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18冲锋枪(英文:MP18 Submachine Gun),是德国著名枪械设计师雨果.施迈瑟于1918年推出的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
研制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斗转入
堑壕战,先是猛烈的炮火袭击,然后步兵上
刺刀进行集群冲锋,步兵以密集队形集群冲锋会遭到机枪的火力导致大量伤亡。一战后期德国军队为打破堑壕战的僵局采用一种称为“暴风突击队”的小分队“渗透突击战术”,当时机枪的重量大不适合单兵便携需要近距离的火力猛烈而又轻便可靠的单兵使用
轻武器,1917年德国研制了使用手枪子弹的自动武器来配合渗透突破堑壕的突击战术。定名为MP18,设计者为
雨果·施迈瑟,后来经过改进而成MP18Ⅰ,由伯格曼兵工厂生产。
发展沿革
MP18冲锋枪的问世虽然对战局没有决定性影响,已引起
协约国方面的重视。一战后签订的
凡尔赛条约,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冲锋枪是在禁止继续研发与制造的武器之列。
战前生产的MP18只能交由德国(
魏玛共和国)警察使用。MP18冲锋枪转移到
瑞士工业公司授权生产。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MP18冲锋枪的产量有着种种猜测,其数量的差距很大,从3000支到35000支不等。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一战时期的MP18冲锋枪上的序列号应是比较可靠的依据。从保存下来的MP18冲锋枪来看,枪身上的序号基本分布在50~3000之间,由此可见当时MP18冲锋枪的产量大体应在3000支左右。无论具体的数量有多少,那些分发到受过特别训练的小分队手中的MP18冲锋枪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有一些被分到了负责守卫战。
技术特点
总体设计
MP18冲锋枪只有5大部件,即枪机组件、枪身组件、弹匣组件、枪托组件以及枪管组件。如果不计螺钉,MP18冲锋枪只有37个零件。
MP18冲锋枪结构简单,可以利用普通机械加工设备进行生产,其内部机件允许相对较大的制造公差,具有一般技能的工人就可以胜任,而且除了需要符合轻武器制造要求的钢材,MP18不需要其他特殊的材料--这一点对于消耗各种物资的战争而言是极为有利的。MP18冲锋枪的机匣和枪管采用高强度钢管制成,其厚厚的硬木枪托也非常坚固,在野战条件下,MP18冲锋枪不仅能够忍受士兵们的粗野作风,甚至在肉搏近战时还能作为大棒使用--德国人没有给MP18冲锋枪配备刺刀,是个令人奇怪的现象。
枪机枪弹
MP18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原理,适合该闭锁系统是
鲁格手枪使用的9毫米口径派拉贝鲁姆手枪弹(9×19毫米Parabellum)。为能有效散热采用开膛待机方式,枪机通过机匣右侧的拉机柄拉到后方位置,卡在拉机柄槽尾端的卡槽内实现保险。这样的固定方式不够保险,意外受到某种震动时拉机柄会从卡槽中脱出,导致枪机向前运动击发枪弹发生走火。
MP18冲锋枪最醒目的特征是枪管上包裹套筒,套筒上布满散热孔,连续射击有利散热MP18冲锋枪只能全自动射击,预见到会有大量的弹药消耗量。德军计划的暴风突击队包括配备MP18的枪手与配备运输弹药推车的弹药手。德军突击队的官兵把MP18冲锋枪称为“Kugelspritz”可译成“子弹喷射器”(bullet squirter)。
供弹弹匣
原本MP18冲锋枪是采用横插在枪身左侧的直型弹匣供弹,不过由于德国军方枪械委员却坚持要使用容量32发蜗牛型弹鼓供弹,还要求枪身轴线和弹鼓供弹槽轴线的夹角呈55°与鲁格手枪相同的角度,原因是它最初是为
