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玻色子
负责传递弱核力的基本粒子
Z玻色子是负责传递弱核力基本粒子。它们于 1983年在欧洲原子能研究中心(CERN)被发现的。此次发现被认为是粒子物理中的标准模型的一大胜利。
概念
在物理学中,W 及 Z 玻色子是负责传递弱核力的基本粒子。它们于 1983年在欧洲原子能研究中心(CERN)被发现的。此次发现被认为是粒子物理中的标准模型的一大胜利。
产品介绍
W 玻色子是因弱核力的“弱”(Weak)字而命名的。而 Z 玻色子则半幽默地因是“最后一个要发现的粒子”而名。另一个说法是因 Z 玻色子有零(Zero)电荷而得名。
W 玻色子有两种,分别有 +1(W+)和 −1(W−)单位电荷。W+ 是 W− 的反粒子。而 Z 玻色子(Z0)则为电中性的,且为自身的反粒子。这三种粒子皆十分短命,其半衰期约为 3×10-25秒。
这些玻色子在各种基本粒子之中属重型的一类。W 的质量为 80.4 GeV,而 Z 则为 91.2 GeV。它们差不多是质子质量的一百倍 —— 比铁原子还要重。玻色子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因其限制了弱核力的相用范围。相对地,电磁力的相用范围无限远因为光子无质量。
更多内容见:W及Z玻色子
科学研究
2023年5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超环面仪器实验(ATLAS)和紧凑缪子线圈实验(CMS)实验团队携手发布报告称,他们找到了希格斯玻色子衰变为Z玻色子和光子的首个证据,这种衰变有望提供间接证据,证明存在超出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测的新粒子。
2023年7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ATLAS合作组使用弱力的电中性载体——Z玻色子,以创纪录的精度(不确定度低于1%)确定了强力的强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9 14:57
目录
概述
概念
产品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