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与你不同》是作家出版社出版2010年的一本书作者是孟繁勇。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人(栗娜)是怎么消失的。
内容简介
一颗心如何被刻上名字?本书以主人公去往十洲为主要线索,通过主人公李飞刀、栗娜、燕玉、侪鹤等人物在十洲短短几天的经历,通过人物的经历折射心灵体味世界,重新发现你的世界,反映了人物对于生活的态度及现时追寻。在物质生活与精神困境成为相悖的命题之时,一个人的消失就成为了小说文本所探寻的重要内容。栗娜消失于十洲的原因是什么?她去了那里?几个主人公的回忆构成的小说的主体结构,充满想象力的情节设置使得每一个人物都有可能是影响另一人物作出决定的关键,由此栗娜的消失就成为了小说结构中得以探求所在。作者显现对文字的控制力,对语言不同的理解表述使小说文本阅读过程充满想象,对小说结构有高超的驾驭能力,结构独特,故事出人意料,引人入胜。这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之所以吸引读者并创造市场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基础保证。
引子
准确的说,《我的世界与你不同》的创作来源于一场宿醉。这样一个好故事就遇到了本来不应该由现作者写出的作品来,阴差阳错之间,由另一个人原定完成的作品就这样交到了另一个人手中。冥冥之中似乎有什么在支配着一切的发生,可又不能完全说是命运使然。偶然性或者是必然性只会在已成结果中得到另类解释,假如以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部作品,不管怎样,这个故事她完成了,这就足够。从另外的角度理解,一个作家将他的故事交由另一个不是作家的好友来完成,这本身即已说明醉酒的危害,就算是作者可能也没有想到,两年之后,他完成了这一份嘱托。故事转移到另一个人,困扰也转移到另一个人。
阅读指南
《我的世界与你不同》阅读指南
一、 首先,要告诉你的是,这是一本高智商小说。当你开始阅读之后,给你的建议是抛弃一切关于课堂上小说流派、各种主义的影响,否则这只会使你钻入作者设计好的圈套。
二、 强调一下,这不是一本
意识流小说,也不是什么
魔幻现实主义,不要用以往的阅读经验来判断,也不要让作者骗过你的眼睛。
三、 这部小说会颠覆你之前所有的判断,抓住了其中某个关键点,会有完全不同的阅读体验,同样的情节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这几个关键点分别是:时间点、李飞刀、栗娜。再次重申一遍:注意小说中所提到的每一个准确的时间点,这是小说的关键。
四、 小说情节曲折,整个阅读的过程就是与作者斗智斗勇的过程,你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试着预测情节的发展,这样会让你觉得更有趣。如果对第一条及第二条视若无睹,最后你会发现你之前所有的判断都是不对的。
五、 许多人物其实只是一个人完全理想状态下所展示出的不同样子,但把众多的人物分别来看也没问题。但是同样的文字,把人物的名字去掉,换为一个人视角后发现却在讲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这时候你才会完全明白这本书为什么是在讲述一个人消失的故事。一本小说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阅读感受,同样的文字,却在讲述不同的故事,如同是另一本没有读过的书。注意到这一点,你会发现,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
六、 注意小说每一节开篇第一句,更要注意上一节的最后一句与下一节的第一句。下一节的第一句是对上一节承接。前后两个小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的状态,但是两个小节之间却衔接的很紧密,这也是为什么转换视角之后,同样的文字会出现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故事的重要原因。
七、 非正文的作用。 脱离于原文正常小节顺序之外的小节,如二十之外,一之前二之外等等不要轻易放过,尤其是二十二之后,二十三之前这一非正文。还有第三章里的正文开始之前的非正文,一之前,0故事开始之前等等。
当以众多人物的视角去看这部小说时,结合小说之外的非正文,对理解小说有很大帮助,当然,放过这些,也不影响阅读。却一直使人觉得这些可有可无的非正文为什么会出现。
但如果把人物名字抹去之后,以一个人的视角来阅读时,你会发现这些非正文部分原来是如此天衣无缝的与原文结合在一起。这些看似和正文无关的非正文的重要作用,就在于此。同样的文字,同样的情节,这部小说却变成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这些非正文也就成为小说另一个故事讲述正常顺序下的情节。终于理解这部小说为什么会有二十之外,一之前二之外等等一些非正文了。这和大家一直提到的把小说中人物名字抹去之后,以一个人的角度来叙述这部小说,同样的文字,同样的情节却变成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有极大的关系。
八、 对于小说中思辩性极强的哲学式文字表述,通常情况下都会有具体事例作为侧证。侧证点要你自己来寻找。你可以把这当成一种寻宝游戏。
九、 第二章是小说最为复杂的部分,也是唯一没有小节划分的部分,整个内容数万字一气呵成,读起来酣畅淋漓。理解的关键是不要让文字带着你走,关键点就是你之前看到的时间点,否则你会被搞得很头大。
十、 《我的世界与你不同》这本书,总而言之就是你不能拿你的阅读经验来衡量她,在你看到最为关键的情节出现之前,你会发现之前的判断全是错的。这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合格的读者,文学素养深厚。但正是这一点,使你的判断失误。
十一、 这本书颠覆了不仅是文学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并且随着对时间与空间概念的理解越深,读起来越有味道。某种意义上,没有对时间与空间关系的全新理解,是不可能达到这一层次的。
十二、 这本书结构异常复杂,在你发现关键情节的时候会出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同样的一本书,转换了视角之后竟然会出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结构。作为一本书,竟然会出现这种情况,直接颠覆你所有的关于文学创作的理解。所以最后再说一遍:这本书绝对超出你的想象,让你不知所措!
