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
2021年高希希执导的电视剧
《大决战》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高希希执导,黄剑东编剧,唐国强王劲松刘涛苏青领衔主演,于和伟特邀主演,刘劲王伍福郭连文王健邵兵刘之冰等主演的革命历史剧。
剧情简介
1945年抗战胜利后,人们期待已久的和平却未到来。蒋介石一面与毛泽东在重庆进行着关于“和平建国”的谈判,一面却在调遣全国的军队开始秘密备战。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东北成为了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1947年8月,战争局势扭转,中共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1948年9月,决定中华民族命运走向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也迎来了决胜时刻。
分集剧情
参考资料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参考资料
2021年12月19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决战》中,原本王力宏与谭维维合唱的片尾曲《寸心》,改成女声独唱。在字幕上也模糊掉王力宏的名字。
幕后花絮
该剧涉及人物众多,主要角色有240人,特约演员达到550人。
剧组在北京、张家口和横店分别设置了3个主要拍摄地,总拍摄场景超过700余处,挖掘的战壕总长度达40多公里。
从开机到杀青,剧组共使用大炮107门、坦克6辆、各类枪支1400余支,道具子弹10万多发,道具总计50000余件,只为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
在拍摄过程中,苏青以瘦弱身体背起牺牲的未婚夫时,撇开了辅助的板凳,自己用尽力气背起男演员。
获奖记录
参考资料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主创人员在前期进行了大量资料查阅整理工作,邀请了军史党史专家和军事顾问全程提供专业建议;在史实正确的前提下尝试创新性和年轻化表达,为避免年代战争剧常见的人物形象刻板单薄的短板,该剧以伟人背后的动人故事、小人物的蜕变为引,最大限度地拓展与观众的互动空间。
演员场次
该剧主要演员350人,特约演员800人,群众演员60000人次。主要角色都选择了形神兼备的实力派演员出演,使表演更加真实。
拍摄过程
2020年11月26日,该剧正式开机。2021年3月16日,该剧在横店杀青。
美术场景
为了武戏和攻城、轰炸、水战等大场面逼真惊艳。该剧采用8K电影级拍摄设备,实景拍摄、3D建模、AI修复与特效制作相结合。全剧真实还原了85场战役和战斗,拍摄跨越五省市,场景超过570个,建模重型资产300个。
道具
该剧挖掘战壕40公里;使用大炮107门、坦克6辆、道具子弹10万发,道具总计5万余件。
制作出品
参考资料
播出信息
前期宣传
2020年11月26日,“大剧看总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电视剧片单发布活动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出席,并为该剧开机。
2021年6月12日,该剧首发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中国影视之夜”,导演高希希等代表剧组出席;6月16日,该剧发布全阵容海报;6月21日,该剧发布主题曲MV《寸心》;6月24日,该剧开播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并发布定档预告,宣布于6月25日起在CCTV-1黄金时间播出;8月10日,该剧创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卫视重播
2022年12月,《大决战》在江西卫视、云南卫视重播。
基本信息
参考资料
收视情况
剧集评价
《大决战》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全景展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辉煌历史,该剧从多个视角精写解放战争,让重大题材创作耳目一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坚实基础,该剧史诗般呈现了这场波澜壮阔的中国命运大决战。相比观众熟悉的电影《大决战》三部曲,该剧以1945年8月抗战胜利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为背景,49集的篇幅用更丰富的内容、更宏阔的视角展开叙事。比如,电视剧开篇就把三国四方的利益纠葛交代得很清楚,在二战后重塑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视野下,历史的来龙去脉在剧中讲述得更加清晰明了。