水平。同年在杭州市单晚区试中平均产量526.57kg,比对照汕优63增6.60%(不显著);2001年在温州市杂交晚稻区试中,平均亩产483.1Kg,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4.86%,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28.2Kg,比对照汕优10号增产7.1%。同年在杭州市单晚区试中,平均亩产549.36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5%;2002年参加全国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区试试验,平均亩产615.2kg,居参试组合第一位,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96%,达极显著水平;于2003年继续参加全国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区试试验和生产试验,其中区试亩产526.6kg,产量居参试组合第一,比对照汕优63增产7.1%,达极显著水平,生产试验亩产514.9kg,产量居参试组合第一,比对照汕优63增产9.1%。
主要指标
根据国家两年区试平均表现,米根据国家两年区试平均表现,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9%,长宽比2.3,垩白率47%,垩白度9.3%,胶稠度47mm,直链淀粉含量25.2%。
栽培技术
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Ⅱ优7954作单晚种植,宜在5月15-25日播种,秧龄25-30天为宜。作连晚种植,播种期一般比汕优10号早4天,秧龄控制在35天以内,超过35天采用二段秧。
2.合理密植:单季种植密度为16.6 ×26cm或13.3×30cm(宽行窄株),种足落田苗6-8万/亩,力争亩有效穗达到17万左右。作连晚种植可适当提高密度和落田苗。
3.促控结合管好肥水:Ⅱ优7954属大穗型杂交稻,基肥和分蘖肥占80%以上,重肥争早发,适当施用穗粒肥。氮磷钾比例为1:0.5:0.8。浅水勤灌促分蘖,剑叶抽出前适施穗肥保大穗,后期干湿交替防早衰。
4.做好种子处理和病虫防治工作。播种前用“402”等农药进行种子消毒,大田主要抓好螟虫、稻瘟病、稻曲病等病虫防治。
审定意见
II优7954综合性状好、产量高、米质好,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至2003年底,种植面积已达50万亩,每亩增产稻谷50公斤计,共计增产稻谷2500万公斤,每公斤稻谷1.0元计,增创经济效益2500万元。II优7954经近几年的示范,该组合表现出了很强的区域适应性和丰产性,2004年已推荐国家品种审定,推广范围将大大扩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按2004年已销售种子数量和制种面积,预计2004年、2005年两年可推广面积达200万亩以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