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SU-57-2式自行高射炮
苏联1947年研制的武器装备
ZSU-57-2式自行高射炮是苏联1947年研制的武器装备。
背景介绍
二战时期苏联红军虽然拥有庞大的坦克部队,但其合成化却很不完整,譬如很少装备装甲车,伴随坦克的步兵的典型标志是一群人肉坐在 T-34 坦克上面。自行高炮就更加罕见,仅在战时利用 T-34 坦克车体设计过几种简单的 37 毫米自行高炮,以及利用老式坦克装甲车改装的双联 14.5 毫米自行高射机枪,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装备部队。一般而言,自行高炮在苏联卫国战争的军事装备历史上是个空白。
按照苏联武装力量的统计,二战期间,大约有 68% 的敌机是被 25 至 37 毫米小口径高炮所击落的,因而,苏军据此提出要搞一种 37 毫米的自行高炮。1945 年,以苏-76M 自行火炮车体为基础研制出 ZSU-37 式 37 毫米自行高炮,仅仅是简单的将 L/63 M1939 式 37 毫米高炮安装在装甲战车上,到 1948 年仅装备了 75 辆。相对于拥有几万辆坦克的钢铁怪兽一样的苏联红军,ZSU-37 式 37 毫米自行高炮无论是装备数量还是战斗性能,都不能令人满意。该炮使用两台嘎斯 202 汽油发动机,最高时速只有 30 公里/小时,最大行程很可怜,只有 260 公里。该炮配备了带有体视测距功能的一体化光学瞄准镜,能够自动测距并实现半自动装表。理论射速 120~130 发/分钟,实际战斗射速只有 50~60 发/分钟,有效斜距 2,500 米,最大射高 6,500 米。上述性能对二战时期的低速螺旋桨飞机或许是有效地,但在高速喷气式战斗机已经开始大规模服役的 40 年代末,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1946 年,坦克工业人民委员会提出一项以 T-34 车体为基础的 37 毫米和 57 毫米两种师团自行高炮的工程设想,但其老旧的底盘,依然敞开式的低防护炮塔,以及原始的光学瞄准设备,并不能引起苏联陆军的兴趣,该方案随即被否决。苏军声称其装甲部队只接受以 T-54 坦克或最新型主战坦克为底盘的 57 毫米以上口径的自行高炮。
1947 年春天,苏联部长会议国防委员会下达文件,命令苏联中央炮兵设计局开始研制一种高性能 57 毫米自行高炮。苏联火箭炮兵总局同时正式下达了战术技术任务,确定该系统代号为 ZSU-57-2(ЗСУ-57-2),其工厂研制代号为“500 号工程”。该炮是一种以 T-54 主战坦克为底盘的自行高炮,配备以 S-60 高炮为技术基础的全新研制的高性能双联 57 毫米高炮自动机,S-60 式牵引高炮是中央炮兵设计局(ЦАКБ)在 В.Г.戈拉宾(В.Г.Грабин)的领导下于 1944 年开始研制全新的单管 57 毫米牵引式高炮武器系统,该炮于 1950 年 1 月正式定型并投入大规模生产,武器系统由全新的 57 毫米自动炮、松-9 雷达、PUAZ0-6 光学测距机、E-18 型自动向量瞄准具,射击指挥仪系统和传动系统组成,火炮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有自动、半自动、手摇对针、手动四种瞄准方式。该炮自动化水平高、弹道性能好,很快被苏军确定为未来主力野战高炮。但缺点也明显,安装在四轮炮车上的高炮及雷达、光学指挥系统庞大而行动不便,不能跟得上苏军坦克装甲部队的高速突击,只能用于固定阵地的防空。
