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勃特投影是由德国数学家兰勃特(J.H.Lambert)拟定的正形圆锥投影。有两种:①等角
圆锥投影。设想用一个正圆锥切于或割于球面,应用等角条件将地球面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沿一母线展开成平面。投影后纬线为
同心圆圆弧,经线为同心圆半径。没有角度变形,经线长度比和纬线长度比相等。适于制作沿纬线分布的中纬度地区中、小比例尺地图。国际上用此投影编制1∶100万地形图和航空图;②等积方位投影。设想球面与平面切于一点,按等积条件将经纬线投影于平面而成。
兰勃特投影按投影面与地球面的相对位置,分为正轴、横轴和斜轴3种。在
正轴投影中,纬线为同心圆,其间隔由投影中心向外逐渐缩小,经线为同心圆半径。在横轴投影中,中央经线和赤道为相互垂直的直线,其他经线和纬线分别为对称于中央经线和赤道的曲线。在
斜轴投影中,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他经线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该投影无面积变形,角度和长度变形由投影中心向周围增大。横轴投影和斜轴投影较常应用,东西半球图和分洲图多用此投影。
常用的包括:兰勃特等角圆锥投影、兰勃特等积方位投影。前者属于
正轴等角圆锥投影,后者属于正轴等积方位投影。
以
圆锥面作为投影面,使圆锥面与地球面相切或相割,将地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把圆锥面沿一条母线剪开展为平面而成。由于圆锥面与地球面相切或相割的位置不同,有正轴圆锥投影、横轴圆锥投影和斜轴圆锥投影。正轴圆锥投影是在投影时使圆锥的轴与地轴重合。投影后的经纬线形状比较简单,称为标准网。纬线为以圆锥顶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弧,经线为由圆锥顶点向外放射的直线束,经线间的夹角小于相应的经度差。设地球面上两条经线的夹角为λ,投影在平面上为δ,则δ=cλ(c—圆锥常数)。纬线半径ρ随纬度φ而变化,即ρ是纬度φ的函数,一般用ρ=f(φ)式表达。故正轴圆锥投影的一般公式为:ρ=f(φ),δ=cλ。圆锥常数c与圆锥的切、割位置等条件有关。对于不同的圆锥投影,它是不同的。但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圆锥投影,C值是固定的。总的说来,C值小于1,大于0,即0
方位投影了。如果C=0,圆锥顶角为0°,经线成为平行直线,这就成为圆柱投影了。所以可以说方位投影和圆柱投影都是圆锥投影的特例。
由于ρ的函数形式不同,圆锥投影有
等角圆锥投影、等积圆锥投影和任意(包括等距)圆锥投影,每一种中都有切圆锥投影和割圆锥投影。不论哪一种圆锥投影变形分布规律都是相同的。凡是切圆锥投影,相切的纬线是一条没有变形的线,称为标准纬线。从标准纬线向南、向北变形逐渐增大。凡是割圆锥投影,相割的两条纬线没有变形,是两条标准纬线。离开标准纬线愈远,变形愈大。等变形线与纬线平行,呈同心圆弧状分布。
正轴等角圆锥投影是圆锥投影的一种。它的几何特征是:经线为收敛于极点的放射直线,纬线为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弧;经线间隔相等,纬距则由切线向南、向北同时扩大,或由两条割线向内缩小、向外扩大。正轴等角圆锥投影的经纬网特征。该投影的变形规律是:标准纬线没有任何变形,离开标准纬线越远,长度变形和面积变形都越大,等变形线呈与纬圈平行的同心圆分布。我国1∶100万标准地形图便采用双标准纬线(即割投影)正轴等角圆锥投影,并对每一幅图分别投影。其投影条件是:两条南北边纬与中央纬线的长度变形绝对值相等,两条标准
纬线的确定原则是:图幅北边纬纬度减35′和图幅南边纬纬度加35′。
又称横投影或赤道投影。指投影时投影面的轴与地轴垂直的一类投影。其中,横轴圆锥投影因其经纬网复杂而较少使用;横轴方位投影常用于制作东、西半球图,或者赤道附近地区图;横轴圆柱投影则适于制作沿经线方向分布的地区图。国家基本地形图所采用的
高斯-克吕格投影也属于横轴圆柱投影。
指承影面的轴与地球旋转轴平行的投影。投影面为平面时,该面与地球自转轴垂直,平面的法线方向与地轴平行,称为正轴方位投影;投影面为圆柱面或圆锥面时,其中心轴与地轴重合,称为正轴圆柱投影或正轴圆锥投影。
又称斜投影或地面投影。指投影时投影面的轴与地轴斜交的一类投影。其中应用较多的是斜轴方位投影,其投影面与球面相切于中纬度的某一点,投影后只有一条中央经线呈直线,其余经纬线均投影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