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的真相已经在岁月的热风中淡出了原有的眉目,历经时光的摧折与后世的演义,或被神圣化,或被妖魔化。知名青年学者羽戈却坚守平恕之道和平常心,埋首史料堆中,小心推理、步步求证,撕开近代人物的政治脸谱,让远去的真相重新活现。
《戊戌到辛亥:改革与革命的双重变奏》,以晚清风云与法国大革命的交织,窥见我们依旧活在旧时代的遗嘱中,谁敢说我们已经走出近代?一场是革命式的改革,一场是改革式的革命,改革与革命本是硬币的两面,何以竟被意识形态的厚重阴霾所遮盖?
一场“计划外革命”和它所开启的时代,革命党和立宪派同台上演,《为什么是黎元洪?》诸多偶然和必然因素的纠缠,远非舞台和书本上脸谱化的叙事那么简单,现实、妥协、平庸、不得已,方显“共和”之要义。
《
蒋氏父子》,对待权力的态度,多少是秉性之故,又有多少是历史的机缘巧合?陈布雷之分裂人生,文人与幕僚、儒生与政治,“文章觉天下”还是时代与政治的祭品?晚年思想猛回头之陈独秀,桀骜、激烈、光明磊落,“龙性难驯”却在现实政治的泥潭中没顶,是其宿命使然?胡适之“容忍与自由”已成显说,因之也易沦为包治百病的狗皮膏药,然将其置入具体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形态下,岂是几句话说得清的?……
正如羽戈所言:“近代史花果飘零,满目疮痍,读来易动肝火、伤心肠,所以读史当如治史,平常心至关重要,不要有过高的奢盼,否则将得不偿失。我相信,等你读通了近代史,最大的收益,未必是找到了什么真理,而是从此不会受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