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K321是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与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通过转基因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育成的国际首例转BT+CpTI双价基因抗虫棉品种。
SGK321利用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人工合成的Bt基因和胰蛋白抑制剂基因(CPTI)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育成的具有高产、稳产、早熟、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优点的棉花品种
石远321为材料,由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花粉管通道法”转育,然后将抗虫基因得到表达的材料交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进一步鉴定筛选。
1997年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对双价抗虫材料进行南繁,经抗虫性及丰产性的进一步鉴定,中选单株214份。1998年将南繁的214份材料在石家庄市农科院进行稀繁,室内进行叶片接幼虫法,结合大田观察调查进行抗虫性鉴定,最后鉴定出98036、98011、98260、98267、98438、98450、98452、98459等株系抗虫性基本稳定,并达到抗虫级的标准。同时,基本上保持了石远321品种的特征特性,丰产性、早熟性等综合性状较好,1998年冬天进行大面积海南繁殖,最后定系SGK321。1999年该品系通过了农业部生物基因工程安全性评价,并准许在河北、山东、山西,安徽4省进行商品化生产。2001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棉2001001号;200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棉麻2002002。
1998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平均每公顷产皮棉2245.5千克,比对照新棉33B增产41.6%;1998—1999年在海南计产鉴定,平均每公顷产皮棉2173.5千克,比对照增产40.5%;1999年参加河北省抗虫棉品种区试,平均霜前皮棉1273.5千克,比对照新棉33B增产1.9%,其中增产点5个,减产点2个,增减产幅度为-14.6%—51.1%。
2000—2001年参加黄河流域抗虫棉品种区试,2000年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199.0千克、78.2千克、66.7千克,分别比对照品种
中棉所29减产5.6%、6.9%和6.2%,2001年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18.0千克、87.7千克、84.0千克,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38减产12.9%、8.8%和7.0%;2001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16.4千克、87.3千克、83.2千克,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38减产11.9%、7.0%和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