以上资料收集来源于网络,仅为网友们对该小说的解读归纳总结。
精彩评论
作者显然掌握了复杂的写作技巧,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动人的故事,出人意料的情节设置,恍然大悟的释然,这是一次使人愉快的阅读经历。
——读者 李明
六个字:深刻。深刻。深刻。
——网友 天空中飞翔的鸟
“像刺青一样的刻在心里,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会将甜蜜的话语以血淋淋的方式保存?”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被吸引了,直觉告诉我这会是一个好故事。事实是,作者太狡猾了,情节的发展曲折离奇,超出我的想象。
——读者 王军强
阅读过程中我感觉到作者是在关注人们的生活,我认为这是一部少有的关注现时中国人精神存在状态,极具人文关怀的佳作。
——网友 没有水的鱼
很不错的故事。似乎小说一直在讲寻找自我,但我一直感觉作者并不是在讲寻找自我,初看人物是在困惑中寻找自我,直至小说中出现戏剧情节。我不知道作者如何结束这个故事,但我想作者并不是想告诉读者这是一个寻找自我的故事。如果这样,作者何必费尽心机去写消失了的一个人?为什么故事竟然没有背景?为什么这个消失的人,如此重要的人物文中所占比重竟然少得可怜?
——榕树下网友 大洋鼓舟
这部小说很独特,视角独特,语言独特,表现形式独特,情节独特,会跳舞的桌子与无词之歌,能够将名字刻在心上的地方与听得懂鸟语的清容,忘记名字的客人与割裂过去的李飞刀等等,结构新奇还在其次,情节与语言简直超出想象,最起码个人认为拓展了我的阅读经验。不单是区别于网络文学,在现实主流文学中也是少有的佳作。支持!期待作者下一部作品。
——榕树下网友 浪人2010
小说对于人性的探讨,显示了作者独特的观察角度,难得的是语言精炼,犀利,叙述角度的不同使人感觉易产生共鸣。
——榕树下网友 aiyiqianfei258
《我的世界与你不同》的结构甚为复杂,目前为止远远超出我的阅读经验。语言犀利,引人深思,很厚重的一部作品,这在网络文学而言我认为是很少见到的。可能是因为网上阅读的原因吧,一不注意有些情节就过去了,看到新的更新才发现原来作者早就在之前的章节为之后的情节作了预设,还要回过头来读之前的章节。嗯,看了这部作品,我觉得有些人所谓的网络文学作品垃圾论到此应该终结了。个人认为作品不适合在网上看,我的感觉是好几次都得再反复看才能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打印出来后看效果还行。
——榕树下网友 牧歌树下
?