鲁格P08手枪设计的。为此MP18的冲锋枪的弹匣插槽又做了些修改。但是后来因为装上蜗牛型弹鼓后枪身质心左移,在实战使用上笨拙,填装又繁琐,制作上复杂而且也有容易卡弹等等的缺点,之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MP18冲锋枪又改回容量20发直型的弹匣供弹,枪身轴线和弹鼓供弹槽轴线的夹角呈90°垂直。
MP18冲锋枪的弹夹安装口位置上方带有较大的压花弹夹释放钮,这种设计既能让射手容易操作,又能避免意外触动而释放弹夹。
枪托瞄具
MP18冲锋枪没有采用现代冲锋枪那样的小握把,而是安装了类似德国制式步枪那样的木制枪托,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普通的步枪兵不需要接受转换训练就轻松地适应并有效使用MP18。也正是出于同一原因,MP18冲锋枪采用了当时德国颇为盛行的V形槽后照门和柱式前准星。后照门有100米和200米两种可调射程,可以通过L形翻转铰链实现转换。MP18冲锋枪的瞄准具没有风偏修正功能。扳机护圈尺寸很大,射手在冬季可以佩戴手套操作。
性能数据
衍生型号
MP28Ⅱ
虽然凡尔赛条约明令禁止,德国绕过凡尔赛和约禁令的秘密研发工作继续进行,后来胡戈·施迈瑟转至黑内尔公司,又开发出来的MP28Ⅱ冲锋枪则是MP18Ⅰ冲锋枪的改良,而MP28Ⅱ冲锋枪在发射机构中增加了快慢机,拥有MP18Ⅰ冲锋枪所没有的单发和连发的切换功能,并改进了瞄准具,加工工艺变化减少了零部件。直型弹匣容量有20发或32发两种。
为避免违反凡尔赛和约的有关禁令,MP28Ⅱ冲锋枪转到
比利时生产并开发了多种口径供外销用。MP28Ⅱ冲锋枪有适用9×19毫米、7.65×21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9×23毫米伯格曼-贝亚德手枪弹,7.63×25毫米毛瑟手枪弹等多种口径弹药的版本。
日英仿制
日本的
百式冲锋枪就是仿自MP28Ⅱ冲锋枪。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仿制MP28Ⅱ冲锋枪,命名为
兰彻斯特冲锋枪。
服役动态
中国使用
在中国MP18和
MP28冲锋枪不但从外国进口,也在国内多家
兵工厂生产,在当时
冲锋枪并不是被称之为冲锋枪而是叫做手提机枪,并且拥有一个中国式的俗称:‘手提花机关枪’,源于它可以如
机关枪那般连发射击,以及枪管外套筒上很多散热孔。
1920年代的中国,由于军阀内战而被实施军火禁运;所以伯格曼冲锋枪多从走私渠道引进。
伯格曼冲锋枪因为比同样引进
中国军队里的
汤普森冲锋枪结构简单以及制作容易,限于当时中国工业制造水平所以无论在制造和装备数量上远比汤普森冲锋枪还多。这些被仿制的伯格曼冲锋枪多为发射7.63毫米口径毛瑟手枪弹以便和同时在中国大量装备的
毛瑟C96手枪(又名驳壳枪或盒子炮)的子弹通用。
当时中国的上海、南京巩县、汉阳以及广东、山东等各地的兵工厂所仿制的伯格曼冲锋枪跟德国原厂所生产的MP18和MP28冲锋枪一样弹匣插入口都是横向插槽但是青岛铁工厂所制作的MP18和MP28冲锋枪的弹匣插入口却是枪身下部的直向插槽。各地仿制的产品规格不一质量也参差不齐。
伯格曼冲锋枪在中国并没有被大量装备在一般部队的士兵身上,而这些冲锋枪大部分都是装备在较精锐的突击队或近卫队中。
各国使用
总体评价
MP18冲锋枪被冠名“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中国军网 评)
MP18Ⅰ冲锋枪的外形尺寸较大,比较笨重,保险机构也不够可靠;但这种冲锋枪同时也具备坚固、精确、易于生产和维护等优点。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90多年的时光里,冲锋枪在发展道路上经历了诸多改进和变化,但几乎所有的后来冲锋枪都依然透射出当年雨果·希麦司智慧的光芒。(《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