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2025“工赋上海”创新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
活动背景
“工赋上海”品牌创立5年来,上海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链主平台加快培育,工赋生态优化完善,已成为“上海制造”的一张闪亮名片。工业互联网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相融合,促进了产业发展。为了发挥数字化标杆企业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上海目前正在着力培育45家“工赋链主”企业,覆盖汽车、船舶、航空、装备、钢铁、材料等重点领域。
主办单位
2025年度
2025年1月10日,2025“工赋上海”创新大会在上海开幕。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余斌,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以及市总工会、市通信管理局、市工业互联网协会等相关专家和领导出席会议。
论坛活动
大会活动包括1场主论坛、2场重点技术论坛、4场行业论坛、2场系列活动、6条工业数智化场景探宝路线。主论坛将公布一批数字技术与产业创新融合成果,大咖论道展望工业智能与产业融合新趋势;技术论坛围绕前沿热点探讨工业软件平台化和生态化之路;行业论坛覆盖建筑行业、汽车行业、新材料行业及时尚消费品行业的探索实践,通过主题演讲、供需对接会和圆桌对话激荡思想;系列活动通过知识图谱训练营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工业专场提升数字化技能。主办方还将举行工业数智化真场景探宝活动,近观行业翘楚如何将数智技术精妙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聆听企业一线高管亲述变革历程。
上海不断培育和发挥“链主”在产业体系中的“领头雁”效应,建设面向行业或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涌现了“共建平台、共生生态、共享价值”等“链式”发展新模式。主论坛上将举行上海市首批“工赋链主”企业授牌仪式,在“一链一平台”和“一链一标准”的基础上,打造“一链多工厂”“一链多场景”和“一链多服务”,形成极具特点的推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上海模式”。
主论坛上还将公布新一批“AI+创新工作室”,发挥职工创新团队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将数字技术融入制造业的设计研发、工艺质量、生产运营、组织协同等各环节,围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工赋链主
此次创新大会上,首批10家上海市“
工赋链主”企业正式授牌。上海外高桥造船、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致景信息科技等10家企业经过培育,发挥“工赋链主”带动作用,引领赋能重点产业数智化转型。
以上海外高桥造船为例。其研制的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2024年1月1日开启商业首航后,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将于本月中旬完成全船结构贯通。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的整体项目周期预计比第一艘缩短8个月,整体建造效率提升20%以上。
这一数字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上海工业互联网的赋能。大型邮轮系统工程的产业链比较长,因此,项目一开始,上海外高桥造船就聚焦促进供应链上下游协同,推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协同效率。
通过国产第一、第二艘大型邮轮的建造,上海外高桥造船积累了很多与国际企业合作的经验,内容包括设计建造、质量管理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外高桥造船履行“工赋链主”企业的职责,把经验通过数字化平台分享给供应商,这样可以帮助国内供应商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推动相关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化水准。
ai+
工业互联网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引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能。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演进,工业互联网迎来新一轮增长机遇期。面向未来,聚焦高端制造业,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促进工业互联网和大模型、5g等深度融合,加快攻关关键核心技术,聚焦场景引领行业智能转型,建立开放协同创新发展生态,一个工业智能发展的新高地正在上海加快打造。
第二批上海市“ai+(联合)创新工作室”正式授牌,新一批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正式启动。上海市“ai+(联合)创新工作室”广泛覆盖本市“3+6”重点产业,在设计研发、生产运营、检测检验、组织协同等环节持续推动各类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推动赋能集智创新。
2024年度上海市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正式发布。“飞梭智纺”“宝联登xin3plat”“星云智汇”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强化能力建设,引领完善赋能体系,推动数字化服务普及,促进制造业模式变革。
工业5g
会上,中国联通、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发布工业5g蜂窝技术路线图。5g、边缘计算、开放自动化等技术正在重塑工业控制的核心架构,工业控制从封闭走向开放,将推动5g技术在工业领域深度应用。《工业垂类大模型实施指南》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由上海库帕思科技、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上海)、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协会等单位共同编制。