专业点评
现实中国想象:消失在传统之前
——论《我的世界与你不同》的后现代性
文/张辉
阅读《我的世界与你不同》这部作品是一个充满无限想象的过程,却又是一次挑战读者智慧的阅读体验,会有阅读的快感,但也会有被作者讲述的故事折磨的压抑。阅读过程中作者仿佛就是存心与读者争斗,作品再解释的空间被无限放大。谁才是这本书的作者?是作者本人,还是读者自身?我一直在怀疑,作者只是提供了一个触动读者思考的机会,作者构思精巧的故事要让读者来最终完成,这就是我的感受。
作者在本书的自序里这样写到:“我认为这里没有什么主义,我认为恰恰是这些主义禁锢了人的想象力。我现时认为,也许不需要为某部作品贴上标签,创作时也不需要将某个主义作为基础。实际上我认为当小说文本需要以某种方式来描述故事的时候,它或许就是最得体的方式。以它独有的面目出现在读者眼前,它只是它自己,而不是某个已知的主义。支持这个想法的,是我认为文学作品创作是想象力自由飞翔的过程,最适合作品的并不是某个主义,作品不应该受某个主义的限定,而是由书中的人物决定。”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否认继承了任何主义,但读者可以用已知的经验解读,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理解来品评作品,来给作品的不确定性一次阅读后的再创造。而我认为,本部作品《我的世界与你不同》在某些方面具有一些
后现代主义特征。
一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来看,文革结束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开放发展的新时期,此时各种西方文化思潮相继涌入中国,后现代主义思潮也随之而入,并很快影响了中国文学的面貌。
后现代主义在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家那里各有千差万别的表现,但它们仍形成了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这包括:不确定性、零散性、非原则性、无我性、无深度性、卑琐性、不可表现性、以及反讽、种类混杂、狂欢、
构成主义、内在性等。作为一场世界性的文化运动,后现代主义思潮既是现代主义深入发展的结果,又是现代主义的悖逆。作为一种思潮,它最早于20世纪50到60年代产生于美国,后来又很快传入欧洲和世界其他各地。现已成为一种泛文化现象,作为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观念、一种文化思潮、一种叙述话语或风格、一种阅读或阐释代码、一种批评风尚等而涵盖了广泛的文化领域,其中
后现代主义艺术和文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
《我的世界与你不同》这部小说的后现代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对文本解读的不确定性。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较强的文本叙述的不确定性原则,从而同
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拉开了明显的距离。从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角度来说,作家一半以吸引读者,让读者同自己产生共鸣为其根本目的,艺术的真实性是他们创作的基本原则。而这部小说的创作却故意告诉读者自己作品内容的虚构性,在叙述过程中不断消解其意义与真实性。举例现代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罗兰·巴特就贬斥“可读性”作品,推崇“可写性”文本。作家不是去创作单一主旨的作品,而是在作品中随意地进行对意义的玩弄,使读者或批评家不可能以任何相同的方式阅读,只能靠想象去再创作。而这种想象力的再创作,正是作者所推崇的。在文本中,作者不止一次提到想象力的重要性。在作品的开篇作者就提到,“我们的想象力已然逐渐枯竭”,这使“我”陷入了痛苦的精神挣扎的边缘,“我感觉汗水像奔涌的河流穿越不知何时打开的闸门,湍急的水流不再是往日里温柔的模样,她们撕裂了我的身躯,却连一点点泥沙的痕迹也不会留下。”正如后来作者所反复提及的,想象力是解读文本的必然关键,如何想象文本,按照读者的原本想象去理解这部小说,就解读了小说的全部含义。《我的世界与你不同》构造的是一个人消失的故事,但这部小说并不是悬疑小说或魔幻小说,谁?怎么消失?为什么消失?消失之后去了哪里?虽然作者给出了关键的情节,但最终的解答只能通过读者的想象力去解释去再创造。
作品并不意味任何一种东西,这种“可写性”文本作为一种后现代的形式,没有明确的意义,没有固定的所指词,相反,它是多元的和蔓延扩张的,是大推不可穷尽的能指词的聚合,是由各种代码或代码的碎片罗织起来的东西。这里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不存在所谓不可颠倒的结果,也不存在等级森严的文本“层次”,因而也无所谓意义或没有意义。在作者的笔下,人物一般也显得飘忽不定,许多人物没有特定的性格特征,很难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人物的出场与退场也没有一定的逻辑性和事件发展的必然性,而只呈现出较强的偶然性。在《我的世界与你不同》中,作者没有像传统的
现实主义小说那样,在人物出场时详细的介绍他的姓名身份,职业经历,我们只能通过人物的思想心理做一个粗浅的判断,比如清容是十洲一家客栈的老板的女儿,李飞刀是一个作家,而这种判断又在阅读的过程中被颠覆,作品所表现的人物是不确定的。人物可以是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的意象性象征,人物在此情况下成为了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如何证明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如何理解成为关键。比如说“我”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前半部分一直出现的叙述者“我”在第三章0“故事开始之前”的表述中成为“我”之外的“我”。在我可能并不是我的不确定性中,叙述者转变为“我”之外的另一个“我”,这种确定性中的不确定感使得作品本身再次解读的空间突然被放大。另一个“我”如此叙述:“关于交换位置与身份互换”,作者以近乎冷酷的笔触特别强调交换,而交换的则是身份。在现实中国,身份意味着社会属性,身份的不同促使生活状态不同,这就使得作品题目《我的世界与你不同》的来源,那幅在侪鹤眼中可能并不存在的画的意义被无限放大,人们都在观察着对面之人的生活,彼此之间不能结合却又不能分离。两个“我”之间彼此消失,却又期待着另一次重生。作品里的其他人物:燕玉、刘一川、顾策等也较少具有确定性,文本中几乎所有人物都和“一个消失的人”栗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注意到基本上每一个人物都在和栗娜有着接触并且栗娜的行为影响着人物的话,会发现栗娜在作品中并未占据太多篇幅,而栗娜却是最使人印象深刻的人物,而她却是一个消失了的人。当栗娜消失在十洲之后,“我”的表述是:“我会不会如她一般,只不过不是消失在十洲,而是消失在这个我所存在的世界。”由此空间的延伸从十洲扩大到整个世界,一个人消失的故事成为了所有人物消失的故事。
对于消失,作者在作品中有多次描述:
“在惊恐的看着美好消失之前,我留不下任何的痛苦。”
“你要我在你笔下的世界里,在情感永远消失之前,睁开眼睛便更加清醒,甚至再面对时不再恐惧。”
“时间消失于我的身体。但为什么我看着他的面容却仍然触摸不到时间的边缘!”
