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鸟
陶渊明诗作
《归鸟》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归鸟不遇“和风”归而求与心相合之同调者,表现出对“遐路诚悠,性爱无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诗人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心志。诗分四章,第一章去林,第二章见林,第三章相林,第四章止林。全诗采用《诗经》中“比”的艺术手法,以归鸟喻诗人的归隐之志。
作品原文
版本一
归鸟
翼翼归鸟①,晨去于林②。
远之八表③,近憩云岑④。
和风不洽⑤,翻翮求心⑥。
顾俦相鸣⑦,景庇清阴⑧。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⑨。
虽不怀游⑩,见林情依⑪。
遇云颉颃⑫,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⑬,性爱无遗⑭。
翼翼归鸟,驯林徘徊⑮。
岂思天路⑯,欣反旧栖⑰。
虽无昔侣⑱,众声每谐。
日夕气清,悠然其怀⑲。
翼翼归鸟,戢羽寒条⑳。
游不旷林㉑,宿则森标㉒。
晨风清兴㉓,好音时交。
矰缴奚施㉔?已卷安劳㉕!
版本二
归鸟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
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和风弗洽,翻翮求心。
顾俦相鸣,景庇清阴。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翼翼归鸟,驯林徘徊。
岂思天路,欣及旧栖。
虽无昔侣,众声每谐。
日夕气清,悠然其怀。
翼翼归鸟,戢羽寒条。
游不旷林,宿则森标。
晨风清兴,好音时交。
矰缴奚施,已卷安劳。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翼翼:形容鸟飞翔的样子,具有一种闲适从容之态。
②去:离开。
③之:到,往。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泛指天地之间。
④憩(qì):休息。云岑(cén):高耸入云的山峰。
⑤洽:融合。这里是“顺”的意思。
⑥翻翮(hé):掉转翅膀。求心:追求所向往的。
⑦俦(chóu):同伴。
⑧景:同“影”,身影,指归鸟。庇(bì):隐藏。清阴:指清凉树荫。
⑨载:语助词。
⑩怀游:眷念于远游。
⑪依:依恋,留恋。
⑫颉(xié)颃(háng):鸟上下翻飞的样子。
⑬遐路:远去的道路,指天空。悠:远。
⑭性爱无遗:天性喜爱而不愿舍弃(旧巢)。
⑮驯:渐进之意。《周易·坤》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⑯天路:暗喻通往腾达的仕途之路。
⑰旧栖:旧居,喻归隐之所。
⑱昔侣:旧伴。
⑲悠然:闲适的样子,指心情淡泊。
⑳戢(jí)羽:收敛翅膀。条:树枝。
㉑旷:空阔。
㉒森标:高枝。
㉓清兴:雅洁淡然的兴致。
㉔矰(zēng)缴(zhuó):猎取飞鸟的射具。矰,拴有丝绳的短箭。缴,系在箭上的丝绳。奚施:何所施用。
㉕卷:同“倦”,收藏。安劳:焉劳,何劳。
白话译文
归鸟翩翩自在飞,清晨离巢出树林。
天空辽阔任飞翔,就近歇息在云岑。
和暖春风迎面吹,掉转翅膀求遂心。
且看同伴相鸣叫,身影藏在清树荫。
归鸟翩翩自在飞,自由翱翔任飞飞。
如今已无远游志,每见丛林情依依。
上下翻飞因云阻,相呼相唤结伴归。
青云之路虽诱人,天性恋巢难舍弃。
归鸟翩翩自在飞,悠然林间任盘旋。
谁还寻思登天路,返回旧林心喜欢。
昔日伴侣虽已去,群鸟谐鸣欣欣然。
薄暮斜晖气清爽,闲适惬意戏林间。
归鸟翩翩自在飞,收敛双翅落寒条。
空阔林间尽游乐,夜来止宿高树梢。
晨风吹拂添清兴,众鸟谐呜乐陶陶。
矰缴已无施用处。射者藏之莫操劳!
