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病症名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起病突然,症状持续时间比较短,大部分患者症状持续10~20分钟,一般在1小时内可缓解,且无脑梗死的证据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反复发作,但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无后遗症。
分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按缺血部位可分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因缺血影响的神经部位不同,其症状及特点有所不同。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由于颈内动脉血管发生缺血引起患者出现肢体单瘫、偏瘫和面瘫,病变对侧单肢或偏身麻木等。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于后循环血管缺血引起眩晕、恶心呕吐、饮水呛咳、构音障碍、行走不稳等。
病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原因与缺血性卒中相同,只是疾病动态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血管阻塞时间很短,通常不会造成永久性损伤,这和缺血性卒中不同。大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栓子脱落,或心源性微栓子脱落,随血流进脑部后阻塞血管引起症状。当微栓子崩解或者移动后,血流恢复,症状消失,因此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如果颈部或颅内动脉狭窄,当血压波动或偏低时,狭窄部位远端的血管血流减少,这引发短暂性脑缺血症状。血压回升后,局部脑血流恢复正常,症状消失。血液成分在脑中的微血管淤积并阻塞微血管,也可导致TIA。贫血、血小板增多症、白血病、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异常蛋白血症等都可能引起TIA。其他颅内动脉炎、脑盗血综合征、脑血管痉挛或受压也可引起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卒中家族史、年龄、性别、既往病史、镰状细胞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疾病、吸烟酗酒等因素可诱发此疾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由数种影响脑血流的病理生理改变导致:
流行病学
症状
通常起病突然,症状持续时间短,多数持续10~20分钟,多在1小时内缓解。可反复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更易反复发作。
TIA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多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或高血脂等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病突然,常反复发作,局部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历时短暂,最长时间<24 h,不留后遗症状。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的TIA,因每次发作缺血部位基本相同,临床表现相似或刻板。微栓塞导致的TIA,因每次发作受累的血管和部位有所不同,临床表现多变。
不同类型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有不同的症状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是一过性黒矇(眼前突然一片漆黑)或失明、语言障碍、对侧发作性的面瘫、肢体单瘫或偏瘫。
最常见的是脑干和小脑缺血,症状多为眩晕、复视、吞咽困难、构音障碍、面部麻木等。可有眼球震颤(不自主、有节律的眼球运动)、眼肌麻痹、交叉性瘫痪(病变同侧的周围性面瘫、对侧的肢体瘫)、共济失调(表现为步态不稳等)及平衡障碍、同向视野缺损等临床体征。还可表现为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遗忘、双眼视力障碍。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很少出现孤立的眩晕、耳鸣、恶心、晕厥头痛、尿便失禁、嗜睡或癫痫等症状,往往合并有其他脑干或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缺血的症状和/或体征。
就医
出现面部、手臂或下肢,尤其是身体的一侧突发麻木、无力、视力下降、言语障碍,或行走不稳、跌倒发作,建议迅速于就诊急诊科或神经内科。
就诊科室
诊断流程/诊断依据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主要是依靠详细病史,即突发性、反复性、短暂性和刻板性特点,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诊断,必须排除其他脑血管病后才能诊断。
相关检查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需要与脑梗死一样,进行充分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方面的评估,确定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糖、电解质、肝功能和肾功能、凝血功能、血脂、心肌酶谱、同型半胱氨酸等常规检查,可用以判断是否存在血液学异常,可用于查找可能导致TIA症状的病因。
鉴别诊断
癫痫发作
部分性癫痫发作可表现为局部肢体抽动,多起自一侧口角,然后扩展到面部或一侧肢体,或者表现为肢体麻木感和针刺感等,一般持续时间更短,脑电图可有异常。部分性癫痫大多由脑部局灶性病变引起,头部CT和MRI可能发现病灶,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般头部CT和MRI检查正常。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位置性眩晕,与头位变换有关,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暂,多数小于1分钟,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20分钟,多在1~2小时内恢复,由此可进行鉴别。
治疗
病因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要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可能存在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疾病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治疗。同时应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运动、避免酗酒、适度降低体重等。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多次发生TIA的患者,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颈动脉狭窄程度超过70%,或斑块呈溃疡性的,可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血管内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二级预防
主要是针对血压、血糖、血脂等相关危险因素的管理,服用抗栓药物治疗是首选,对于有明确心源性栓子来源的TIA患者,应先选择抗凝治疗。TIA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关系密切,明确这些疾病并进行治疗,非常有必要。须控制血压达标,同时使血压稳定,避免血压过低或不稳定;TIA患者如果脂代谢异常,推荐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来减少发生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TIA患者发病后均应接受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监测,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急性期后应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筛查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如果明确有糖尿病应尽早积极治疗,控制血糖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对TIA患者进行呼吸睡眠监测,如果有睡眠呼吸暂停,则使用持续正压通气可以改善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TIA患者的预后;对近期发生TIA且血同型半胱氨酸轻度到中度增高的患者,补充叶酸、维生素B6以及维生素B12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预后
预防及日常护理
日常生活
按时服药
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或波立维等)或口服抗凝药,但要注意有无出血倾向。长期服用他汀类降脂抗动脉硬化药,每1~3个月复查肝功、血糖、血脂,注意有无肌肉疼痛。
监测血糖、血压
定期监测血糖、血压,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不要担心服药出现不良反应而擅自停服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等药物,不要用保健品代替药物治疗。
心理疏导
TIA患者容易忧郁、焦虑,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或向家人、朋友倾诉内心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
发展史
研究进展
王拥军等研究表明:在TIA或小卒中后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在降低卒中复发风险方面优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且不增加严重出血风险。依据这一试验结果,最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建议:具有高卒中复发风险(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根据24h时间定义)急性期患者(起病24h内),应尽早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1d(氯吡格雷首日负荷量300mg),随后氯吡格雷单药治疗(75mg/d),总疗程为90d。此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均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
参考来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3 17:01
目录
概述
分型
病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