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是诗人
北岛1976年创作的一首
朦胧诗,它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
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
原文译文
原文
回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了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英文译文
The Answer
Baseness is a passport for the base,
Honour an epitaph for the honourable.
See how the gilded sky teems
With the twisted shadows of the dead.
The ice age is over,
So why does ice still bind the world?
The Cape of Good Hope has been discovered,
So why is the Dead Sea still thick with sails?
I come into this world
Carrying only paper, rope and a shadow,
To proclaim before judgment is passed
This plea of the judged:
Listen to me, world,
I – do – not – believe!
If a thousand challengers lie beneath your feet
Then I am number one thousand and one.
I don’t believe the sky is blue;
I don’t believe the thunder’s roar;
I don’t believe that dreams are false;
I don’t believe that death has no revenge.
If the ocean is destined to break the dike;
Then let its bitter water pour into my soul;
If the land is destined to rise,
Then let mankind choose a new mountain for survival.
The vast unobstructed firmament
Is it with glimmering stars;
They are a new turning:
These hieroglyphs of the ages,
These staring eyes of the future.
创作背景
《回答》创作于1976年清明前后,初刊于《
今天》。后作为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朦胧诗,刊载于《
诗刊》1979年第3期。此时的诗人在地下进行着诗歌创作,和一些朋友一起自费编辑出版诗刊《今天》。《回答》是对诗人所经历的“
文化大革命”那个荒谬、罪恶现实社会进行披露、怀疑和挑战。
诗歌赏析
文学赏析
全诗共7节,诗人企图在一个封闭的逻辑空间内构建一个完整、自足的“自我”形象,并依靠与外部世界的对立关系来强化这一形象的独立性。
作品开篇以
悖论式警句斥责了是非颠倒的荒谬时代,“镀金”揭示虚假,“弯曲的倒影”暗指冤魂,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第二节中“
冰凌”暗指人们心灵的阴影,情绪上顺承第一节。第三节渲染了
普罗米修斯式的拯救者形象,诗人以此自居,表现了新时代诗人个体的觉悟和对自身肩负的责任毫不犹豫的担当。第四节“我——不——相——信!”的破折号加重了语气,表现了无畏的挑战者形象,末两句中诗人从历史的维度来表明自己不屈的决心。第五节的排比句表现了否定和怀疑精神。第六节前两句对苦难的态度,抒发承担未来重托的英雄情怀,末两句,传达出对未来的企望。“五千年的象形文字”从历史与未来中捕捉到希望和转机,显示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强大的再生力。
诗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丛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并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诗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使诗作既明快、晓畅,又含蕴丰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这首诗善于运用鲜明、独特和坚实的意象,通过意象之间的拼接、跳跃和组合,营造复杂而有张力的意象结构,表达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在抒情结构上,体现出“审视—怀疑—否定—挑战”的变化,语言冷峻、充满理性。
《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诗歌总体特征上可以概括为象征诗。诗歌大量运用象征手法,诗歌基本上是由两组带有明确意义指向的对立因素构成的象征意境。尽管这象征的形象相对直白,但是并没有影响诗歌的感性特征。“冰凌”、“
死海”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现实生活的困境和艰难,真实地传达出了一个充满压抑感的生活氛围,也表现了重压之下,生存意愿和发展要求仍然存在着的人对苦难现实的心理反叛。诗歌的主题是对民族文化传统、时代的哲学氛围、理想生活的渴求。
名家点评
杨景龙:《回答》是一首杰出的政治抒情诗,诗人在概括现实表现怀疑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时候,借助的是几组新异奇特的意象。这些经过变形处理的意象,充分表现了诗人奇异的联想。意象化的表现手法把直说明言变为象征暗示,赋予这首诗几分朦胧色彩,从而加大了诗句的张力,扩展了作品的艺术容量。无论是对十年动乱现实的高度概括,对现存秩序的怀疑否定的彻底,还是作为挑战反叛英雄的悲壮程度,抑或对这一切的崭新艺术的表现,在同派诗人的同类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因此,这首沉雄冷峻大气磅礴激荡人心的作品,成为现今流行的几个朦胧诗本压卷第一篇,是当之无愧非其莫属的。
作者简介
北岛,本名赵振开,1949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湖州。中国当代诗人,为
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之一,曾多次获
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07年起任教于
香港中文大学。
北岛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作品被译成二十余种文字,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等,并被选为
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著有诗集《
太阳城札记》、《
北岛诗选》、《北岛顾城诗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