中央火炮设计局很有执行力,至 1947 年年底,车体部分的先期研制已经一切就绪,但整个工程却不得不停了下来,原因很可笑,苏联尚无任务书里规划的高性能双联 57 毫米高炮,炮兵设计局正在研制的这种高炮自动机需要到 1949 年才能拿出样品。无奈,大家只好干等了一年。
时间过得很快,1949 年 5 月,鄂木斯克 174 机械厂试制出两门 ZSU-57-2,1950 年,牵引式 S-60 和自行式 S-68 的两种 57 毫米高炮被同时投入国家靶场测试,至 1952 年,共有 6 辆 57 毫米自行高炮投入鉴定试验,国家防空武器委员会的结论是:该武器系统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打击范围广阔,斜距能够覆盖敌攻击机从进入到投弹射击再到拉起退出的全部空域,可以在行进间有效保护装甲和机械化部队。据库宾卡国家坦克博物馆介绍,ZSU-57-2 于 1955 年 2 月 14 日定型,随后投入大规模生产,1957 年正式装备,1957 年 11 月 7 日的红场胜利日大阅兵首次公开亮相。
性能数据
ZSU-57-2 自行高炮以 T-54 主战坦克为底盘,安装敞开式薄装甲旋转炮塔,车体由装甲底盘、炮塔、双联火炮、发动机动力总成、瞄准系统、通讯和消防设备组成。整车被划分为三个部分:驾驶舱、战斗舱和动力舱。驾驶舱位于车体首部,驾驶员座椅安置于车体首部左侧,这是该驱动程序;战斗舱位于驾驶舱和动力舱之间,整车由装甲钢板焊接而成,装甲厚度根据部位 8-13 毫米不等。
炮塔顶部是开放式的,前部有两个并列的炮管开口。炮塔后部还有一个小开口,用于实弹射击时收集空药筒和空弹夹,其后部有大网袋,由专门传送带送出。苏联冬季的恶劣严寒,令敞开式炮塔的装甲车辆乘员在冬季行军作战时无法忍受,所以该车特别设计了一个折叠式帆布防风罩,罩体由厚帆布制作,轻钢骨架可以折叠,上面安装有 13 块有机玻璃观察窗,用于行军。该防雨罩安装很方便,用皮带搭扣固定在炮塔上,平时可以折叠,安放于炮塔后部的网状储物舱上方。
ZSU-57-2 自行高炮乘员 6 人,除驾驶员在车体前部,其余 5 位乘员的座位均位于炮塔内,前部左右对称安置装填手坐席,诸元装订手席位于炮塔后部中间,负责录入目标斜距、速度和航向;他的左侧是炮长兼高低操纵手,负责击发和高低瞄准;而车长兼任方向操纵手座椅位于炮塔后部右侧,负责指挥全车战斗和方向瞄准。
双联 S-68 高炮由两管 S-60 高炮自动机组成,全炮总重量 4.5 吨,火炮起落部分重 765 公斤。为了实现炮塔两侧供弹,两个自动机设计成左右互为镜像的机构。炮身由炮管、复进机和炮口制退器组成,炮管比较长,为单肉身管结构,24 条右旋等齐膛线,采用纵动螺式旋转闭锁式炮闩、液压节制杆式制退机、弹簧式复进机、筒形多孔式炮口制退器,配用两个平衡机,复进机为弹簧式,制退机为液压式。该炮为炮管短后坐自动原理,火炮开闩、抽筒、压弹、关闩等动作均利用炮身后坐能量自动完成。
该炮备有曳光榴弹和曳光被帽穿甲弹,弹药基数 300 发,采用 4 发弹夹供弹,炮弹可借助弹夹从侧面连续不断地压到输弹线上。压弹机上有自动停射器。当压弹机内仅剩1 发弹时,火炮自动停止射击,装上后续弹夹后则可自动恢复射击。大部分弹药安放在炮塔内部周围(176 发)和车体前部(72 发),可由装填手随手装填(共 248 发),其余弹药安置在车体下部(52 发),需要其他乘员递送。为了增加携弹量,炮塔和车体的空余空间都被设计成弹药架,虽然炮塔宽敞庞大,但车体和炮塔内的活动空间仍狭小不堪。
