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祖国》是由
王莘作词、作曲的爱国歌曲,于1950年9月完成创作后,发表于音乐刊物《大众歌选》第三集的首篇,并于1951年9月15日经《
人民日报》发表后,正式开始在中国传唱。
歌曲创作
创作历程
1949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天津。次日,王莘便带领“华北群众剧社”全体成员进驻天津,并计划创作歌曲为开国大典献礼。王莘开始酝酿创作一首歌颂祖国的好歌;同年10月1日,王莘参加开国大典游行,看着一个个游行方队喊着口号走过天安门城楼时,产生创作灵感。
从开国大典到1950年夏天,王莘每三天就能创作出一首歌,期间共创作出一百余首歌曲,但始终没有传唱开来。1950年9月,王莘到北京采购乐器,返程途中看到北京城内一派阳光灿烂、红旗招展、花团锦簇、锣鼓喧天的景象,还有为国庆排练的少先队员敲着鼓,吹着号,唱着《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迈着整齐的步伐练习队列,准备接受检阅。这情景令他忆起开国大典时的情景,创作灵感再次涌现。
王莘坐上火车后,立即将歌谱记录在烟盒背面。抵达天津后,该曲第二、三段唱词的主题已明确:第二段要写出中国人民经受的苦难,第三段要赞美伟大的党和毛主席。
王莘将《歌唱祖国》的手稿送到天津日报社,但因报纸版面有限,他收到退稿信。之后,他将该曲的总谱刻板印刷,一边寄送给同行、好友征求意见,一边组织天津音工团的团员们演唱,并在天津耀华中学礼堂亲自指挥公演。公演成功后,王莘又到南开大学,天津纺织厂、炼钢厂和铁路机务段等地,边教唱,边征求意见。没过多久,该曲就在天津的工厂和学校传唱开来,还在《大众歌选》第三集位列首篇发表。
1951年春,王莘自制的歌片传到了北京工人合唱团;同年夏天,北京电台播放了工人合唱团的演唱录音后,该曲便在北京的工厂、学校和社区传唱开来;同年秋天,诗人
艾青对该曲做了两处修改后,将其刊发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同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该曲的歌谱和孙慎撰写的唱法指导,并附上《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国庆节唱歌的通知》要求全国范围学唱该曲。
幕后花絮
该曲原版歌词与1965年《
东方红》的合唱版几乎没有差别。但在第4段最后一句“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灭亡”,在1965年《东方红》中唱的是“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死亡”。这一字之差还与周恩来有关。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个春节,周恩来在天津干部俱乐部请王莘指挥大家唱《歌唱祖国》。周总理和同志们站在一起,当听到“谁敢侵犯我们就叫它灭亡”时,他问王莘是“灭亡”还是“死亡”?周总理说:“我看你写的是“死亡”,对吗?我看还是“死亡”好。”所以在《东方红》大合唱中就唱的是 “死亡”。
原版歌词与现行标准版不同之处主要有:“宽广美丽的土地”的“土地”原为“大地”;“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的“多少”原为“一切”;“东方太阳,正在升起”原为“太阳升起,万丈光芒”;“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原为“五千年历史光辉灿烂”;“领袖毛泽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的“指引着”原为“指点着”。
“
文化大革命”期间,该曲的歌词做了大量修改,原作者王莘也参与了修改,歌名也改为《歌唱社会主义祖国》。“文化大革命”以后,由于王莘一度被错认为是四人帮的“余党”,该曲也被束之高阁。直到1980年,在
胡耀邦的关心下,王莘的问题得到澄清后,该曲重新响起。
歌曲歌词
发行信息
歌曲鉴赏
《歌唱祖国》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富强奋力拼搏的爱国之情。从形式结构方面看,歌曲为单三部曲式,每次再现都以大调风格的段落开始,分解和弦式的逐级上行,结合进行曲的节奏特点,形成了光明的、富有希望的性格特征。该曲曲调豪迈雄壮,节奏铿锵有力,情感深厚宽广;歌词朴实真挚,实现了时代性与民族性、艺术性与群众性的完美统一,成为独立富强、朝气蓬勃的中国形象的生动写照。该曲的每一个音符、每一句歌词,都已深深地融入中国历史演进的脉络中,它所具有的强烈的爱国意识召唤力、民族精神凝聚力,产生的巨大的情感共鸣,是许多歌曲无法比拟的。
该曲采用和吸收了欧洲凯旋式进行曲的模式,并把它们和中国民族音乐风格中的颂歌模式相互结合起来,集中体现了当家作主的中国各族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赞美和歌颂自己的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这一浓烈的时代气息。该曲有景有情、情景交融、以景衬情、以情感人,既有深度的艺术开凿又简洁上口,好唱易背,达到了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该曲由主歌、辅歌、主歌再现组成,即:主歌四句、辅歌六句、主歌再现四句反复两句。其结构严谨,简洁明快,既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将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壮丽画卷犹如浓墨重彩勾画得淋漓尽致。
重要影响
获奖记录
重要成就
社会影响
作为中国人民心中不朽的红色经典,《歌唱祖国》几乎见证了
新中国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1952年抗美援朝期间,王莘随全国文联组织的访问团慰问前线志愿军,亲自教习战士们演奏与演唱《歌唱祖国》,该曲成为战士们在艰苦战斗中有力的精神支柱。1957年国庆节,北京50万人民在《歌唱祖国》乐曲声中开始了国庆节大游行。此后,在多年的中国国庆庆典中,该曲都会在天安门广场响起,且被安排为群众游行的起始曲目。
1980年,《歌唱祖国》的旋律被选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与《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全国新闻联播》前身)的开始曲。1991年5月1日,国务院批准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由60名军乐队员集体行进奏《歌唱祖国》乐曲,该曲成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序曲。1997年香港回归之夜,全国各地群众以及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南非等国家的华侨华人、留学生,纷纷举行庆祝集会,横跨五大洲唱响《歌唱祖国》。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宇航员杨利伟将《歌唱祖国》带上太空。2007年11月28日,中国的“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从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轨道向地球发来《歌唱祖国》的音响信号。2023年5月30日,在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上,《歌唱祖国》再次响起。
重要演出
翻唱版本