“最喜欢的味道成为你的魔障,那怕是你渴望着的永恒。之前味道的记忆消失了,什么味道都是一种滑腻,如同你所不能感知到的时间。”
“所以李飞刀所说的栗娜失踪,听到这样的话你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摇头。‘或许我也盼望着能够如她一样消失在十洲,而不是消失在……’你没有说下去,在此后的日子里你知道,每个人都把自己当作道德的审判者,一瞬间十洲不再是圣地,每一个人所寻找的也成为荒诞的东西。直至栗娜‘失踪’,或者莫如说,栗娜如你此后的日子里一样,溶入了十洲的世界!”
“我是说在某一个消失了的时间里,我的意思是消失了的时间,不存在的时间,我要说是时间死亡使得栗娜消失在了十洲你会不会认为这是荒诞的托辞。”
“如果最后是新生,我需要某种物质的滋养,不要说明是什么因为我不知道。”在没有看清是什么之前,“喜悦已使他微笑,阴影似乎随着那东西的离去已散去。他知道自己不再是无可奈何的看着它覆盖在身上而无能为力,这时他却仍然感到忐忑不安。”而作品中的怀疑则是对这个看不清是什么的东西“是否就此消失不见,永不复返?”的不确定的恐惧。
在作品中最后一节,当不确定的“我”变为确定的人物李飞刀离开十洲之时,作者写道:“他无法确定一个消失了的栗娜是否如他一样离开,如此不确定在刚刚浮现在他脑海中的时候,他便知道他掉入了自己所设的陷阱,他知道自己想问的是:那个消失不见的人什么时候会在另一个人的存在中出现?但他唯恐得到如此的回答:或者消失是因为觉醒?或者:成为了另一个不同的自己?更加难堪的是,李飞刀恐惧如下的想法:我一直深信,她会在另一个我不知道的地方出现,这会是她却又不是她,此想总会使我自问,我会不会如她一般,只不过不是消失在十洲,而是消失在这个我所存在的世界?李飞刀知道这一切都只是在为不再困扰寻找借口,以便看起来此时的自己不是那么傻。问题的提出即是一个错误,存在着的本身便是一个答案,她已经发生,这便已足够。”
而最终的结局则是当一切都消失之后,“一瞬间十洲不再是圣地,每一个人所寻找的也成为荒诞的东西。”
将荒诞的东西转变为现实中的真实,这便需要作者所说的重生,那么栗娜的消失是不是一种重生?在这里作者似乎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尽管这个答案需要读者的再次确定,也正是这一点,使得读者在阅读作品中的再创造成为解读文本的关键,而开篇第一句:“我们的想象力是否已然逐渐枯竭?”这个问题的提出需要读者来回答。
特别是作品中特意表现的两个女性形象栗娜和白雪则更是模糊和迷离的,我们无法找出她们固定的特征,她们似乎是一个人,却在作者笔下有着不同的名字,而更多的这些人物在作者笔下是一种意念的所指。作品这种似是而非,或此或彼的人物形象,使任何想确定准确意义的企图完全落空,剩下的只能是“怎么都行”,你把它理解成什么,它就是什么。小说的不确定性,使读者的欣赏产生很多歧义,也正是这一点,使得作品被无限解读的空间必须结合读者自身对于世界的认知来完成,读者的认知程度在哪里,作品在读者眼中便成为那样。如作品第一章出现的一节,二十二之后,二十三之前中所说,“陌生之间的城市永远不会有熟悉的人出现。”其后便是作者特意论述这句话,从论述初始至末尾,段落中一个确定解释的提出却在段落末尾成为对此回答的质疑,使得回答再度成为另一个问题的提出,初看似乎与作品本身没有必然联系,但在此后的阅读过程中会发现这一节中所论述的恰恰是作品中人物面对的焦虑。类似的与超脱出作品之外的小节比比皆是,却又与作品紧密结合,甚至于脱离作品的章节似乎直接就是解读作品的关键,没有这些看似无关的章节,读者的阅读过程不受影响,这些小节出现,则更容易理解作品。
从作家的创作动机上来看,他或许并不希望读者有任何意义的确定性解释,他需要的是某种程度上的共鸣,以全新的角度审视读者自己的现实世界,作者只是提供了一个可以触发读者的原因,而答案,全在读者自己,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我的世界与你不同》这部作品必须建立在某种程度的非现实性上。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上帝死了”的时代,西方二千多年来用以解释世界和存在的意义模式变得暗淡了,最高的价值解体了。在后现代主义评论家洛德威看来,精神家园的失落,必将带来自我本真的丧失,真理一旦被放逐,思想之光必将泯灭于生命的荒漠。人们在话语中游戏,又被话语所游戏。