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大会》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联合摄制的地名文化节目,由
鲁健(第一、二季)、
段纯(第三季)担纲节目主持人。
节目形式
节目模式
《中国地名大会第一季》中的70位“地名达人”通过“一举成名”“实至名归”“闻名不如见面”“名扬天下”这四轮比拼决出单场冠军,而冠军还要接受“地名天梯”的挑战。
《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从中国挑选出50多位地名选手,选手们在每场比赛中通过“一举成名”突围赛“榜上有名”对抗赛和双人天梯竞速赛三个环节,争夺“守擂团”的资格,并最终决出节目的总冠军。
节目环节
《中国地名大会第一季》分为“一举成名”“实至名归”“闻名不如见面”“名扬天下”“地名天梯”五个环节,各路地名选手展开闯关+淘汰式答题,这其中设置了选择题、版图题、视频题、线索题、阵列题等诸多形式。
《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推出“地名评书”“地名飞花令”“地名故事汇”“地名拼字题”“旅行达人讲述题”等多种玩法。“地名评书”中一段段暗藏地名线索的历史故事,讲出地名背后的悠久文化;“地名飞花令”则要求场上选手在短时间内说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华夏地名。节目还增加“地方展演”环节,来自江苏扬州、湖北恩施、重庆奉节、江西庐山、浙江天台、浙江桐乡、珠海横琴、安徽桐城、浙江慈溪、吉林白山、甘肃武威、新疆昌吉、福建莆田、海南五指山、内蒙古乌兰察布、陕西榆林、海南万宁、湖北咸宁18个地方的队伍,将当地特色的人文风光、地域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以展演的形式搬上舞台。
节目制作
《中国地名大会第一季》常用文字和声音的形态展现地名文化,第二季节目则开始探索更多元的呈现方式。为了把抽象的地名文化更具象化地传递给观众,节目组引入了VR、千亿像素超高清全景画面、环形屏幕等先进技术,并将其融入出题和答题的环节中。
创作团队
节目列表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三季
参赛嘉宾
获奖记录
播出信息
节目评价
《中国地名大会》带领观众重新认识地名文化,领略地名背后的历史、生活、情感和信仰,本质上展示的正是一个回望历史、赓续传统、思索当下、展望未来的中国。节目既呈现天南海北的多样风貌,也展示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更强调地名文化的时代价值。它希望让观众看到,每一个地名背后,都有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有乡风、乡音、乡情,凝聚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人文基因。节目用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内容和形态,引导观众领略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丰富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营造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光明日报》评)
《中国地名大会第一季》是一场集结中国各地70名选手共同参与的地名知识竞赛,以地名为载体,生动展现了中华大地的辽阔幅员、多样地理、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聚焦地名背后蕴含的寻根文化、孝亲理念、安宁向往、奋斗精神,激发了公众对脚下这片土地的集体共鸣。节目以“地名文化”为表达路径,地名背后是对文化风物的凝视,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我是谁”“我从哪儿来”问题的回应。节目将答题竞技形式与线下科普相结合,大大增强了传播的互动性。(《人民日报》评)
《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从赛制升级、出题优化、地方展演等各方面,多维度、多形式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唐俊评)
《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致力于创新传播中华优秀的地名文化遗产,不仅将“一方水土”承载的深厚历史内涵外化为可感可知的地名故事,而且将”一方人“创造的丰富现实生活内化为可圈可点的地域人格。专家导引、地方展演、选手竞猜,节目有效地推动地名文化的知识点转化为收视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影视传媒系主任
杨乘虎评)
《中国地名大会第二季》作为以地名为切入点的文化类节目的新尝试,借由高知识浓度、高话题度、高参与度等特点,浓缩中国各地“地名文化”精华,独具东方美学特点。地名、文化、情怀三大要素的巧妙融合,在接地气的叙事语言之上主打人文基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再次拉近了文化类节目与广大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引发强烈的家国文化情感共鸣。(中国网评)
大众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