该剧作的亮点是追求真实,达到一种真实呈现历史真相,真诚打动观众内心的观剧效果,上到领袖、将领,下到士兵、百姓,都有足够真实的细节表达。剧中揭露了国民党官员的丑恶行径。面对内部朽坏坍塌式的贪腐,蒋介石虽明了于胸,却选择“用利益买忠诚”。与之对应的则是在解放区展开的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苏青饰演的女战士王翠云,克服各种困难发动农民,让农民获得拥有土地的幸福感,调动农民保卫土地的积极性,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剧情的鲜明对比揭示了战争走向的深刻原因和历史必然(《北京晚报》评)。
《大决战》作为重大题材作品,叙事手法,首先体现出“大”的特点。故事一开篇,就是大人物的大谈判,即1945年的重庆谈判。该剧叙事之“大”,更体现在战役的呈现上。其包括三个层面,一个是战略层面。比如毛泽东与蒋介石的战略谈判暗藏机锋、斗智斗勇,充满语言上的较量。一个是战术层面,双方指挥官对多场重要战役的谋划与组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统摄全局、运筹帷幄、雷霆万钧,战术部署的氛围自信、民主、从容。反之,蒋介石格局狭小、任人唯亲,国民党高层各怀鬼胎、盲目自信,一遇到挫败就乱成一锅粥。一个是战斗层面。战斗场面的宏大震撼、惨烈悲壮,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共产党战士的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也让观众情感上深深动容。叙事之“大”,不仅呈现了战争的胜利过程,也清晰地帮观众解答几个困惑:好不容易抗战胜利,国共为何还是走向兵戈相见。大决战初期,无论兵力、装备、财力、外援等均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军,为何兵败如山倒,溃不成军。答案已在剧情中浮现:一个只有私利的政党,是不会把人民放在首要位置的,也不可能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小人物的塑造,是《大决战》叙事上的突破之处。事实上,不少观众可能对这一段历史已经熟稔于心,他们早已有理性的认识。但《大决战》并不等同于历史教科书,它需要虚构的存在;恰当的艺术创作能够给观众带来感性上的审美冲击,也能成为理性认知的具象补充。伟大的人物、真实的战争必须“大事不虚”,其给予创作者的虚构空间较小,但虚拟的、具有典型性的小人物,则给了创作者驰骋的空间,小人物身上亦可承载历史必然性等重要信息。就当前播出的剧情而言,武雄关、王翠云、乔三本、王福民、房天静等小人物构成了剧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让观众过目难忘。该剧以大手笔呈现了历史进程中具有转折意义、波澜壮阔的大决战,同时它以匠心独运的小人物视角,深入社会肌理,体现民心所向,丰富剧情内涵,让观众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了解历史。它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提供了新的宝贵经验(澎湃新闻评)。
《大决战》以电影制作级的标准、历史教科书式的时间空间轴、纪录片级的年代场景人物再现,为观众还原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揭示“大决战”中制胜的秘诀,更以军舰、飞机、大炮、战机等特效制作及逼真场面让观众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该剧在故事结构线中,贯穿着大大小小的“挑战”任务,还有多重光影交织中的人物群像,战略和战术巧妙运用等。这样的结构方式,非常容易激发观众的观影兴趣。真实呈现历史真相,真情打动观众内心。《大决战》里,土辣椒、菜园子、窑洞、纺车,这些“土得掉渣”的道具,让故事和人物越发感人。塑造出光影交织中丰富立体的人物群像,是本剧人物塑造最大的特色。该剧涉及人物众多,主要角色240人,生动感人的人物塑造,让观众看剧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呼吁和平、珍爱和平,是《大决战》一以贯穿的主旋律(《广州日报》评)。