《实施指南》面向工业垂类大模型的应用架构、能力要求以及其在工业制造流程中的赋能作用,提出系列实施原则和框架,为制造业企业工业垂类大模型应用提供标准指引。
11家工业企业和工业操作系统生态企业联合发起工业操作系统协同攻关和应用推广倡议,号召上海企业携手合作,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专长,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操作系统研发创新和应用推广。在主旨分享环节,各位嘉宾围绕经济发展趋势与政策调整、新质生产力与网络安全、商用飞机数智化发展趋势及实践、数实融合共筑新质生产力、中小企业数字化实践等主题分享真知灼见。在圆桌论坛环节,一批专业智库、高校、工赋链主企业和工业软件企业代表深度纵论工业智能从验证到可复制的推进进程。各位专家、企业家的思考与实践经验引人入胜,深刻启发。
大会同期还将举办2场重点技术论坛、4场行业论坛、2场系列活动、6条工业数智化场景探宝等,面向不同行业和技术背景的以内人士,带来知识盛宴。
2023年度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助力数字化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3月27日,2023“工赋上海”创新大会在虹口区举行。大会以“数智生态融合链接”为主题,邀请百余位工业互联网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就产业发展趋势、共性关键问题等作深入探讨,旨在多维度推动工业互联网部市合作,全领域构建制造业数字化生态体系,打响“工赋上海”品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出席大会并做主旨演讲。市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出席并为大会致辞。市通信管理局长王天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张英,虹口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陈帅等出席大会。
王鹏在致辞中指出,我国工业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构建了与制造业发展阶段相匹配的“中国方案”。下一步,一是抓好顶层设计引导,出台支持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深化产融合作、产教融合,用好财税金融政策。二是夯实产业基础设施,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加速推进关键技术产业化突破,增强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服务能力。三是深化规模应用普及,打造5G工厂“中国品牌”,树立5G工厂示范标杆,发挥链主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作用。四是壮大产业发展生态,完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发挥好产业联盟在技术合作、供需对接等方面的纽带作用。
以诊促建,多方协同助力数字化转型进程
按照《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底,完成本市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全覆盖。今年,市经济信息化委将启动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与各区主管部门协同推进,为企业“搭脉问诊”,开出数字化“药方”。近期,一系列工作正紧锣密鼓的展开,包括标准制定,平台搭建,服务商遴选等。会上,诊断工作的支撑机构、标准牵头单位、服务商以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共同参与启动仪式。
“链式反应”裂变升级,以标杆助推全产业链转型
会上,多家首批“工赋链主”企业举办建圈强链结对仪式,助推电力行业产业链、船舶行业供应链、汽车零部件行业供应链等领域的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后续,上海将培育孵化更多“链主”企业,加大雁阵带动效应,以数字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协同。目前,第二批工赋链主的征集遴选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平台效应添翼赋能,“平台+园区”融合创新
“平台+园区”是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东方美谷、上海化工区、大飞机产业园、上海湾区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与平台合作方结对,持续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实现整体性数字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上海将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专题活动,推动工业互联网向园区落地普及,促进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三大军团联合倡议,助力工赋上海发展势能
三大运营商军团(中国电信先进制造业混编军团、中国移动全连接工厂军团、中国联通装备制造军团)共同发起助力“工赋上海”联合行动倡议,依托5G云网、算力中心等传统优势,积极谋划开拓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新优势,通过深度参与制造业数字化诊断、打造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创建中小企业数字生态服务圈等形式,全力参与上海新型工业化发展。
会上,首批上海市能源双碳领域数字化转型示范应用场景发布等一系列成果正式发布。大会还将进行2022工赋风云榜年度评选颁奖,10家工赋上海年度风云企业和10位年度先锋人物获此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