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俩好
1962年严寄洲执导的电影
《哥俩好》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严寄洲执导的喜剧影片,由张良主演,于1962年上映。
剧情简介
陈大虎、陈二虎是孪生兄弟,同时参军又被分配到一个连队,大虎在八班,二虎在二班。二虎单纯、活泼、好胜,不像大虎那样沉着、稳重、拘谨。他一心想练好本领,立功当英雄。二虎看到宣传画上的解放军形象,端着冲锋枪很神气,又看到女民兵连长林秀挂着一支卡宾枪,而发给他的却是五六式步枪。他不满意,便跑到八班把发给大虎的冲锋枪偷偷调换走了。事情被发觉后,他受到班长和指导员的批评。二班一直是“人民英雄连红旗优胜班”,二班长为维护这个荣誉,对二虎的散漫、顽皮行为,如摔坏下放作家肖文的眼镜、不睡午觉、上树掏鸟窝等等,特别不满。有一天劳动中,二虎误将洪军长当成炊事员,管洪军长叫“老洪”,还嬉皮笑脸地要和军长换领章,正巧被二班长撞见。二班长大为恼火,把二虎狠狠训了一顿。可是二虎却不服气地说:“人家军长都没生气,你干嘛那么凶!”二虎在洪军长的启发下,把自己的立功计划加上了一条:每天要为群众做一件好事。他跑到林大娘家里找活干,林大娘误把二虎当成了大虎,就让他帮助做豆腐,可是二虎冒冒失失地把可以点十缸豆浆的卤都倒在一缸里了。结果好心办了坏事,又闯了一个祸。大虎怕二虎再受批评或者受处分,打消了二虎去坦白的想法,自己承担了这个过错,叫二虎等射击得了优秀,为班里争得荣誉后再去坦白。二虎背了思想包袱,闷闷不乐,总是放下饭碗就拿枪,苦练军事技术。二班长认为二虎真有了转变,非常高兴。在实弹射击前,班长给二虎打气,但因言语欠妥,触着了二虎的心思,结果适得其反,弄得二虎慌手慌脚,打了个不及格。二虎不知如何是好,埋怨自己的枪不好,这下更把二班长给气炸了。大虎射击优秀,民兵来向他学习,竟误把二虎当成了大虎,闹了一场笑话。这给了二虎很大的刺激,意识到真正的荣誉是群众给予的。他又碰到了军长,在军长的启发下坦白了过去的错误。指导员也批评了大虎,指出兄弟之间也应进行同志式的批评教育,不应包庇二虎的错误。同时,通过这件事,二班长也认识到自己主观生硬的工作方法,不但不能帮助别人前进,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从此,二班的同志接受了教训,思想觉悟提高了一大步,更加团结友爱。大虎和二虎在同志们的帮助下终于双双成为五好战士。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幕后花絮
获奖记录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1961年初,八一厂编辑部的徐一亢给严寄洲推荐了南京前线话剧团演出的话剧《我是一个兵》。正好手头没有剧本的严寄洲经厂里同意,请话剧的剧本作者回八一厂改剧本。电影文学剧本初稿完成后。严寄洲考虑《我是一个兵》是一部轻喜剧,但从内容看有闹剧色彩,而剧本名字没有喜剧色彩且太一般化。他联想到人们喝酒划拳时吆喝的“全家福呀,哥俩好呀”,就将剧本改名为《哥俩好》。随后,他用四天时间写了导演脚本。
演员选择
在选演员时,严寄洲相看了几个演员,但他们都不具备喜剧素质。后来,他碰到刚调进八一厂演员剧团的张良,觉得张良以前扮演的人物有种调皮劲和可爱劲儿,身上有一定的喜剧演员的潜在素质,于是就确定由张良一人分饰大虎、二虎两个角色。
投拍经过
在筹备时,有些同志提醒严寄洲注意,用喜剧电影形式反映部队生活容易引起非议,而且在之前几年其他电影厂的几部喜剧片都挨了批。为了避免麻烦,严寄洲决定,在正式开拍前,把自己写的导演脚本改成舞台演出本(不是原来的话剧本),经短期排练后,在北京公演以试探观众的反映。五幕话剧《哥俩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严寄洲才放心地继续准备电影筹备工作。
到该片开拍时,北方还是严冬,在这种天气下拍喜剧不合适,剧组遂搬师云南。在昆明,严寄洲又带领演员们在昆明军区演出了四场话剧《哥俩好》,测试部队观众的反映。军区司令秦基伟看后,指示当地文工团向严寄洲要《哥俩好》的台本,下部队巡演,这更增添了严寄洲拍摄《哥俩好》的信心。
影片评价
该片逗人喜爱,逗人深思,更逗得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人民解放军。虽然这是一部充满笑声、格调愉快明朗的喜剧影片,然而,它所提出的却是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怎样把刚入伍的有一定缺点的战士,培养成具备五好条件的真正的革命战士。几乎从影片第一个画面开始,影片创作者就注意采用喜剧特有的手法,让演员一人分饰两角,同时自我介绍,让观众一边笑,一边很自然地等待接下来剧情的发展,但是,作者并未滥用这些特点制造更多的表面笑料,而是从影片最初的一组镜头起,便简炼地指出二人是生活在怎样的典型环境中,不断表现出这种环境下革命战士间的革命友爱,才是连队里笑声的主要源泉。(《大众电影》评)
话剧改编成电影时,原来在舞台上生动的对话,搬上银幕后往往让人感到累赘,改编者煞费苦心去“精炼”但仍难以收到舞台剧的效果。而话剧有舞台局限,摄影机拍摄的空间比舞台宽阔得多,改编者总想“拉”出去,有时为“拉”而“拉”,不是剧情所需,又成累赘。该片的改编,没有上述弊病,在主题、主要情节、人物关系以及整个戏的风格上与原话剧是一致的,而又电影“化”了。化得几乎没有原来舞台剧的痕迹。影片在结尾时删去了原来舞台剧中几乎两场戏的篇幅,这一删除使得整部影片在完成陈二虎的性格之后迅速刹住,不像话剧,后两场还有拖沓之感。影片的开始就“拉”了出去,使得一开头就避免了用语言来介绍大虎和二虎。后面,军长在小路上巧遇二虎,不但突破了原来舞台上的局限,而且给他们的相遇增加了喜剧性。为公社义务劳时班长和二虎竞走,利用了降格拍摄技巧,这一喜剧处理增加了部队为群众劳动的热烈气氛。该片也存在缺点,而且有的相当明显,例如对林妈妈和姑娘们的戏处理得就不那么自然,有些是非喜剧处理手法,有些地方显得造作。(《电影艺术》评)
播出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7 09:57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