1、炮口制退器(左,右) 2、炮管(左,右) 3、左右摇架 4、左右输弹盘手柄 5、右侧输弹盘 6、右侧输弹槽 7、右侧拨弹杆 8、右侧装填手座椅 9、齿轮减速机 10、方向机 11、方向机驱动机构 12、右准直仪 13、瞄准镜 14、车长兼任方向操纵手座椅 15瞄准镜检查口 16、距离装订手轮 17、手轮驱动装置 18、排弹机减速器传动装置 19、诸元装订手座椅 20、目标航路指示器 21、表尺装订台 22、炮长兼方向操纵手座椅 23、左准直仪 24、电击发按钮 25、齿轮减速机驱动电机 26、高低机驱动电机 27、高低机 28、高低机左踏板 29、高低机右踏板 30、左侧装填手座椅 31、左侧拨弹杆
ZSU-57-2 自行高炮采用 T-54 主战坦克底盘,由于炮塔较轻,负重轮改为 4 个,使用 B-54 式 12 缸 V 形四速液冷柴油机作为动力,在 2,000 转每分钟时可发出 520 马力(388 千瓦)的动力,发动机排量 38.88 升,重量 895 公斤。备有三个总容量 640 升的车内油箱和四个各 95 升的外置油箱,公路最大行程 420 公里, 越野最大行程 320 公里,最大公路速度 50 公里/小时。
主要性能诸元:
全 重 28.1 吨
全 长 8.46 米
全 宽 3.27 米
高 度 2.75 米(安装帆布防风罩)
炮身长 4,368 毫米
身管长 4,110 毫米
后坐长 315-370 毫米
初 速 1,000 米/秒
最大弹道射程 12 公里
有效斜距 6,500~7,000 米
最大射高 8,800 米
有效射高 4,000~5,000 米
理论射速 105~120 发/分钟
战斗射速 70 发/分钟(由于 57 高炮需要手动装填弹夹,所以实际射速很低)
高低射界 -5°至+85°
方向射界 360°
炮控系统采用带液压调速器的半自动操作系统。瞄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半自动瞄准,即借助液压半自动操作系统根据光学机械式对空向量瞄准具提供的诸元进行瞄准;另一种是手动瞄准,即利用高低机和方向机按对空向量反射瞄准具提供的诸元进行瞄准。
高低瞄准速度(电动) 18°/秒
方向瞄准速度(电动) 30°/秒
弹药 该炮配备 BR281 曳光穿甲弹和 OR281 曳光榴弹两种弹药,各弹种的初速相同,均装有黑索今/铝粉混合炸药。
全弹长 536 毫米 药筒长 348 毫米
全弹重 6.6 公斤 发射药装药 1.2 公斤
弹丸重 2.82 公斤 榴弹装装药量 169 克
引信 配用 MD10 或 MG57 穿甲弹装药量 13 克
曳光榴弹自毁响应时间 12~16 秒【注1】
【注1】中口径以上的高炮在作战的时候,对空射击时未命中的炮弹不可能在天上一直飞,一定要落下来,如果引信上没有安装自毁装置,那么未爆炸落弹对友邻部队和平民的杀伤是十分严重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通常在引信上设计一个自毁装置,在炮弹飞行若干秒未命中目标以后,自动在空中爆炸。
服役
该炮主要装备苏联陆军坦克师/摩步师属高炮团,以及国土防空军的“萨姆-2”地空导弹团。它的作战任务是为坦克师/摩步师提供机动防空掩护,以及为“萨姆-2”地空导弹团提供阵地掩护。
该炮的生产厂为鄂木斯克第 174 机械制造厂(十月革命工厂),没有查到 ZSU-57-2 的准确生产数量,只在库宾卡博物馆介绍中得知该厂在 1957 年生产了 249 辆自行高炮(该炮生产期为 1955 年至 1960 年),据库宾卡博物馆馆藏的那辆 ZSU-57-2 自行高炮的车体生产编号 946 号,这说明前苏联至少生产了一千辆以上的 57 毫米自行高炮,大约可以组成 300 多个 4 门制高炮连,装备三十几个坦克师/摩步师的高炮团。