这一点在作品中有明显的痕迹可查,在第二章中栗娜和“我”谈论有什么特别有意义的事可做时,栗娜提到了水的味道很温暖。 “我该怎么回答栗娜的问题?原本水是不是温暖这不会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在此时却由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成为了一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你说了一句什么话?这句话在我的口中重复出现就成为了一个非常荒诞的话?”作者在此时话语叙述的不确定性,实际上和我们玩了一个文字游戏。接下来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在“我”的回忆性的叙述中指向了其他,却又在另外的情节中面对着另一个人物回答了这个问题。《我的世界与你不同》小说叙述的不确定性,正是后现代主义游戏话语的表现,它消解了文学的真实性与严肃性,也消解了读者对文学的崇拜与依赖,最终导致对中心和意义的消解,使人们陷入迷惘和困惑之中。也正是在困惑之中,作者提供的答案:重生这一概念才有可能被确定,使得读者关注的焦点从作品本身转移至自身,而读者的选择,对于作者而言更是具有不确定性的事情。
三
《我的世界与你不同》的后现代性还体现在非连续性和刻意的随意性。后现代主义作家怀疑任何一种连续性的创作。他们认为现代主义的那种意义的连贯、人物行动和情节的连贯是一种封闭体的创作,必须给予打破,以形成一种充满错位式的“开放体”写作。作家在创作中竭力打破它的连续性,使现实时间和历史时间随意颠倒,使现实空间不断被分割。将互不衔接的章节与片断编排在一起,并在编排形式中强调各个片断的独立性。这种“中断式”,非连续性所造成的荒诞与错乱,试图昭示一世界的本质特性。在整部作品中,似乎没有时间顺序可查,也无空间顺序可依,读者好像在一种朦胧的处境下,但在仔细阅读过程中作者又明确给出了信息,使得阅读过程成为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游戏,而游戏的乐趣就在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正面交锋,只不过在这部作品中,游戏的主体是思想的载体:文字。
后现代主义否定了世界及其意义,也就否定了时间和空间,因为世界是由时间和空间构成的,既然世界是纷乱无序的没有意义的所在,那么时间和空间对人们来说也就没有什么约束力和规范性。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创作中,时间可以任意安排,甚至没有时间,空间也非常模糊,不断地跳跃,从而造成读者对文本意义的消解。在文本结构的安排上,《我的世界与你不同》的创作也显示出其刻意的随意性的特点。小说文本就像一块一块的碎片拼凑在一起,各个碎片间没有什么必然或有机的联系。第一章是由若干小标题构成的,每个标题下叙述的内容显然是一个独立的主体,之间很少有紧密的联系。但每个标题内容结束的最后一句又与下一标题的第一句有显性的关联。如十六节的最后一句“但那句话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没有你在我的身边,我怎么会安稳的睡觉?”而十七节的开头写道“我安静的睡着了,夜里没有一个梦。”十七节的末尾“但是,我爱(她)。你在哪里?”十八节的开头“你在十洲的山水间行走。”每一节所指代的“我”并非一个人,但作者却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作品看起来有整体性。整部作品所有章节之间的联系即通过此种方式联结,如果我们将所有的人物名称性别消解,会发现这可能是一个人的理想状态,这正是作品中所说一个消失的人得以重生的心路历程,但是作者偏偏将这种理想化状态分解成不同人物,却正是现实中人们的真实存在状态,理想在现实面前成为被消解的对象,正是由于这种前所未见的独特创作组合,从而形成文本意义的解构和精神的失落感。
