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爆发了反伊斯兰教的风潮,频频发生歧视、辱骂、殴打甚至杀害普通穆斯林的事件,许多
穆斯林被迫剃去胡须,摘下头巾以掩示自己的信仰。然而
可汗却从不隐瞒自己是穆斯林,他来到911现场,念诵《
古兰经》为受难者祈祷,不顾周围人厌恶的目光。可汗继子的好朋友,因为父亲在伊拉克战场丧生,与可汗继子绝交。可汗继子不愿失去好朋友的友谊,与好朋友在学校发生争吵,却被另几个学生殴打致死。可汗的妻子悲痛欲绝,迁怒于可汗,认为是可汗的宗教信仰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可汗感到委屈,自己虽然是穆斯林,但不是一个坏人。妻子冲动中说出了气话:“那你就告诉
美国总统,你不是恐怖分子!”可汗于是真的背起简单的行囊,如阿甘般坚持,如秋菊般执着,追寻美国总统的行踪,希望能当面对美国总统说:“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一个恐怖分子。”一路上,可汗坚持伊斯兰教徒的祈祷。好心人提醒他,祈祷时要注意场合和周围人的目光,以免引起麻烦。可汗说,不,祈祷从不看地方和人,只取决于你的信仰。可汗曾在清真寺中,向宣扬
恐怖主义的激进教徒大声说不,指责他们违背了
真主的教诲,是
撒旦的化身。并由此惹上杀身之祸,险些送命。可汗也曾屡次被人怀疑是
恐怖分子,被普通美国人歧视,被警察搜身、殴打甚至囚禁。但他不改初衷,坚持要完成自己的使命。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可汗的故事,知道了他要去对美国总统大声地说,我的名字叫可汗,我不是一个恐怖分子。这句貌似简单的话,道出了所有向往和平、心地善良的美国穆斯林的心声,信仰无罪,大爱无价。越来越多的穆斯林面对歧视的目光,勇于承认自己是伊斯兰教徒,勇于表达自己对和平的向往;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放下偏见,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和谐共处。就在可汗即将完成使命的时候,美国
乔治亚州突遭飓风的侵袭,可汗决定暂时放弃计划,去乔治亚州参与救灾,为曾帮助过他的黑人母子解困。他冒着大雨趟过齐腰深的洪水,找到了在教堂中避难的黑人母子,而此时的教堂破败不堪,在风雨中飘摇。显然,这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一幕,破败的教堂,寓意信仰的危机。而可汗与众人在救灾时,重新树起呈十字架状的电线架,也显然象征着重新树起的信仰。可汗的妻子感动于丈夫的单纯与执着,回到丈夫身边,感慨万千地说出了点题的话——可汗用爱和仁慈完成了我用恨永远无法达到的目的,我用恨使我们分离,而可汗用他的爱使我们重聚。
①关于影片的中文片名,福斯公司有关人士介绍,该片英文名为《
My Name Is Khan》,正确的译法应该是《我的名字是汗》。Khan的K不发音,这个词发音为“汗”,“可汗”是错误的翻译。
④2009年,
沙鲁克·罕因为穆斯林姓氏Khan(罕/可汗),在海关被美国警察几个小时的盘查,最后不得不调动印度大使馆“营救”,而《我的名字叫可汗》开场即是男主角因为Khan这个名字遭受警察盘查的场景。
对于本片涉及的族群和宗教主题,卡伦·乔哈尔显然早有意涉及,在谈及本片创作初衷时,他表示,“当我成为一个电影拍摄者时,我就有意识决定要拍摄这样的一个主题,因为我强烈的感到,在这个世界上,有种无意识的宗教信仰,也有一种对于宗教的征服和归一化倾向。
本片由印度知名导演卡伦·乔哈尔(Karan Johar)执导,
沙鲁克·汗(Shahrukh Khan)联袂四届印度影后卡卓儿(Kajol)主演。曾以《加油!印度》、
《天生一对》、《
宝莱坞生死恋》等影片备受影迷喜爱的沙鲁克·可汗被称为“印度的汤姆克鲁斯。
整部影片还是有过于浪漫化的毛病,特别是结尾加入Khan救助卡特琳娜飓风受灾者,
奥巴马当选总统后面见Khan等剧情时,现实感不够足(腾讯娱乐)。
《我的名字叫可汗》是一部大气之作,不仅仅是它所要表达的主题。 就技术层面而言,它的各项指标也非常成熟老到,接近于完美。而且,第一次没在印度电影中看到不搭调的歌舞(金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