相对于苏军庞大的坦克部队,ZSU-57-2 的产量比较小,以至于 50 年代末以前苏军不得不在坦克团使用安装在 БТР-40 和 БТР-152 轮式装甲车上的双联 ЗТПУ-2 式 14.5 高射机枪来进行补充防空。
随着更加现代化的 ZSU-23-4“石勒河”自行高炮在 1960 年代初诞生,ZSU-57-2 高炮迅速进入退役状态,苏联也开始对外出口 ZSU-57-2 自行高炮,先后出口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东德等 5 个华沙条约国家,捷克斯洛伐克曾进口过小批 ZSU-57-2 作为测试,但因为性能低下,并未正式装备。该炮也被卖到了苏联的一些友好国家,如古巴、埃及、伊朗、伊拉克、北朝鲜和叙利亚。
越南战争时期,该炮曾作为军援装备输出北越,并多次参加战斗,如 1972 年的“复活节攻势”和 1975 年“胡志明战役”中,该炮均有上佳表现。该炮的最后一次作战是 1999 年南斯拉夫抗击北约轰炸的战争中,战果不详,笔者估计战果接近于零,不然南联盟早就大吹大擂了。
中国没有从苏联进口过该武器系统,但在 80 年代伊拉克获得过少量样品,并在 69II 型主战坦克底盘上仿制了该炮,这就是 80 式/W88 式 57 毫米自行高炮,性能与原装的 ZSU-57-2 大同小异。由于不符合中国军队要求,该炮并未在我军装备,只用于出口。
ZSU-57-2 自行高炮的 S-68 自动炮是以 57 毫米反坦克炮为基础研制的,火炮结构设计合理,采用了 72 倍口径长炮管,增大了药室装药量,初速大,弹道性能异常优秀,具有较好的射击精度,至今仍属于单项性能比较优秀的高炮,这也是我军至今在野战部队保留 57 高炮的主要原因。
总结
作为前苏联首门被批量生产的自行高炮,ZSU-57-2 自行高炮的缺点是明显的。
一是系统综合度低,ZSU-57-2 的炮车仅配备光学向量瞄准具,无法在机动中应用雷达自动化指挥系统进行整体防空作战,仅能在良好天气下作战,无全天候战斗能力,在固定阵地作战能力上甚至不还如 C-60 牵引式 57 毫米高炮,因为后者拥有完善雷达目指和瞄准系统,拥有先进的指挥仪,可以进行连齐射。
二是其方向瞄准速度只有 30°/秒,目标跟踪能力差,不足以应付高速喷气式战机的低空掠袭,1967 年埃及军队在西奈半岛的战斗结果表明,该炮的角速度跟踪能力极差,面对法制幻影ⅢC 战斗轰炸机低空侵袭时,火炮反应严重滞后,埃及军队提出只有方向瞄准速度达到 50~100°/秒,配备自动化雷达火控设备的高炮才可能有效应对这种喷气式攻击机的威胁;
三是火力密度低下,该炮射速极低,双管战斗射速只有 70 发/分钟,二战以后喷气式攻击机时代的飞行速度越来越高,各国都在想方设法增加高射炮的射速,力图在单位时间内喷射出更多的弹丸以增加命中率。
而苏联在在二战后却选择了一款低射速的中口径高炮作为坦克/装甲部队的标准野战自行高炮,笔者认为这是个错误的选择,这个错误直到 ZSU-23-4 时代才被纠正过来,但苏联这种纠正却又矫枉过正,虽然射速上去了,口径却大幅下降,导致弹丸威力低下。
总之,由于电子技术和精密机械制造水平的限制,苏联在野战自行高炮的选择上,始终没能得到一款像德国“猎豹”自行高炮那样的系统先进、弹道性能好、命中率高的理想高炮。事实上,由于银钱和技术的限制,中国军队野战自行高炮也一样走着苏联的老路,虽然新式的双 35 自行高炮、730 末端防御系统的相继研制和装备,但高昂的造价导致装备数量不足,中国陆军装甲部队依靠牵引式高炮防空的尴尬现状依然没有改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7 00:19
目录
概述
背景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