127万人与430万人的兵力对比,小米加步枪对坦克飞机大炮的装备代差,从军事力量看,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大逆转。历史本身已然充满曲折和戏剧性,该剧从丰富、立体、多维度的视角出发,精确还原了这场波澜壮阔的逆袭故事,在乾坤扭转的戏剧空间里做足了文章。一开始,无论军事层面还是社会层面,共产党军队并无优势可言,甚至处于被动之中。解放军最初进入东北地区时,民众并非竭诚欢迎,因为没有建立过根据地,这里缺乏群众基础,兵民关系称不上融洽。因为战斗陷入僵局,解放军补充的“新兵”士气并不高涨,尤其是从国民党部队改编过来的战士,有畏战不前的现象。用这样的笔触拉开一场决定国家民族命运大决战的帷幕,在以往的作品中并不多见,却增强了可信度和真实感。剧情从共产党人的信仰传承入手,电视剧开篇武雄关这个英雄人物的作用,正像困境中的一道光,用信仰的力量照亮身边的人。无论是一出场就蜷缩在战壕里的落后战士房天静和王福民,还是在军队中混饭吃的老兵油子乔三本,他们都在这道信仰之光的照耀下,逐渐实现了成为一个真正解放军战士的热血逆袭。在解放军中,诉苦运动解决了“为谁当兵”“为什么而战”的问题。在农村,土改运动解决了群众基础的问题,广大民众认识到共产党是为穷人打天下,军民一片其乐融融。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该剧在展现统帅人物运筹帷幄、扭转乾坤的同时,更展现了千千万万普罗大众对历史的选择和推动。剧中借由平凡英雄的经历和成长,刻画基层战士的蜕变,塑造了具有真实感的人物群像,描写了人民军队的建设过程。辽沈战役最为关键的锦州一战,剧情反映了国民党军队派系复杂,不听调遣,争功诿过,而共产党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长,国民党部队也被解放军战士大无畏的精神震慑,战争走向渐趋明朗,解放战争一步步转入全面反攻的阶段。剧中实现逆袭的,还有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该剧描写了解放战争时期社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生活和心态。张云龙在剧中饰演的青年学生林稚文,一开始对这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决战有一种自己能够置身事外的错觉,直到后来他发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逐渐意识到自己应该为国家的救亡付出一份努力,虽然家人倾尽财产打点他去美国,但林稚文最终决心留下来,让这个世界有所改变。这样的角色虽然是没有历史原型的虚构人物,却代表着在大时代背景下,一群从书斋里走出来的年轻人逐渐醒悟的过程,这种历史剧中的小人物也具有映照当下的穿透力。随着剧情推进,观众还认识了很多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中共插入国民党内部的红色间谍郭汝瑰,以国防部作战厅厅长的身份经常给蒋介石分析军情。他不但为中共方面提供绝密情况,还助长蒋介石的瞎指挥,一面为国府“运筹帷幄”,一面却让中共决胜千里之外。淮海战役中,粟裕和刘邓大军已经对杜聿明率领的十二兵团形成了包围态势,蒋介石无奈做出了撤退的决定,郭汝瑰作为国民党作战厅厅长制定了撤退计划,并且秘密报给了我方。然而“战神”粟裕凭借对杜聿明的了解,却放弃了郭汝瑰的情报,坚持自己的判断,没想到反而识破了杜聿明试探郭汝瑰的诡计,救了郭汝瑰一命。这段战争剧中插入的谍战逆袭片段,同样讲得跌宕起伏。客观叙事是电视剧《大决战》继承电影《大决战》创作思路的鲜明特征。剧中,杜聿明等国军将领都被塑造得有血有肉,更多是以悲剧人物来刻画,构成了历史洪流中的镜鉴和省思。电视剧尾声,平津战役的剧情主线一方面集中在敌我对抗的演变过程,同时着重刻画了傅作义的转化,剧情细致描写了这个人物思想斗争的复杂过程。平津战役过程中,傅作义虽然不断和解放军和谈,但又出于自己一方的考虑,始终犹犹豫豫,抱着保存实力的想法。毛泽东洞察傅作义的想法,从打掉傅作义经营多年的嫡系35军到解放天津,一步一步击垮傅作义。经历这一切之后,在和女儿的对话中,傅作义终于意识到自己追求的只是自家的幸福,而共产党要实现的是全中国的幸福,由此迈出了人物思想转化的关键一步。在创作上,该剧把“以人带史”作为艺术架构的核心,将大大小小的人物落实到历史情境中去引发思考,不仅梳理了人物命运与历史轨迹,更能让人感受到信仰的感召力,以及人心向背对战争走向的巨大意义,让观众对共产党人凭借心中信仰最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实现逆袭的根本原因,有了深入的认知(《北京晚报》评)。
《大决战》是第一次以电视剧的艺术形式,全景展现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辉煌历史。与以往同类题材作品相比,该剧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创作视角新广度、艺术创作新高度、总台制作新力度。该剧不同于以往同类题材影视创作的风格,它更多聚焦于战争本身,对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在广度上进行了多维拓展,为长达四年的战争提供了更为深厚的背景挖掘。首先是在政治层面,对国共双方的政治背景进行了更为深入地挖掘与呈现。代表广大工人、农民、社会劳苦大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代表大地主、大资本家、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上层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政治集团,进行了殊死决战。