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血
ABO血型系统的一种
O型血,也称为“万能输血者”,在ABO血型系统中,其红细胞缺乏A和B抗原。
简介
O型血是指人红细胞表面A或B型抗原都没有。他们的血清对两种抗原都会产生抗体。因此,若在受血前有将送血者血液中的抗体分离的话,O型血的人是“全适捐血者”。然而,他们只可接受来自同样血型的血,O型的人只能接受O型的血。基本上,O型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血型。
发现历史
人类最早认识的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病理研究所的卡尔·兰德施泰纳发现,健康人的血清对不同人类个体的红细胞凝聚作用。如果把取自不同人的血清和红细胞成对混合,可以分为A、B、C(后改称O)三个组。后来,他的学生Decastello和Sturli又发现了第四组,即AB组。
数年后,兰德施泰纳等人又发现了其他独立的血型系统,如MNS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等。1930年,兰德施泰纳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几十年来,新的血型系统不断被报道,由1935年成立的国际输血协会专门负责认定与命名工作。得到承认的30种人类血型系统包括超过600种抗原,但其中大部分都非常罕见。
血型的发现开创了免疫血液学、免疫遗传学新兴学科,对临床输血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血型系统也曾广泛应用于法医学以及亲子鉴定中,但目前已经逐渐被更为精确的基因学方法所取代。
血型遗传
血型的遗传一般遵守孟德尔定律
一般来说ABO血型系统的遗传是单基因决定的。ABO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的长臂上(9q34),有三个主要的等位基因I(A)、I(B)和i(O)。I(A)和I(B)的产物是具有活性的(酵素),分别催化A抗原和B抗原的合成,而等位基因i的产物不具有酶活性,无法催化A、B抗原合成。由于人类染色体是双倍体,一个人通常只能拥有三个等位基因中的两个,分别来自父母双方。这两个等位基因的类型,即血型的基因型(genotype),决定了人类血型的表型(phenotype)。
I(A)和I(B)对i(O)均为显性,故而只有基因型是ii的人才有O型血,基因型是I(A)I(A)或I(A)i(O)的人是A血型,基因型是I(B)I(B)或I(B)i(O)的人是B血型。而I(A)和I(B)是共显性,因此基因型是I(A)I(B)的人具有A、B两种抗原,即AB血型
在少数情况,I基因有时会因上游基因的抑制而不表现,成为O型。
一般情况下,如果父母双方均为O型血,子女必然是O型;如果父母有一方是AB型血,子女不可能是O型;A型和O型血的父母不可能生育B型或AB型血的子女,B型和O型血的父母不可能生育A型或AB型血的子女;如果父母有一方是O型,子女不可能是AB型。
德国哥根大学数理统计学著名的血型研究者F.贝尔斯泰教授说:“原始时期的类人猿都是O型血,后来突然相继变异为A和B两种,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仅有的O型血分裂出A型和B型”。A型和B型的结合产生出新的O型、A型、B型和AB型。
相容血型
一般来说,O型是全适型捐血者,他们的血可捐给任何人(临床实际仅在特殊紧急情况下会少量输入异型血用于急救,度过危险期后仍然会坚持使用同型血,因为异种血型输入可能会造成严重溶血反应)。所以血库及医院对O型血要求最多。
分布
O血型则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约占63%的人口,他们主要集中在中南美洲,那里接近100%的人是O血型,其次是澳洲原住民西欧地区(尤其是凯尔特人),东欧亚洲中部则较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22:48
目录
概述
简介
发现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