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学创作中,所谓意义不再是一种存在本身所固有的决定论的东西,而是被人所给定和创造的东西。换言之,存在不再是个拥有固定意义和价值的自在物,它只是在被表述时,在被表述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呈现为一定的结构和语境时才能产生某种意义和价值。由于结构的刻意的随意性组合,而对作品意义的探讨就成了对作品材料组合的欣赏。后现代小说新小说中,零碎片断的材料就是一切,它永不会给出某种意义组合或最终解决,它只能在永久的现在的阅读经验中给人一种移动组合的感觉“非原则性”。
所谓“非原则性”,即对一切准则和权威的“合法性”加以消解。在后现代主义看来,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之后,人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存在,人是一个已经非中心化了的主体,以人为中心的视点被打破,主观感性被消解,主体意向性自身被悬搁,世界已不是人与物的世界,而是物与物的世界,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消失了,剩下的只是纯客观的表现物,没有一星半点情感、情思,也没有任何表现的热情。正像巴尔特所说,作者已经死掉。后现代画家霍尔有句名言:“我想成为机器,我不要成为一个人,我像机器一样作画。”为似乎只有当艺术家变成机器时,作品才可能达到无情无思无识无语的纯客观程度。这些表明后现代艺术表现了主体性、自我、人格、风格的结束,现代作品中的人物只不过是场景中一个可以替代的暂时性角色,他丧失了悲剧的气息,而多了些游戏的成分,他以自身灵肉的无言的麻木、性格破碎和叙事零乱的方式达到减除欲望的焦虑痛苦的目的。
《我的世界与你不同》中的所有人,刘一川、李飞刀、顾策、燕玉等人来到这个名字叫做十洲的地方,是要追寻一个能在心上刻上名字的地方?是来找寻会跳舞的桌子?还是在追寻曾经没有把握到而现在又不能把握的现时世界?似乎哪一种解读都显得很片面。十洲,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古仙山名,神仙将此作为居住之所,那里没有痛苦与彷徨,是神话传说中描述的极乐世界所在。神仙,向来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是有着某种理念化身的称呼,神话传说中近乎完美的人才可以成仙,这也是传统道德观念得到完美体现之处。当人物在世界中被现实所困扰的种种问题成为精神枷锁之时,回归传统道德观念必然会成为人物的选择。
同时在作品中,也有对这个作品来源的表述,作品中职业作家本身对现实种种表现出的无力感促使他只能将这部未完成的作品交由另一个人来完成,而这个人却并不是作家。作家自身所具有社会身份定位被无情嘲笑、讽刺,作家所存在的理由被消解,普通人成为完成作品事实上的作家,相对于中国作家在现实中面对社会复杂现象集体失语的现状,这使得非现实性的虚幻在现实性中得到深刻的解读。
这部小说表面看,是现在时的表现方式,但它事实上却涉及到人的恒久不变的终极命题,指涉人的过去时、未来时,它的涵盖面因而也就特别的空旷和辽远。作者以他独特的方式再现了人类的某些基本状况,即在人类进程中的某一阶段,人的精神面貌、本能要求和幻象,这些都激励着我们去沉思、去幻想、去创造。它揭示了人与自然、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紧密相联的对应关系,表现出对命运的信赖和服从的拒绝。荣格提出:“真正永恒而持续地被恢复活力的,不是对于什么历久不衰的古老事件,而是对于那些表达普遍人类思想的史实的叙述。”在《我的世界与你不同》这部作品自己在讲述它本身故事的时候,当然我们会知道,这个故事背后,也许会有让作者刻骨铭心的一段亲身经历。但作者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他是自在的,却又被这个世界所羁绊。
内蒙古青年作家孟繁勇的作品《我的世界与你不同》尽管复杂且主题沉重,却是题材及结构上的创新探索,对于读者而言阅读这本书显然是智力的挑战,但或许当对于现实中国纷繁复杂所呈现出的种种客观想象中,传统所代表着的精神家园在某种确定的及不确定的因素面前消失之后,思考重生才会成为国人沉重却不得不面对的话题。
对于中国的现实与未来,我们是否还有着令世界惊叹的无可比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一点,需要我们自己来确定。(文/张辉)
?