中国共产党最终赢得了胜利,而原因正如毛泽东所说,人心向背是赢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关键。该剧在文化层面,中国共产党的报纸、广播等媒体和宣传队、文工团等文化团体,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对峙,也贯穿了全剧始终,体现了新旧两种文化的大决战。中国共产党秉持的思想观念和主张,体现了新文化强大的生命力,而国民党反动派所坚持的传统封建主义思想体系,恰恰是被时代所淘汰的重要因素。该剧不仅从国内的视角进行了广阔的拓展,也把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置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复杂变化的背景之上。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不仅是中国普通劳苦大众要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强烈呼唤和期盼,而且同时也是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劳苦人民追求国家解放、人民自由的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呐喊。该剧不仅对战争本身有着扎实深刻的认知,同时还刻画出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在艺术创作上达到了新高度。该剧通过49集的体量对这场战争的来龙去脉进行扎实厚重地呈现,把这场战争放在中华民族解放的进程中,放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强大的现代化国家的意愿和追求中,放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幸福的历史背景中。剧中的人物都没有做简单化、脸谱化地呈现,而是从他们所代表的思想、立场和观点,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其次,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达到了新高度。正是有了对这场战争的精准认知和深刻把握,才有了对整个剧情当中重要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关键人物,还是国民党集团的高层人物,他们都各具特点,都有着精细且生动地刻画。该剧不仅对这些影响历史的大人物做了丰富多样地呈现,同时也塑造了很多精彩生动的小人物。比如“孔大胆”从“孔小胆”成长为“孔班长”,从一个东北普通农民,最后成长为一个勇敢的将士。这种成长让我们感受到共产主义的感召力。最后,该剧对史料的发掘达到了新高度。该剧采用了这场战争的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大量的数据材料、史实事件、历史细节都被运用到整部剧当中。包括中、美、苏三方的角逐,国共双方对决的细节等,都是以往的电视剧当中较少触及的。该剧在制作和创作上体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高水准和高站位,既准确把握了宏大的历史背景,又深入史实细节进行艺术表达。在视觉效果上,该剧有323场武戏,还有攻城、轰炸、水战等85场大场面,逼真惊艳、震撼人心。通过全新的技术手段对雨景、雪景和大量的战争场景进行了丰富多样地呈现,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听体验。全剧将波澜壮阔、翻天覆地的历史洪流与多姿多彩、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有机融合,形成史与诗的恢宏交响。与此同时,“司令部视角”与“战壕视角”平行展开;“军事视角”与“社会视角”交相辉映,从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民生等多个层面来精写解放战争,让重大题材创作变得耳目一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背景下,重磅推出这部思想精深、艺术性高、制作精良的优秀电视剧作品,在新广度、新高度和新力度上积累的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挖掘、梳理和总结(《光明日报》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2:32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分集剧情
演职员表
角色介绍
音乐原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