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格齐乐队成立于1987年,成员有:鼓手布莱登·坎迪(Brendan Canty)、
贝司手乔·莱利(Joe Lally)、吉他手兼主唱伊恩·麦克凯耶(
Ian MacKaye)、盖伊·庇西奥托(Guy Picciotto)。其实早在组建之前,乐队成员在华盛顿崩克
音乐圈里已经享有了很高的声望。麦克凯耶当时是Dischord唱片公司的一哥,刚刚离开作为“
情绪核”(Emocore)音乐创始人的“拥抱(Embrace)”乐队。
1988年,乐队的第一张EP面世,主打歌曲《Suggestion》,这首歌手后来成了该乐队的最经典曲目之一。在摇滚发展史上,摇滚几乎总是一群愤怒的男子弹着嘈杂的音乐,在曲调中发泄着不满和怨恨。不过《Suggestion》是个例外。麦克凯耶从女性的角度出发,表达了女性对于性爱的不满和困惑。1989年,第二张EP《Margin Walker》发行。1990年乐队的首张专辑《Repeater》面世。虽然该专辑歌词方面有不少缺陷(麦克凯耶和庇西奥托把歌词搞得过于哗众取宠了),这张专辑仍被
乐评人普遍认为是一张
经典之作,曲调中充满了乐队标志性的密集
鼓点节奏。不过,也有不少乐评家质疑,乐队的
表现力是否过于单一?一年之后,这种看法被证明是错误的,乐队专辑《Steady Diet of Nothing》面世,里面的
音乐元素即使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也非常前卫。这张专辑歌词关注的领域大大扩大,尽力减少了可能受到指摘的敏感地方,采用了更多充满想象力的音乐手法,同时减少了感性元素。1993年,乐队的专辑《In on the Killtaker》发行,包含了乐队最有棱角、最富攻击性的部分歌曲。
经由口口相传和乐队的巡回演出,乐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歌迷。借助爆发性的表演和庇西奥托不羁的舞台风格,乐队的演出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传奇,但他们也越来越无法控制自己疯狂的歌迷。往往麦克凯耶不得不停下乐队的演出,请求台下
裸胸狂叫甚至挥刃自残的年轻观众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不得不把部分肇事者的门票钱还给他们,令他们速速离开演出现场。
乐队从不接受
主流媒体的采访,部分媒体只好借助道听途说或是发挥想象来编造故事。如果听信了那些离奇的宣传,歌迷们就会对乐队乘卡车而不是坐着驼队到达演出现场而大失所望,或者非常吃惊乐队居然也和普通人一样住在他们购下的公寓而不是
修道院里。
1995年,乐队的专辑《Red Medicine》发行。在这张专辑里,乐队尝试了一些和以往不太一样的音乐。1998年,专辑《End Hits》面世。1999年,《Instrument》录影带和
原声大碟出版。2001年,乐队第六张LP《The Argument》面世。
回顾弗格齐乐队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弗格齐乐队在音乐上的成就和对
社会责任做出的努力很大程度上被一些光怪陆离的宣传故事遮去了光芒。他们对待自己的音乐标准非常高,精益求精;对社区也怀有很高的责任感,经常举办义演,观众只需花五美元就可入内观看,还发行了不少十美元一张的低价CD。然而,人们更乐于相信或是津津乐道的,却是一些小报报道的他们的离奇生活方式。这支四人乐队创作的歌曲中,有一些是天才之作,充满想象和激情,是最棒的“
后硬核(post-hardcore)”
摇滚乐。他们恪守
地下音乐的本分——实际、低调——从而在全球吸引了大量的忠实歌迷和追随者。对于很多那一代的年轻人,弗格齐对他们的意义,宛如
鲍勃·迪伦(Bob Dylan)对于他们的父辈,也许更加入目,肯定更加容易有共鸣,而且同样能牢牢吸引注意,激发心底的狂热激情。最重要的是,弗格齐的音乐生涯证明:有时艺术可以打败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