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学不仅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而且有悠久的用药传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由于中草药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可以就地取材等特点,在现代人类呼唤回归自然,寻找、开发安全有效的天然药物,为实现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在2000年达到人人获得卫生保健的目标下,中草药自然受到中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药名有古今时代的差异,中国各地又有民族称谓和地区方言的不同,一药多名和多药同名的情况极为普遍,这就给中草药采集、种植、经营、制药以及科研、临床使用等方面带来很多复杂问题,如果不了解这些问题,光是按名称用药,就容易张冠李戴,产生差错,《全国中草药名鉴》正是为了解决上述复杂问题而编写的一部专著。
早在1957至1964年,编者之一谢宗万即开始收集资料,写出了《中药名汇》手稿,其后又补充了20世纪70年代所出中草药小册子中的资料。至1978年,正式成立以
谢宗万、余友芩为首的课题组,进行《全国中草药名鉴》的编订研究。1985年获得
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进一步承担了以《全国中草药名鉴》为基础,建立《电脑检索全国中草药名鉴数据库》的科研任务。《全国中草药名鉴》上、下册正文及索引,全部由计算机从数据库中提取和打印。
《全国中草药名鉴》共收录中国中草药772科13200余条,其中植物药369科11470余条(包括藻类、真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动物药403科1630余条;矿物药160余条。全书分上册、下册及索引三册出版。上册为中草药同物异名集,下册为中草药同名异物集。
上册分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三部,各按自然分类系统排列。在分科以后按原植(动、矿)物拉丁学名字母次序排列,无正确学名者概不收录。种及种以下分类单位,按一物一条的原则均独立为专条。每条包括八项基本数据,依次为:代号(类、科,种顺序号),拉丁学名,植(动、矿)物名,药材名,文献名,地方名,功效,备考。“拉丁学名”和“植(动、矿)物名”尽量采用植物学,动物学或矿物学专著用名。“药材名”正名,则尽量沿用药学专著或本草用名,以求用名统一。但有些用名不当或古今之名同而物异者,均根据实际情况,审慎选订,作统一名称之参考。“文献名”是考证历代本草和方书、文献的结果。“地方名”则是广泛收集中国范围内现时习用的中草药名。“功效”简要记载其功能主治。“备考”大多记戴异物同名品之混用情况及其他需要说明,注释的问题。下册则是为了读者查阅方便起见,将上册的异物同名品简要地汇集一起,以中文名为词目,按首字笔画排序的一部中草药同名异物词典。《全国中草药名鉴》书后有中文名、拉丁学名、科名等多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