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nder反应
化学反应
Trinder反应,又称“偶联终点比色法”,其原理为被测物质通过酶作用产生的过氧化氢(H2O2)在4—氨基安替比林(4-AAP)、过氧化物酶(POD)的存在下,可生成红色醌亚胺化合物。
简介
此反应首先由Trinder于1969年提出,故名Trinder反应。最初使用苯酚作生色剂,后来有许多作者提出十余种化合物替代苯酚(如2.4—二氯酚等),使反应的灵敏度得以显著提高。Trinder反应构成了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脂尿酸酶法测定的基础,有较为重要的使用价值。但是由于催化Trind er反应的过氧化物酶(POD)对底物专一性差,维生素C、尿酸、谷胱甘肽胆红素还原性物质也与色原性物质竞争H2O2,从而使氧化过程中产生的H2O2被消耗,导致色素形成减少,测定结果偏低。此外,工具酶中如夹杂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也能消耗氧化产物H2O2,使被测物的测定值偏低。
应用
临床生化许多检测项目都应用了Trinder反应,如葡萄糖(GLU)、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CHO/CHOL)、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HDL/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LDL-C)。
以科研为目的,目前存在大量商品化试剂盒应用Trinder反应,如普利莱甘油三酯、胆固醇检测试剂盒。
反应过程受到数十种药物和胆红素等物质干扰。其中影响最大的药物为抗坏血酸(维生素C),它能还原反应过程中所产生H2O2。使其生成的红色醌亚胺化合物减少,结果呈负干扰。应用抗坏血酸氧化酶使样本中的Vc干扰得以完全排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3 21:37
目录
概述
简介
应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