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的处置指挥部
广西梧州举办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
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2022年3月22日21时,“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在梧州市举行新闻发布会。
会议内容
会上,中国民航局航空安全监察专员、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介绍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东航MU5735航班于3月21日13时16分从昆明起飞,14时17分保持巡航高度8900米进入广州管制区。14时20分,管制员发现飞机高度急剧下降,随即多次呼叫机组,但未收到任何回复,14时23分飞机雷达信号消失。后经核实,飞机在梧州市藤县境内坠毁。截至22日晚,搜救工作尚未发现幸存人员,公安部门已对现场进行了封锁管控。机上共有旅客123名(无外籍旅客),机组人员9名(飞行员3名,乘务员5名,安全员1名)。事发飞机为2015年6月22日引进,截至事故发生时共飞行8986架次,总计18239小时。
第二场新闻发布会
2022年3月23日下午,“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在广西梧州举行第二场新闻发布会。
会议内容
2022年3月22日,广西消防救援总队组织了200名消防救援人员,分成5个小组,携带了安全绳索、金属探测仪等装备,重点对事故核心区山体的西南侧坡面采取逐层环绕,梯次向上的方式,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不放过任何一个草丛和角落,完成指定区域的搜索任务,搜索面积累计45200平方米。
第三场新闻发布会
2022年3月23日晚上,“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在广西梧州举行第三场新闻发布会。
会议内容
2022年3月23日下午在经过公安部刑侦专家统一培训以后,我们有330名消防救援人员,主要对事故区域东面林区开展了搜寻,该区域杂草丛生,地势陡峭,加上雨势时大时小,泥泞难走,搜寻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在外围,我们发动涉及飞机航线范围内的4个乡镇消防专职队员,17个乡镇的266名网格员和速报员参与了搜寻工作。截至3月23日晚上19时,消防救援人员共搜寻区域面积4.6万平方米,发现部分飞机残骸和人体组织碎片,已移交调查工作组。
受22日晚上开始的强降雨影响,事故核心区域形成了部分积水深坑,对事故调查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调集了两台消防泵,14名消防救援人员进入核心区坠机点西边两米处的积水点,展开排水作业,抽排积水约80立方米,为事故原因的调查清除了障碍。通报完毕。
下午16:30左右,在事故现场主要撞击点,东南方向约20米处,表层泥土中发现两部飞行记录器中的一部。在现场调查人员对记录器进行了初步检查,记录器外观破损严重,存储单元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坏,但相对比较完整,初步判定为驾驶舱语音记录器,也就是CVR。已将其连夜送往北京的专业机构进行译码。
第四场新闻发布会
2022年3月24日下午,“3·21”东航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在广西梧州举行第四场新闻发布会。
会议内容
会上通报,已经基本确定了事故的主要撞击点,飞机大部分残骸集中在主要撞击点周围半径30米左右的核心区域内,深度从地表向下延伸大约至20米左右。已经找到的主要残骸包括:发动机部叶片及涡轮残件、发动机吊架残件、左右侧水平尾翼残件、副翼自动驾驶作动器以及带有部分翼梢小翼的机翼残件,还发现了驾驶舱内的机组逃生绳和机组手册残片以及部分机组证件。
第五场新闻发布会
3月25日下午,“3·21”东航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在广西梧州举行第五场新闻发布会。
会议内容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劳高进通报称,公安部、自治区、市、县四级公安机关共236名专家和刑事技术人员组成34个工作组,全面开展生物特征、痕迹物证勘察勘验,遇难者身份鉴定和DNA检测比对工作。经过对中心现场的勘查,以及三轮面上搜寻,截至3月26日下午15时,发现部分遗体残骸,发现、提取现场指纹检材18份、遗物101件。
第六场新闻发布会
2022年3月26日下午5时,“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举行第六场新闻发布会,对搜寻救援最新情况进行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郑西通报,连日来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出动220人组成29个勘查组,开展现场勘查、搜救和检验工作,共确认120人身份,其中乘客114名、机组人员6人,相关工作还在继续进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郑西在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治区民政厅殡葬服务人员已到场协助开展工作,民政部门对接收的遇难者遗骸、物品均已妥善保管。
第八场新闻发布会
3月27日17时,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召开了“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东航事故客机第二个黑匣子发现细节。据介绍,第二部黑匣子数据存储单元外观较为完好,其他部分损毁严重。
发布会介绍,事故核心区是山区,由于飞机的撞击,连续的降雨加上大型机械的挖掘作业,对现场的地质状态有一定的影响。为此,现场指挥部组织了专家,进行了勘察、研判,认为事故现场周边的山体存在小范围滑坡的风险。
  为防止山体滑坡带来的次生灾害,保障事故现场人员安全,指挥部调集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和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勘测队,国家隧道救援中国交建重庆队、中铁二局昆明队,三支国家专业力量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在事故现场周边布置了三个边坡雷达监测点,对周围的山体进行监测。其中,两个监测点监测核心区两侧的边坡体,主要用于保护核心区作业人员的安全,另外一个监测点监测记录核心区的主要通道所在的边坡,用于保障进出核心区人员及现场执勤,维勤(音)人员安全。
三个监测点由现场指挥部实时调度,联合监测,数据共享。边坡雷达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原理,通过微波遥感干涉技术可以高精度测量边坡表面的变形,设备可以每十分钟采集一组边坡表面的变形数据,监测精度可以达到0.1毫米。当发现较大面积,较批速度变形的时候,可以发出预警,提早警示人员撤离。
第九场新闻发布会
3月28日17时,“3·21”东航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举行第九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披露,3月27日第二个黑匣子的发现是搜寻工作的重大突破。
桂林理工大学教授吕玉增在第九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技术人员对事故发生地的自然地理、地形地貌、地质和水文条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重点分析了飞机撞击对地表和岩土层的结构破坏、掩埋的飞机残骸探测等问题,使用探地雷达等测定飞机撞击对浅部岩土层破坏,以及飞机残骸的分布情况,于24日完成数据处理、解译,基本掌握了飞机残骸在地下的大致分布和深度,为研究制定核心区域开挖方案,开展搜寻工作提供支持。
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介绍,截至28日12时,搜寻人员累计出动15640人次,对核心区和周边重点区域进行反复搜索,找到飞机残骸和碎片36001件。在核心区外围区域救援除部署拉网式人工搜索外,还组织了5个无人机航拍搜索组,累计搜索面积约954.6万平方米。
第十场新闻发布会
3月31日上午10点,“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举行第十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指挥部下一步工作重点。
据发布会通报,目前,指挥部的主要搜寻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累积搜集到飞机残骸及碎片4万多件。初步调查报告将在事发30天内完成,两部黑匣子数据正在解码中。
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在第十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事故发生后,全体应急处置指挥人员和现场搜救人员全力开展应急处置工作,7天完成两部黑匣子搜寻,8天完成全部遇难旅客的身份鉴定和DNA检测比对工作。目前,指挥部的主要搜救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4 10:04
目录
概述
新闻发布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