创作背景
此诗约为东晋安帝义熙二年(406)陶渊明四十二岁时所作。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义熙元年(405),他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此诗当作于彭泽归田的次年,是与《归园田居》组诗同时期的作品。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分四章,第一章去林,第二章见林,第三章相林,第四章止林。借鸟儿的眷恋林木,倦飞知还,道出诗人归隐的心事。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林,人照样也离不开大自然的家乡。落叶归根,诗人总是要归还故乡的。
首章写鸟的去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八表云岑,鸟儿总是想飞出去见一见世面,翱翔乎于地之间,不安于故林之地。当时的陶渊明,本希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他说:“先师遗训,余岂云坠!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看不惯政治上的卑劣庸俗,因此就像鸟儿飞回故林以求适志那样托身“清阴”,“拂衣归田里”了。此章畅写高洁而自由的心志。
二章写见林。“虽不怀游,见林情依”,谓鸟儿并不想远游,所以当它在外飞翔时,见到林木辄思栖止。“遇云颉颃,相鸣而归”,意谓鸟儿们颉颃云间,鸣声上下,唱着歌回来了。“遐路诚悠,性爱无遗”是说虽路途遥远,但性情爱恋林木,不肯舍弃。陶渊明仕宦在外,感到“一形似有制”,但“素襟不可易”,体现了喜爱自然的本性。
三章写相林。“相”是相度、观察,这里有寻觅的意思。《饮酒二十首》里有一首写飞鸟,道是:“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把归鸟的“相林徘徊”、“欣及归栖”写得很形象。“岂思天路”是说不想再飞走了。处处写鸟,实际是自述,表明他本来并不思登“天”之路。主意一经打定,反而心境平和,“日夕气清,悠然其怀”,态度比嵇康阮籍自然得多,这是他的真性情没有泯没的缘故。
末章写止林,重点写寒条、森标,虽然清寒,但悦安无危。“游不旷林,宿则森标”,谓鸟出深林,宿则在茂密的树梢,再也不离此而去了。末尾“矰缴奚施,已卷安劳”是说鸟儿已经卷藏在林,则不劳弋者施矰缴,以嘲弄的口吻进行反诘。这两句以归鸟的远离矰缴的伤害,比喻人的脱离世俗官场的倾轧迫害与束缚。陶渊明《感士不遇赋》:“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四章分写四时,以烘托高尚的情趣。“和风”写春,“清阴”象夏,“气清”明秋,“寒条”比冬。尽四时之变化,而鸟的归趋并无不同,它因“和风不洽”,所以飞回故林,托身清阴。他并不怀游,所以“见林情依”。“遇云颉颃,相鸣而归”又是多么自由自在,“相林徘徊”、“欣反归栖”、“游不旷林,宿则森标”,也都是写这种情趣。“忘怀得失”,“融然远寄”,是这种情趣最朴素的内涵。
诗中之鸟,生机盎然、跃动、真纯、无忧无虑,它不必再担心遭罹网罗,也不会在日暮时漂泊无依。“翼翼归鸟,相林徘徊。岂思天路,欣及旧栖”,不慕青云直上,而以飞回旧窠为最大的安慰。它无限深情地依恋着养育它的树林,这是它生命的起点也是最终的归宿。“翼翼归鸟”其实就是陶渊明思想成熟的写照,他终于找到了他生命与精神的依托之所——田园。就如《饮酒二十首》其七中所写,那只“日暮犹独飞”的“失群鸟”,终于找到了一株“孤生松”,所喜“劲风无荣木,次荫独不衰”。在“世极”的东晋这一孤生的松荫也足以避风雨,托身家了。至此,诗人甚至把纲上到最高处:“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陶渊明与鸟恍如一物,鸟之于山林,恰如陶渊明之于田园、自然。山林为鸟栖息之巢,田园则为陶渊明生命与精神的归宿之处。鸟是自然的化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宇宙自然相俯仰,此最为人类欣羡。因此它最易成为多情敏感的诗人笔下的意象。陶渊明因追求进取而迷惘,而又在迷惘中追求光明。他笔下的“翼翼归鸟”也最具有深度及人格力量。它既非祢衡笔下的名贵之鸟,恃殊世之才;也不同于阮籍笔下的云间玄鹄,抱超尘之志。陶渊明诗中的鸟是“见林情依”,“欣及旧栖”,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飞回旧巢栖宿的归鸟。“翼翼归鸟”,乃是自由和谐人生的象征,对当代人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人生启示。陶渊明的人生转换及生存方式,从形式上,不一定值得效仿,而从其精神实质上看,他的潜在价值无疑是巨大的。
名家点评
黄文焕《陶诗析义》:“以比体为赋体。”
龚望《陶渊明集评议》:“神韵悠然。悠然之状,使人一读气清。”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均谓其为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有《陶渊明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58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