内容节选
《我的世界与你不同》
第一章
一
我们的想象力已然逐渐枯竭……
我是否是你所认为的一个作家?假如这个世界上如你所言还有作家这个职业的话,那么这两个字的含义总是使我忐忑。我常常从梦中醒来,然后一个人在似乎无边无际的黑暗中发呆,回味方才几分钟的恐惧或兴奋。从什么时间开始的?我并不确定,仿佛本来就在那里,只不过我从来没有观察到。渐渐地,渐渐地清醒,梦中的一切似乎回想不起来,犹如在买瓶酱油的路上遇到一个人,打着招呼却一直在想这个人是谁,很熟悉的陌生感总是在这一刻纠缠着我。有时会有莫名其妙的一些话浮现于脑海,例如,我们的想象力已然逐渐枯竭。但为什么是我们而不是我?往往这时我的身上一阵阵地寒,我感觉汗水像奔涌的河水穿越不知何时打开的闸门,湍急的水流不再是往日里温柔模样,她们撕裂开我的身躯,却连一点点泥沙的痕迹也不会留下。厚密的窗帘遮挡了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星光,让我感觉到身上的力量没有了支撑,快速的从我本就虚弱的身体中流失。我感觉到我快要崩溃了,从地底泛起无形无边的恐惧逼迫我摸索着去打开灯,寻找些许的光亮去告诉自己还真实的与这个世界有着哪怕一丁点的联系。
我在消逝的时间里努力回想,刚才到底做过些什么,为什么会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对于一个人来说,梦是最刺激又不需花费太多金钱的,你可以尽力想象。如果你能控制自己思维的话,并不会因为你身高几许,而改变奇遇或惊异。拧亮台灯,当刺目的光亮白茫茫一片使你眯起眼睛时,一切都结束了。那一刻,我真切地认为,我是在残酷谋杀我仅存的想象力。
我时常在梦中寻找,这让我觉得我活着的这个世界还是有许多的乐趣,寻找什么?起码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句无意义的屁话。为什么活下去会是寻找某一个乐趣,我想这不单单是只有我一个人搞不懂的事情,从生命开始它就会一直存在,要么你让它发生,要么就在交锋中干掉它。尤其是我的想象力像这眼前刺痛双目的白光,而这几乎使我要盲掉的光芒仿佛向我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而我还没有来得及踏出第一步,我的身躯就已经飞了过去,呼啸而过将肌肤撕裂的气流使我集中精力对抗疼痛,而忘记了观察这是一条怎样的通路。我感觉到它距离我极近,就在我触手可及的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像暗影中伏身而卧的黑豹观察着你,等待扑向我的那一刻。结局在哪里?这倒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它会在我的眼前出现,我渴望,但我却痛苦的期盼它永远不会出现。
我习惯了在梦醒之后,看一眼时间,几点几分呢?我饶有兴致的想,于此时,这会否是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如果是,那么这是开始或是结束?它是如此泾渭分明,甚至不给我一个幻想的机会。
当然你会在梦境中遭遇爱情,这或将会是我的救赎?我想这就是我被数不清的种种潜在存在着的事物影响的结果,我不会想象出存在着的世界里从不会出现的事物。就像我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人们一样,他们都是一样的,这让我在痛苦之中却发现自己会在梦境中笑出声来。重复会成为一个人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最为有意义的事情,重复,不断的重复,你会看到生命在另一个人的存在意义上的形态,这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这样一个姑娘的出现就会顺理成章,在梦境的世界中象征着希望。模糊的时代背景,没有年月日,只有具体的几点几分,时间,在你的梦境中,只为你一个人存在。这样也好,还能够告诉梦中的我仅有的几分真实感觉,而不至于将醒之际怀疑时间的丢失:于无知无觉无形之中,时间就丢失在我的身旁。甚至于没有告诉你是白天或是夜晚的太阳与星光,明天或是后天,时间观念在这里没有任何特别的意义,它只会为你一个人存在。可是这样的话,我怎么知道我和她约定的时间?比如说,两点吧,那么到底是哪一天的两点?是明天,梦境中没有明天。是后天,梦境可否让一个人自由控制在这一时刻那可憎的时间?
