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 泰山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国风俗图志:石家庄卷》(ISBN:9787551906104) 作者:
梁勇著。
以风俗说,人以群居,则事有相沿,浸浸自然成俗。习俗积久,其数必夥,自有聪明之士,兰心蕙目,笔墨志之。是故汉有风俗之书,梁有荆楚之记。以图画说,巧拙不论,凡人从小到大,皆有笔画彩涂的经历。而人最喜欢摹画者,当然是身边诸物,是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生活细节。所以风俗入画,在中国早见于岩画、画像石与壁画之中。今天博物馆留存的中国历代画作,如《清明上河图》这样专以风俗为题材的亦多有。进一步说到文字与图的结合,同样历史久远。流传至今的《山海经》,就是为已经遗失的《山海图》写下的注释文字。而以图插于书中,则更为中西书肆业者共同热心做的事情。因为图文有相互参映之效,所以鲁迅称赞之“不但有趣,且亦有益”。但举目书林,像本套书这样大规模将图画与笔墨并举而为地方风俗图志者,可谓前所未有。《中国风俗图志》将艺术之美与文字之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擎优美文字介绍一地之风俗,嵌艺术彩墨展示一方之风化,诚可谓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展示深湛审美意蕴,足以令人耳目一新。
风俗就是我们的生活。每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天起,就身处于某一地风俗之中,并不知不觉被此地风俗浸染,美之乐之。但是,我们所在的,是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的变化天翻地覆。一方面,是城市的巨变。北京,如大饼般一环一环摊开,成为拥有七环的巨大首都;深圳,由南方一个小小渔村变身成千万人生活的现代化城市;在我们注意不到的地方,都市在扩展,以亿万计的人口在涌进城市。另一方面,是农村的巨变。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已经有很多个拥有几百年历史的村庄从这个世界消失。而依旧存在的村庄,也都已经不是旧日的面貌。
1924年,有一位名叫青木正儿的日本学者来到中国。时当中华民国成立刚十几年,社会上新文化运动狂飙突进,正是传统中国社会风俗日渐磨灭的年代。这位研究中国古代戏曲小说的学者走遍中国大江南北,像中国老百姓一样赶早市、逛戏园、进茶馆,漫步北京大小胡同,他发现中国依旧保留有许多古老的风俗。有感于中国社会变化之迅速,他列纲目,选对象,请画师,想为后世留下一部《中国风俗志》,可惜后来由于财力不足,只请中国画师刘延年画下了一百余幅描绘北京风俗的彩图。后有内田道夫教授博采众书,为这些图做了解说,这就是日本平凡社出版的《北京民俗图谱》。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老舍睹图,惊叹书中所画许多风俗已不可见。今天的中国,依然行驶在一条迅疾发展的高速路上,城市的扩张、生活空间的巨变,使许多旧日风俗变化甚至消失得无处追寻。风俗承载着我们成长的记忆,但遗憾的是,这些记忆在一天天地消失。时移世迁,令人无限叹惋。有幸的是,我们生活中,有这样一群学者,他们坚持着一笔一画地记录下了故乡点点滴滴的风俗;有这样一群画家,他们用画笔追寻乡土记忆,留下精彩纷呈的风俗图画;更有泰山出版社这样的“及时雨”,把这两群人的力量汇聚到一起。群贤毕力,就是为给亲爱的读者们呈现这套《中国风俗图志》。
《中国风俗图志》系列丛书以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为母题,系统发掘、保存中国各地的乡风民俗,突破乡风民俗传统文化保存的局限,以“风俗研究+图志”为体例,以“民俗记录”为体,以“地域文化研究”为本,挖掘一个文化地理区域的人文内涵与生活风俗,旨在图绘乡土、市井风情,直观地体现正在远去的乡风民俗,为民族风俗的传续留念、为中华文明的复兴存根。
梁勇,人文学者。
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一带一路研究院研究员,
李可染画院研究员,河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河北元曲研究会会长,燕赵文化研究会、中山国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文化旅游智库专家。河北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大型历史文化节目《燕赵传奇》总撰稿、主讲人。合著有《文化资产价值论》《京津冀文化一脉探析》《中国风俗图志·石家庄卷》,主编《京津冀挽起“一带一路”》
《大美雄安》《中国工匠·河北卷》等专著,央视纪录片频道《古郡传奇》《太行古陉》《天下赵州》等大型纪录片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