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
颗粒物)。如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
空气污染越严重。PM1是指大气中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进入
肺泡血液,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
颗粒来源
PM1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
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
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1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燃煤、
挥发性有机物等)。
健康危害
PM1,进入
肺泡血液,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
细颗粒物造成的
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通常来说,粒径在7~10微米的颗粒物可以进入
鼻腔,4.7~7微米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咽喉,这一阶段还是可逆的,人体可以咳出来;但到了3.3~4.7微米时,
颗粒物就要进入
气管和支气管,在2.1~3.3微米时,颗粒物可以进入中
支气管;在1.1~2.1微米时,颗粒物进入支气管末端;在1微米以下,也就是说PM1,就要进入肺泡血液,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
监测情况
广东专家称监测数据绝无造假 最科学是监测PM1
2012年6月4日,
珠三角9市62个监测站点发布了PM2.5和臭氧在内的6项监测数据。广东省大气首席专家、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钟流举强调,与关注度很高的PM2.5相比,最科学的应该是监测PM1,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而省级监测站点中已经有10个可以监测PM1。而且监测点的数据从监测到发布,都是在半小时内完成,不存在有人去篡改数据的问题。
研究情况
著名呼吸疾病专家
钟南山称,初步结论认为
灰霾会导致
肺癌。但其中哪些物质致癌,以及通过何种机理致癌,还没有研究数据作为支撑。
2013年3月6日,广东省疾控中心直属单位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称,他们准备在2013年下半年开始相关研究工作,计划历时3年左右,也许时间会更长,对PM2.5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其中的有害物质构成,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
PM2.5更小的颗粒PM1,也纳入了研究范围。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马文军硕士带领的研究团队采集了广州某监测点2009年—2011年的PM2.5、PM10、PM1数据,分析其与居民死亡的关系。研究发现:PM10每升高10微克/立方米,广州市居民总死亡率升高1.26%,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79%,
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升高0.93%。该课题组最新的研究提示,更细微的颗粒物(如PM1)可能具有更大的危害。
相关资料
PM1:个子更小数量更多危害更大
拜全国流行的
灰霾天所赐,原本生僻的PM2.5,这两年家喻户晓。其实,在空气中还有比
PM2.5更小的微粒,比如粒径小于1微米的PM1。别看个头更小,但它比PM2.5更为可怕。因为它不仅能够通过呼吸道轻松“黑客”侵入人体,甚至能潜伏到我们的血液里不难想象对健康的危害有多大!
糟糕的是,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研究团队,从2012年夏季到2013年年初,通过大量的研究观察,发现南京地区PM2.5细颗粒物对阳光的散射和
吸收作用还在不断增加。
黑炭气溶胶“抹黑”蓝天
郑军教授介绍,根据他们在南京江北地区的调查发现,
空气污染物中,有60%左右的成分是由硫酸盐、
硝酸盐和黑炭
气溶胶组成,而
黑碳气溶胶又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一左右,它是由
工业污染、
汽车尾气以及生物质燃烧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空气中的PM1就是霾的元凶。黑炭气溶胶又是其中的一种。PM1一方面
吸收光,另一方面又能
散射光。它的大量存在,就使得天空变得灰暗,失去了原有的也是我们最想念的蓝色。连天都能“黑”?采访的记者们啧啧惊叹:真是“高级黑”。
据研究,在高空中黑炭气溶胶与它的“同伙”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碳等纠合,往往形成厚重的棕色云团,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影响。
冬季南京上空,“黑炭
气溶胶”污染严重,冬季污染大约是夏季污染的5倍至10倍。眼看就要到夏季,一旦周边地区焚烧秸秆,黑炭气溶胶更可能会在短时间之内暴增近20倍。更糟的是,就像前面说的,因为黑炭本身会因吸光而发热,造成
逆温现象,会使这个灰色的“大盖子”
云团把污染物捂在下面,造成其“久久不愿散去”。
广州拟建PM1观测站
肆虐了几日的狂风暴雨终于停息下来,2013年3月22日广州阴云少许覆盖,温度高企,但
灰霾又卷土重来,扰乱市民的心。提到灰霾,PM2.5是挥之不去的话题。昨天,在
世界气象日专题报告会上,专家称比PM2.5危害更大的是PM1。PM2.5可以进入人的肺部,而PM1甚至可以进入人的血液。为了做好
大气环境的监测预警,下一步,广州拟将建PM1观测站,对其进行监测。
22日在世界气象日专题报告会上,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研究员邓雪娇介绍说,以大气中颗粒物的直径来划分,有PM10、PM2.5和PM1;数值越小,表示颗粒物的“个头”越小。有数据表明,PM2.5占PM10的一半以上,而PM1占了PM2.5中颗粒物数量的绝大部分。大家都知道PM2.5对人体可以造成危害,而比PM2.5更严重的是PM1。
相比于PM2.5,PM1简直可以称得上“高级黑”。邓雪娇介绍说,PM1,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1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PM2.5可以进入人的肺部,而PM1甚至可以进入人的血液。
冷空气南下反而加剧污染
冬天开始,
雾霾天气非常频繁。每到雾霾憋得我们喘不上气的时候,我们都向
冷空气“求安慰”,希望冷空气一到,北风和雨水就能帮咱们解围,驱散稀释空气中的污染物。可悲的是,监测发现,有时候冷空气南下却是帮倒忙,污染反而加重了。
马嫣教授说,研究数据显示,风向对大气污染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从东部过来,会带来海上的清洁空气,大风会有效地驱散尘埃,令南京的空气质量迅速好转。可如果冷空气从南京东北部或者北部南下,这些冷气团本身就裹挟很多污染物质,而且有的冷气团还经常在原地“画圈圈”移动缓慢,几番打转之后,污染物就不断累积,会让南京的空气污染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