我不确定是否知道了这一时间,或者说总算是有了一个可以期盼的时间,我可以和我的姑娘约会。我沉浸在喜悦之中,我的心都要飞起来了,平静后,却发觉,两点?看一看腕上的手表,两点五十二分。我的思绪仍然停留在平静之后记忆的时间,两点?是过了三个小时后的两点?还是二十七个小时之后的两点或是五十一个小时后的两点?我有些迷惑,想见她的渴望淹没了我。于是三个小时后的两点,二十七个小时后的两点,五十一个小时后的两点,我来了,她却没有出现。我只记得,她在我的梦境之中。迷乱使我的记忆模糊,我记得她隐约是在一个似乎是确定了的时间里出现的。
后来的后来她终于出现了,只不过仿佛时间并不在我这一边。我急切地向她诉说思念。她说马上就要走了。人们为什么总会在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粗暴的打断她?我们莫不是渴望幸福?她说她喜欢的是一条船,一条在月光下飞行的船。这是一个在时间中穿梭的人,也是我知道她的职业是空姐后才决定她是我未来及现时那要找寻的人。有时候爱情就是这样,去找一个心中所想会是开始一段感情的基础,而并不是梦境中出现的美人儿。我喜欢她的工作,起飞时,是早晨,到了目的地,还是早晨,她喜欢这个感觉,而我更喜欢这个感觉。由此我不能回答一个问题,到底是喜欢她的职业还是喜欢她在我身边出现的那一刻,仿佛她比我多拥有着时间。她或许会告诉我一个答案,她与我梦境中隐喻幻想的没有差别。
“那十几个小时就像是在梦境中飞翔,你不会知道这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却无比真实,时间不见了,似乎时间已经死亡,只剩下我喜欢的人和事。”她告诉了我,于是我就想,有这样的航班吗?我一定要试一次,感觉不可触摸的时间缓缓地停止,那一刻,我是以何种心情来面对这似是不可能事情的发生?而那一刻,我郑重的和她说的是,“不管你相信不相信,我知道。”
白雪是只属于我的名字,当我初次见到她的时候,她胸前工牌上标识的是:王心凌,这是一个歌星的名字。我经常和她说的一句话是:“我的心跟着你去了。”白雪总会笑笑,笑容在她娇嫩有如婴儿般的脸上出现,笑容中都仿佛雕刻着爱情这两个字。然后她会紧紧地抱着我,双臂用力箍着我的身体,一下又一下将她的胸膛贴近我的胸膛。我一直认为,这个表示情侣间亲昵的举动应该是由我来做,但是说实话,我喜欢她这个样子。因为我知道,她不会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她从来也没有问过,我的心也从来没有向她解释过。
“我会把你说的这句话刻在我的心里。”她会说。
我认为这样挺好。
“你知道一句话怎么样才会被刻在心里?”对于她的问题我只能老老实实回答:“我不知道!除非情况恰恰相反。”
她会轻轻地笑出声音,她会贴在我的耳边,她会咬着我的耳垂细语轻声。一股香甜钻进我的耳朵,她细碎的发会攻击我的全身,口中喃喃低语不知在说些什么。
我极想躲开,却又迫切的想知道她在说些什么:“什么?”
她给我的回答是最急切和最贪婪的热吻,我只能用急切与贪婪这两个词,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够形容她于此刻的举动。或许,是我听到了,但是我并不认同,就此佯装没有听到,我回答了,我的记忆却拒绝重现它。我只能喘息着望着那在暗红色的灯光下闪现出妖艳的墙幻化出种种。当我此刻回想之时,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句话了,恍若就在嘴边,却是迟迟不能说出。
“像刺青一样的刻在心里,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会将甜蜜的话语以血淋淋的方式保存?”她问道。
我恍惚看到,鲜红的血从她口中滴出,却凝固在半空迟迟不见坠落,像极了被无形的线串过的红色珍珠。
“会将甜蜜的话语以血淋淋的方式保存?应该有吧。”我相信会有,只不过也许是在属于另一个人的梦境中。那么,假使她真的找到了这样一个地方,我是否会知道?
“我觉得,只在有魔鬼聚集的地方才会有这样一个地方吧?”她翻到我的身上,牙齿咬合在一起,“我倒是真愿意把你的话刻上去,让你亲眼看一看。”
“听起来感觉很好,但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一件事,魔鬼?或许是天使?”
“你不相信?”她用力咬住了我的嘴唇,软软地有些痛,我感觉到我要像她一样飞翔了。那几个字刻上去的时候,会不会是这样的感觉?
“我相信。”我挤出了一句话。
“什么?”含混的话语从她的长发中飘出。在那一刻,我真的相信她去过那个神秘的国度,剖开她的胸膛,那几个字刻在那里,伴随着跳动的心脏向我重复诉说诡异的奇迹。
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说的话总是……
“你就是那个魔鬼!”她加重了语气:“你就是我的魔鬼!”
我感觉到我的嘴里咸咸的并散发出血腥味道,丝丝疼痛袭来,一股又一股香甜的气味却又笼罩在我的身边,在我的眼前幻化出种种匪夷所思的图景。
她伏下身,一头秀发洒在我的胸膛,身体有些颤抖着说:“出航,如一艘出航的小船遭遇了暴风雨后远远地看到了泊岸,船上却不曾有一条鱼的收获。你愿不愿意?”
这句话我真真切切地听清楚了。
“什么愿不愿意?”我费力回答。
她抬起身,一只手压在我的胸前,一只手撩开遮在脸上的纷乱秀发,认真的看着我。她的手从空中柔美的滑过一条颤动着的弧线,然后轻巧地落在我的脸颊,一字一句的说:“去,为,我,刻,上,那,几,个,字!”
“去,哪里?”
我挣扎着,极力想听真切一些……
就在那时我听到了一句话:“如果就这样死去,你,会不会想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